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19 2022-04-12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小说情节作用
【命题趋势】
高考小说阅读越来越深化基础,注重教考衔接。小说情节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点,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小说情节常考题有情节概括、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等。
【典例领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灯会
阿城
这趟从省城始发去边城的旅客列车,已经严重超员。连卧铺车厢的边座都被那些既没有卧铺票,又没有座号票的旅客占满了,而且过道上也站满了人。不时有人愤怒地砸卫生间的门,或者用脚踢门,肮脏地咒骂着,逼迫里面的人抓紧时间出来。外面满天飞舞着大雪。列车像一条绿色的响尾蛇,在丘陵地带向东逶迤行驶着。坐在火车上,从布满冰水的车窗往外看,几乎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枯树。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多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们是来自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还有古怪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包括良莠不齐的官员和企业家,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五花八门小报的工作人员。列车亢奋地在雪原上奔驰着。乘这辆列车的旅客,大都是应邀参加边城一年一度元宵灯会的客人。所有应邀参加灯会的客人,无论是差旅费还是其他合理费用,对方都一律负责报销,同时免费招待吃住。心平气和地说,吸引这些人到这个边境小城来的,不只是免费招待这一点。这一点对那些有身份的人来说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关键在于这里是中俄边境的陆路口岸城市,在元宵灯会上,俄国人和当地的政府将联合举办中俄商品展览会,届时将有大量的令人眼热的俄国货,像裘皮大衣,俄国的高倍数军用望远镜,苏联的邮票,俄式茶炉及仿银茶具,俄式纺织品,以及女人的大披肩等等,摆上柜台,优惠出售,确实惹人注目。另外,凡是应邀的记者、作家,只要回去以后,不管在哪一个级别的报纸上发表一篇有关边城元宵灯会的千字文章,都将另外给予奖励。对那些前来助兴的歌唱演员、小品演员、杂技演员,只要他们登台表演,都将给予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此外,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应邀前来的这些客人当中,将有一小部分人,获得免费到俄国三日游的资格。离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只有一天的时间了。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客人,几乎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地往东北奔,先到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落脚,然后,抠门子,挖窗户,找熟人,甚至通过小小的非法手段,购买紧俏的去边城的火车票,经过一夜艰苦的旅行,赶到这里。翌日清晨,列车抵达边城终点站。寒冷的车站广场上,挤满了前来接客的人和车,上千的旅客一下子拥到出站口,布满积雪的车站广场立刻就乱套了。有的人被接走了,还有不少人则被丢在了广场上东张西望,不知所措。好在小城毕竟是个弹丸之地,于是这些人便成帮结伙地向市政府的方向步行了。小城是个准山城,全城到处都是坡道,加上一宿的大雪,走路很不方便,使得不少男士或女士狼狈地滑倒在雪道上。边境小城,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旅馆。原本这是一座十分幽静的小城,全城只有几百个居民,仅有几幢老式洋楼,这些洋楼以不同的风格,记载着不同年代的历史,不同的人生景观。为了较好地招待这些客人,由有关部门组成了专门的接待小组,研究客房的等级分配问题。其中重要的客人,如国家级的、省级的,有重大影响的记者、作家、艺术家,就安排住在边城的国际旅行社里。稍逊一筹的客人,则安排在市内的一般旅馆里休息。大多数客人档次是较低的,于是市政府就动员全市的广大市民,把自己的家倒出来招待这些客人(包括吃饭),市政府还将出资给这些腾房子的市民以可观的经济补助。由于事先有过精当的计划,全部客人在小城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我和另外几个在火车上新结识的朋友,被安排在国际旅行社,个中的道理,是我的一个当地的内线朋友起了关键作用。他把我描绘成像托尔斯泰一样的大作家了。好在当地官员对文学所知甚少,被混了过去。我们是这样才住进了这个全城最高档的旅馆里的。这里的伙食非常好,顿顿都像宴席一样。整幢宾馆,欢声笑语昼夜不绝。最让人愉快的是,大凡住在国际旅行社的客人,几乎全部被批准去俄国三日游。消息被确认下来之后,这些人开始谦卑地向当地人打听去俄国带一些什么中国货好出手,并开始积极兑换美元和卢布,以便进入俄国境内后好使用。元宵晚会是在户外一个临时搭的台子上举行的。当晚,露天会场上挤满了外地客人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大会主席台上坐着当地政府五大班子的领导成员。俄国的一个将军也应邀前来参加这个晚会。当市长宣布开会的时候,麦克风坏了一个,这使得领导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非常滑稽。好在礼花很快放了起来,把黑色的夜空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人群中不时地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大会结束后,客人们进入了一个华丽的大厅,开始吃各种很不错的自助餐。自助餐的档次很高,有海鲜、熏肉等各种菜肴,还有各种各样的酒和饮料,非常丰盛。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俄国人,这些俄国人有的吃相文雅,有的则吃得十分贪婪。