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463  2022-03-27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题考点总结
 情节题三种命题方式:①概括梳理情节;②分析概括情节的技巧;③总结归纳情节的作用。

      1.情节含义: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2.小说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寻找线索(明线与暗线),的方法与角度:

      (1)含义: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一般是一个物体或人;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小说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感情,想要抒发的中心思想。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找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3)寻找线索角度

      ①以实物为线索。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按物品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的。

      ②以时间线索。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③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桃花源记》发现--进入---再寻。

      ④以人物为线索。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⑤以人物情感为线索。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情感为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⑥以事件为线索。如《扁鹊见蔡桓公》,以桓侯的病情发展这一事件为线索贯穿全文,桓侯的病由轻而渐重,到病入膏肓,终至死亡。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4)线索的作用

      ①结构上,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或某几件事有机地串联到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②内容上,有利于体现文章......的主题。

      (5)单双线答题模板

      单线:文章以“……”线索,贯穿全文脉络,中间串写了“……”、“……”几件事,使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主旨鲜明。

      双线:明线是...暗线...,用明线和暗线将...和...几件事串联起来,结构上更加严谨,明暗线相互碰撞交汇,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

      4. 情节概括答题角度

      (1)寻线索。线索贯穿小说的情节发展,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2)理结构。如果是全篇,理清小说的叙述顺序,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梳理;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情节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3)抓场面。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抓住场所的变换,也可以概括出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情节概括题答题要领

      (1)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概括,而且要前后贯通。

      (2)叙述要完整。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叙述、概括,尤其是“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坚决不能省略。“何事”一环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3)叙述、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叉。

      5. 情节作用

      (1)内容方面

      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有典型性等。

      ②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③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结构方面


展开全文阅读
      ①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②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转向(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作铺垫(为议论、抒情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情节段落的作用   

      65517;小说开头段的作用之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1)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②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④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性格 。

      ⑤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人物)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情节)

      65517;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65517;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6.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式,起到留下空白、引起思考、出人意料或升华主题等作用。

      7. 情节的安排技巧

      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抑扬法、照应法、伏笔法、对比法、衬托法、铺垫法等。

      ①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⑦铺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 概括故事情节的答题模板(一)

      ⑴格式化。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⑵主人化,从主人公的角度或中心事件叙述。按照“何人做何事”的主谓结构来表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抓住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3)序号化(序号标注,依据分数作答)

      可以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或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下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考点解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