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1 2022-02-2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教学方法,学生以史学材料为依凭,探究文章的写作原因,进一步了解作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古文运动的内涵。(文章存在的价值——为什么) 辅时及世 文以明道
2、学生以哲学原理为突破口,分析文章如何进行类比推论的。(怎么写)
3、把握“规律”的哲学原理,结合学生自己的感悟,来谈谈如何在教育(育人)方面“顺天致性”。(应用)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二、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相关的史学材料和哲学原理的分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陶行知曾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可见人一生能做一件大事就已然不得了,而柳宗元这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政治上,参与和领导了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一件文学上,参与和领导了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文学功利的、实用的、教化的一面。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仅凭这两件大事,先生足以留名千古,更何况,柳先生还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的寓意深刻的诗文。 初中我们学过先生的一篇寓言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tiàoliáng):跳跃。大(hǎn):吼叫。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而柳宗元借拖寓言旨在讽刺那些官高位显、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今天我们将要来深入的分析他另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郭橐驼种树传》
(二)、为什么
先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提点下几个字的意思)
ppt显示:“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1、提问:读完后,你能告诉我,本文主要围绕什么在讲?
生答:郭橐驼种树
2、郭橐驼种树如此优秀,超脱众人的原因是?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我?最根本最本质的是那一句?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这里的天,指的是天性,自然生长的规律。
其实这正是郭橐驼“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的道?
同学们,分析到这里,你有疑惑吗?文章的题目叫作种树郭橐驼传,为什么文章后半部分不谈郭橐驼本人不谈种树,而要谈论当官治民呢?他为什么要谈及官理呢?郭橐驼本人并没有当官啊。
种树——官理
同学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但要更全面深刻分析原因,还需要根据老师所给的历史学和文学史资料,结合课本信息进行分析: 接下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的点拨总结:
1、时代背景,永贞革新前,整个社会存在诸多弊端,柳宗元以寓言的形式含蓄委婉地告诉我们,永贞革新前,社会上各种社会弊端的不合理性,从中告诉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革新,除去社会的弊端。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永贞革新的先声。
2、这也符合柳宗元自己的文学主张,文以明道,辅时及世。用材料展示用原话,原文语句。 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在于倡导政教风化,其影响会表现在社会治乱方面,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 “文以载道”的精髓在于以文的形式、内容、情操和载体对人管束、制约、教化,以促进社会的文明。 “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的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辅时”——即有利于、有助于时代;“及物”——即跟事物相联系。所谓的“辅时及物”,是在“文以明道”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地贴近现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服务时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文章所表现的“道”不是一种空中楼阁,而是与生活实践相连的。
展开全文阅读
ppt展示
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文学主张,都让柳宗元在行文时,不自觉地强化其社会功用。文以载道。将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传其事以为官戒。
(三)、怎么写
我们通过史学和文学方面的资料解决了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接下来,我们将要解决柳宗元是怎么写的。如何将种树与治民相比?请同学们用原文的语句来填写表格。
做法 结果 实质 手法
种树误区 种树 培育 木性日以离 勤虑害树 由此及彼
类比说理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肤,摇其本
理民误区 其言 其行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繁政扰民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
击木而召
1、正确的种树和理民的方法是:展示ppt。
2、这里是运用什么的手法说理呢?
这里采用的是类比说理的方法,而两者之所以能够类比,核心的联系点是在于那呢?我们不妨借用哲学原理,透过现象,来发现为什么两者能相类比呢?有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不妨借助下列材料,更加完善你的想法。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3、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树就是人民;种树者就是官员。规律是普遍的,种树和治民都有规律,且他们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既然有规律,那么要想成功必然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注重顺应人心习俗,清静无为,与民修养
其实在中国古代很多含有朴素哲学思想的经典书籍中已经含有了如何治民的方法了。
展示ppt,总结: 顺性无为。
道家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并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说,“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是君主“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庄子应帝王》)就是说,庄子除了强调君主的作为必须因循事物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趋势之外,还强调要做到不夹杂君主个人的私心和成见。“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之意,而是指人的这样一种行为原则和行为方式,即按照因循事物的自然本性和总的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以道所体现的柔弱的特点和方式加以辅助、引导或变革,使其向着既有利于客观事物又有利于实践主体的方向发展。
无为而治,重点还是要治,是一种领导艺术。
根据书上郭橐驼的“无为”。(其置也若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多加干涉,让其顺应自然规律发展。
(四)、拓展练笔
同学们我们借用哲学和史学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先生为文之用心。不过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然不再是柳宗元当时的那种状况了,但我们却依然可以借用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和推论方法,结合我们自己切身的体悟,来创作一篇,新的郭橐驼种树传。
示例:
以子之道,移之育人,可乎? 曰:可也,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所以教于孩提,养蒙于总角,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揠苗助长,毁伤其本。此正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是则教子须以身率先,使其心向往之,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无须他人迫之。由此观之,育人之法,本于人性。若大禹治水,贤人善教,治水必因其势,教人必因其性。教思之无穷,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善启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昔孟母曾母教子,皆略启其端,使子深思而自得之。视子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2学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孔雀东南飞》备课资料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