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538 2021-12-12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技强国、金句、时评范文
热点事件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自设立至今,共有35位科学家获奖。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王大中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
筋骨句
1.抓创新不问“出身”,确立了一种“效果导向”,以创新能力、创新担当、创新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
2.抓创新不问“出身”,体现着科学思维的多元与包容。
3.抓创新不问“出身”,还需要真正形成不问“出身”的制度环境。
4.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5.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6.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金句
1.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2.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3.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5.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
题目
《抓创新不问“出身”》 《弘扬科学家精神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蔚然成风》
满分段落
(一)
让我们为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们点赞!尤其是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30后”院士,他们青春昂扬、学有所成之时,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求才若渴之际。他们义无反顾地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奉献了一生,为中国在航空工业与核能领域的赶超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人民网)
高考角度:爱国奋斗,青春奉献。
(二)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钱三强,在空难时舍身保护数据资料的郭永怀,隐姓埋名二十八载、被誉为“氢弹之父”的于敏……这些名字,如灿烂群星,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的青春年华、赤子之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凝聚起无穷的力量。(人民日报)
高考角度:淡泊名利,爱国奉献。
精彩时评
慷慨解囊的科学家,让人肃然起敬
来源:《钱江晚报》
有一种慷慨的背后,蕴藏着旁人无法想象的节俭:“布衣院士”卢永根,家里挂帐子用的是竹竿;“钢铁院士”崔崑,一件夹克穿了30年。但他们却数次捐出几百万、几千万的大笔积蓄,用于支助科研,奖掖后学。这样的慷慨,在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还格外地让人心疼。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10月28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至此,黄旭华院士几乎已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此捐赠消息曝光后,“钢铁院士”崔崑、“布衣院士”卢永根、王振义院士、钱七虎院士、刘永坦院士及四川大学刘进教授等科学家群体也浮出水面。他们都曾捐出百万到上亿元的大笔积蓄,支持科研、教育、扶贫等事业。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科学家精神。
与这些科学家捐赠时的一掷千金、慷慨倾其所有相比,报道中卢永根院士、崔崑院士、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等人的生活,简直可以说是寒酸。他们住的是数十年的旧楼,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平时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在他们心中,“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
这种“贫穷”与“富裕”的对比,贯穿了这一代科学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使身处旧居,身着旧衣,也改变不了他们潜心向学的钻研之心。当金钱用于自身,一粥一饭、块儿八毛都不能浪费;但只要社会需要、科研需要、培育科学接班人需要,他们是最慷慨的捐赠者,可以不图回报地无私给予。这是超然于物质之上、名利之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科学家“金钱对我没有吸引力”的精神写照。
这种精神追求,还表现为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相比于社会上的很多热门行业,“坐冷板凳”、物质相对清贫是大多数科研人员要面临的境遇,尤其对年轻一代而言,城市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作为前辈的科学家,捐出个人积蓄,捐出专利获益,设立科技奖励基金,为青年一代科学强国坚定报国之心注入支持力量。
展开全文阅读
这样的捐赠,捐出的不仅是金钱而且是一种精神,捧出的不仅是财富而且是一颗赤子之心。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和传承。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这是对科学崇高精神的深切呼唤,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这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弥足珍贵。
经典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了月球的土壤样本。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翻出了16年前的一张报纸。结果发现,整个探月计划,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叫“绕”“落”“回”三步走。但是,假如你回到16年前,看到这个新闻,你会怎么想?16年,好遥远啊,谁知道这16年里会发生什么?还有多少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就在此后的16年里,整个计划被严丝合缝、半点不差地执行着。2020年底,计划完成。
有人认为,先制定计划,再分解任务,是实现目标的可靠途径。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议论具有针对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例文引路】
以远大目标确立人生航向
“两弹元勋”邓稼先34岁时告别了他的妻子和4岁的女儿、两岁的儿子,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漠荒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
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了月球的土壤样本,九天揽月筑梦航天。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是目标的力量。
目标是一个“总开关”,有了目标,奋斗才有方向,人生才有航向。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更要以远大目标确立人生航向,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青年追求的人生目标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目标、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北大荒,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来到白山黑水之间,以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铸就拓荒丰碑;“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留下“中国印记”,人们发现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80后”“90后”已经成为航天尖兵。一代代青年人,以朝气与志气,以使命和责任,怀揣远大目标,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目标,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目标、有鸿鹄志向,才能去努力、去奋斗,在人生的航线上少走弯路、不走歧路。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世界会为知道去哪里的人让路,而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人生目标,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打开“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榜单,从帮助见义勇为者照顾家庭,到以劳模精神打造养老护理品牌;从世界技能大赛勇夺冠军,到带领村民走出贫困……这些青年榜样,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融入日常的一举一动中,融入每一次选择与每一份坚守之中。他们的行动,就是他们人生目标的最好的注解。
当每一份青春的力量,都向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汇流之时,就必将成为推动历史的磅礴力量。惟愿每个青年都树立远大目标,目光望向未来、坚定走向明天,惟愿每个青年都向上,助力中国向上、民族向上、世界向上。
侯晓旭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敬业奉献,责任担当
下一篇: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尊重自然绿色生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