不少人在大厅里摄影留念,或者凑在一起学外国绅士的样子,站成圆圈儿,端起酒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吃过自助餐后,客人们去户外观看正月十五的彩灯,所有的灯都集中在一条土街上,看上去灯火通明五彩缤纷,看样子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钱。这些灯制作水平一般,但凸现着浓郁的民间风情,那种欢乐的气氛十分热烈。翌日,通过填表,通过体检,办妥所有手续之后,第二天就可以出国了。那些没有出上国的客人,便用仇恨和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留下来的混蛋王八蛋,小人。然后悻悻然地离开了这座亢奋的边境小城。客人大部分都走了,边城也清静下来了。客房里只剩下了我一个客人。我一边喝茶,一边和那个当地的内线朋友聊天。我问他,兄弟,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一直有点糊涂哪。他说,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扩大一下小城的知名度。我说,这多少有点荒唐吧。他连连摆手说:不不不,这你不懂,你没在小城生活过,你无法理解。他又感慨万端地说,一个小城市如同是一个小人物一样,她应当有权享有这样的日子,并为曾经拥有过这样的日子感到骄傲。兄弟你应当有点同情心对不对!
展开全文阅读
(有删改)
问题: 小说写“没出上国的人用‘仇恨’和‘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这一情节有何作用?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从形象上说,这些“仇恨和鄙夷”的眼光体现客人们来到小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小城政府给予的奖励,他们没能得到,所以对得到机会的人有“仇恨”;他们自己怀着并不单纯的目的前来,也知道获得这个机会并非人人均等,因怀疑留下的客人有不正当手段,去俄国旅行的理由也如他们自己那样并不单纯,而是想去交换物资大捞一笔,所以“鄙夷”。
②从主旨上说,这种目光充分体现了人内心的复杂矛盾。他们因得不到机会而仇恨“我们”,又鄙夷可能用了不正当手段得到机会的“我们”,显得十分矛盾,又真实可感,令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来说,通过这些人“仇恨和鄙夷的眼光”来烘托出人们来到小城主要目的并不是真的爱这座小城,而是为了小城给予的奖励,而“获得免费到俄国三日游的资格”则是这些奖励中最优厚的一个,所以这些客人会如此“仇恨”我们,而“鄙夷”则是因为“我们”获取出国游的机会并非随机,而是内定,即有“暗箱操作”,于是客人们认为我们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这一资格,故而认为我们是“王八蛋”“小人”。从主旨上来说,客人们因没有获得出国机会而感到“仇恨”,可见他们是渴望获得这一机会的,然而他们又“鄙夷”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足见他们也清楚想要获得这资格,其幕后操作必然是不正当的,换句话说,他们明知这是需要靠关系或走后门才能得到的机会,但如果他们能有这个机会得到,他们也并不在意自己会成为一个受人“仇恨”“鄙夷”的人,这种眼光充分反映出复杂矛盾的心理,引人深思。
【考点详解】
“情节作用”就是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的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等方面考虑。
小说情节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
一般开头:
①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设疑开头: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写景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情节的作用
①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②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3)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尾:
① 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出人意料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 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令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团圆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答题模板:
①指向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交代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
②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
③指向主题→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⑤指向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深思。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猎人
陈毓
我终于启动穿越鳌山登太白山的决心。但两天前,我却在途中崴了脚,像一辆瘪了胎的车,不得己滞留在猎人的木屋。驴友们把我托付给他时,说他们两天后会从大爷海返回,再接我下山,让我安心休养。我的脚踝肿得厉害,可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转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
他采来草药,捣碎敷在我肿痛的脚腕上。他没说大话,当天下午,燃烧在我脚背上的火苗就跑掉大半。猎人说,睡一晚,明早醒来,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着我去打猎了。
打猎?能猎到什么?
