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60  
标签:教师随笔
说而立(网友来稿)
江西余干二中 雷银喜

      众所周知,“而立”是一种年龄说法,指的是三十岁,通常说作“而立之年”。

      “而立”一语自何而来呢?知道的人想必也不少。尽管它永远表示三十岁,可它自身已是二千多岁高龄了。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就这样,“三十而立”,“而立”便三十了。

      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就是说他在一生的学习道路中,从十五岁立志苦学,到了三十岁时,便已晓古今各种文献资料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乐、、春秋)之类,且联系实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立身行事的原则思想(“仁”为其主导)。“立”者,抽象理解为掌握了坚固基础,有所建树可也。孔子接着说的四十到七十岁的情况,描述的是他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境界,这种种不同境界,其实都是因为有了“立”的根其,并从这根其上发展和提高的结果。

      然而,人生至于“立”的一步,并不必然在哪一岁,也就是说“而立”跟“三十”本身并无必然联系,孔子是“三十而立”,别人则自有别人“立”的年龄。“三十而立”,“而立”代“三十”,不过是孔子有言在先罢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而立”这一说法,究其根底是不尽合理的,问题就在它们是硬凑合在一起的。从孔子的那段话的几个句子可以看出,其句式都是“……而……”式,“而”在句中起的是联结年龄和结果的作用,是一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表年龄的时候,其他的可以不带“而”字(如“四十”称“不惑”,“五十”称“知命”),为什么独此一项要扯进一“而”字呢?这就得从语言节律的角度来说了,祖国语言中,词汇多以两字四字成双成对结伴而生,挽手而行,这样读之顺口,听之顺耳,有协和的节奏美。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为了节奏的和谐,用虚词去凑足音节便成了一常见现象,如“久而久之”、“语焉不详”中的“而、之、焉”都属这种情况。于是乎,根据原句,“四十”称“不惑”,“六十”称“耳顺”是自然天成,恰到好处,“十五”称“志学”,“五十”称“知命”便进行缩略了(同样是音节需要),唯有表“三十”的“立”先天不足,不好作“立之年”,这样,本不当跟上的“而”字便破例凑合上了,组成“而立”的说法。从而“而立之年”也约定俗成了。 作者邮箱: ezyz99@163.com
标签:教师随笔 说而立(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六国论》注释“举”疑(网友来稿)
下一篇:从“考研究生”说起——歧义说趣(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