猎人咧嘴笑:你想要打到野鸡,山兔,羊鹿,还是狼?他的语气像是说,整个群山都是他的花园,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还是菊花,全凭你的心思啦。但我偏说,我早知道禁猎了,你能住在这山里,也是披着个猎人的名头,没准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早被收了。我意外地看见猎人一改刚才的天真和得意,脸上现出那么羞涩的表情来,低头嘟哝:你说对了。野物少了,枪没了,我这个猎人也没了。我一时有揭了别人短处的不安,就安慰猎人说,若是你还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我们可以煨一锅汤,这两天一直没能好好吃东西。
但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猎人倒一碗茶给我,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咸盐和两根打蔫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他在我的对面坐下,吃喝他那份和我一模一样的早餐。他坐在我对面,像我的镜子似的,我看他掰一小块锅盔探进茶碗里泡一泡,递进嘴巴,抿住嘴唇,吞下那块泡软了的饼。这样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就用手指撮过辣椒,咬开一小口,蘸点咸盐在开口处,放进嘴里再咬一小口。看着他手里那块锅盔小下去,再小下去。我确信这就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
展开余文
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给你野兔汤,我该给你更好的吃食。他的语气不是歉意,是平淡。
好点的吃食是什么呢?我本想问,又忍住了。好像那些朦胧的理由我也知晓。但山野寂静,我又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清闲、无所事事过,就努力在我和这个寡言的猎人之间找话。我说,这锅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猎人再次笑:这个我也会做,今早吃的倒是我老婆子烙的。老婆子在山下开饭馆,这个饼在店里卖得火。
猎人老婆开的小饭馆是政府用于搬迁的创业项目扶持。要不我死活不下山的。猎人说,老婆子倒是喜欢山下,说人多,不用整天哑巴似的不说几句话;女儿前不久被温泉酒店招了工,老婆子的店,倒要雇一个工。这娘儿俩,担柴卖了买柴烧。你呢,一个人跑来这山上?猎人再次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我待在山下会身子疼、脑壳疼、骨头疼。帮不了老太婆的忙,还让她替我操心,惹她烦,就放我回山里住几天。住几天我再下去,撑不住的时候再上来。我这是吃喝等老呢。猎人又笑。
环顾简陋至极的木屋,我沉吟说,如果能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你做不?在山下,一家三口能住在一起,你愿意不愿意?猎人吃惊地看着我,张大嘴巴,你是说我能在山下打猎?山下除了人,鸡都见不到几只,还能打猎?看来这哥们儿一心只在打猎上。我想起山下围栏开狩猎场的朋友,招徕城里人玩狩猎游戏,如果让这个真正的猎人在那里教习游客狩猎,打打那些家养的兔子、山鸡,不是让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戏更有真实感,顺便还把猎人给安置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猎人,我能帮他找到打猎的营生。猎人笑,眼里完全是听笑话的表情。
吃过了饭,在我给他递到第三支烟的时候,他努嘴说要去那边割柴火。一条水流清澈的小河边,那堆成一堆堆的柴薪大概是我到来前猎人的作为,是不是晒干了储备给他的冬天?也许是吧。猎人见我看那片灌木与藤草,指一下远处的那片松树林,说,树林去的人少,明年的菌子会长得大些密些。
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朦胧睡去。醒来。又睡去。这天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静的可贵。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样的话。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我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阳光透过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上。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我想起昨晚的酒,肯定醉得彻底,因为我从未有过如此深沉的睡眠,这会儿脑子像是用清水洗过似的清亮。
你终于醒了。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要候老了。猎人看我在门前的河水里洗了手脸,做手势要我跟他走,说他有好东西招待我了。
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那里。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如下是我经历的,在我看来犹如仪式的,猎人给我的早餐。白马 陈毓 阅读答案
猎人找来一堆干透的柴火,再找来几片更细小的柴火,在离菌子三米的地方点燃那堆细柴火,引燃稍粗点的柴火,而后等待柴火燃尽,直到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红火炭。猎人走到那片菌子边,蹲下,从腰间抽出小刀片,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齐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红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子就这样被捧到火炭上,猎人顺势用刀尖刨开菌子,随着吱吱叫声,一股清冽的香气升腾出来,向四周弥散。吱吱的叫声慢慢变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猎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倒出纸包里的盐和辣椒面,直到吱吱声最后消失,火炭从红变成黑灰。
随后我们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我们踢起潮润的土,掩埋了灰烬。站起来。太阳从桦树后面升腾起来,气象万千,美不能言。
(选自《北京文学》2014年第9期)
问题:小说最后两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猎人与我烹食菌子的过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表现山中生活虽孤单清苦却有滋有味,暗示了猎人热爱山林生活以及坚持独自生活在山里的原因,使故事更加合理。②新鲜清香的菌子与前文浓茶、咸盐和打蔫儿的青椒的简陋早餐遥相呼应,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猎人的生活,丰富了小说的情节。③对猎人从生火制炭到采菌烤食的娴熟过程的描写,突出了猎人熟悉山林、善用物产的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④猎人虽然不能狩猎,但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保留着山林生活的经验和技能,凸显了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可贵,深化了小说主题。⑤详细描写我与猎人烹制菌子的过程,使一起吃掉了全部菌子的尽兴,与头天早上面对简陋早餐时的勉强形成了对比,写出了我的好奇与惊喜,使情节有了跌宕之美。
【解析】考查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对某一情节详细描写,作者想用来表现猎人的山林生活特点,借以表现猎人的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使故事情节更曲折有趣等。组织答案时,应结合着具体内容从这些答题点来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春小花
阎秀丽
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月光斑斑点点地穿过枝桠打在他的身上,也打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它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岛屿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和大春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等三天后回来的时候,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睛里隐隐的泪痕。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她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她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小小的哨所,木木的兵,并且还给她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她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
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她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是引她一时的雀跃而已。大多的时间里,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她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她讲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然后不知不觉地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泠泠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点点滴滴在兵的眼里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是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的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着兵怀里的小花,心里便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往后你就有伴了。”兵笑着对大春说,并且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大春心里有些不悦,但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冲着小花呲了呲牙。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来了个“暴栗”,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了开去。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
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红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是个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展开余文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她似懂非懂,她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大春可不这么想,小花就是她的亲人,兵也是她的亲人。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她们俩一眼,上床睡觉,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兵复员了,走的时候,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隐约听到几声“汪汪……”“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他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
“大春开始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哐揖途醯迷勖且患胰硕荚谝黄鹉兀悴恢溃歉龃蟠喊 �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和兵看着同一个月亮。
问题:小说结尾“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和兵看着同一个月亮”,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小说开头的情节,与开头“兵站得很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2)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扎根海岛、甘于奉献、恪尽职守、对祖国无限忠诚的驻岛官兵形象。
(3)从小说主题上看:暗示驻守海岛有了接班人,这样的兵不止一个,是一个群体,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升华了主题,歌颂了“海岛为家、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海岛精神。
(4)从表达效果上看:结尾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展开联想,想到在我们国家有无数这样默默奉献的忠诚卫士,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从结构上看,这一段与开头段落“兵站得很直”相呼应,结构完整;从人物形象上看,“一个笔直的身影”始终未变,这展现出边防战士们忠于祖国、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令人感动;从主题上看,在“兵”走后,依然有一个笔直的身影”站岗放哨,显然已经换了一个新的边防战士,然而他们的形象高度一致故而展现出的不再是单独一个人的形象,而是所有边防战士共同的形象。这既暗示着驻守海岛有了新的接班人,也暗示着这种扎根海岛、无私奉献的精神会继续传承下去。
从读者感受来看,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这一个个不惧艰险的边防战士们日夜守卫,我国才能有和平安稳的环境,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从而感染读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会
阿城
这趟从省城始发去边城的旅客列车,已经严重超员。连卧铺车厢的边座都被那些既没有卧铺票,又没有座号票的旅客占满了,而且过道上也站满了人。不时有人愤怒地砸卫生间的门,或者用脚踢门,肮脏地咒骂着,逼迫里面的人抓紧时间出来。外面满天飞舞着大雪。列车像一条绿色的响尾蛇,在丘陵地带向东逶迤行驶着。坐在火车上,从布满冰水的车窗往外看,几乎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枯树。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多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们是来自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还有古怪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包括良莠不齐的官员和企业家,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五花八门小报的工作人员。列车亢奋地在雪原上奔驰着。乘这辆列车的旅客,大都是应邀参加边城一年一度元宵灯会的客人。所有应邀参加灯会的客人,无论是差旅费还是其他合理费用,对方都一律负责报销,同时免费招待吃住。心平气和地说,吸引这些人到这个边境小城来的,不只是免费招待这一点。这一点对那些有身份的人来说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关键在于这里是中俄边境的陆路口岸城市,在元宵灯会上,俄国人和当地的政府将联合举办中俄商品展览会,届时将有大量的令人眼热的俄国货,像裘皮大衣,俄国的高倍数军用望远镜,前苏联的邮票,俄式茶炉及仿银茶具,俄式纺织品,以及女人的大披肩等等,摆上柜台,优惠出售,确实惹人注目。另外,凡是应邀的记者、作家,只要回去以后,不管在哪一个级别的报纸上发表一篇有关边城元宵灯会的千字文章,都将另外给予奖励。对那些前来助兴的歌唱演员、小品演员、杂技演员,只要他们登台表演,都将给予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此外,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应邀前来的这些客人当中,将有一小部分人,获得免费到俄国三日游的资格。离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只有一天的时间了。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客人,几乎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地往东北奔,先到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落脚,然后,抠门子,挖窗户,找熟人,甚至通过小小的非法手段,购买紧俏的去边城的火车票,经过一夜艰苦的旅行,赶到这里。翌日清晨,列车抵达边城终点站。寒冷的车站广场上,挤满了前来接客的人和车,上千的旅客一下子拥到出站口,布满积雪的车站广场立刻就乱套了。有的人被接走了,还有不少人则被丢在了广场上东张西望,不知所措。好在小城毕竟是个弹丸之地,于是这些人便成帮结伙地向市政府的方向步行了。小城是个准山城,全城到处都是坡道,加上一宿的大雪,走路很不方便,使得不少男士或女士狼狈地滑倒在雪道上。边境小城,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旅馆。原本这是一座十分幽静的小城,全城只有几百个居民,仅有几幢老式洋楼,这些洋楼以不同的风格,记载着不同年代的历史,不同的人生景观。为了较好地招待这些客人,由有关部门组成了专门的接待小组,研究客房的等级分配问题。其中重要的客人,如国家级的、省级的,有重大影响的记者、作家、艺术家,就安排住在边城的国际旅行社里。稍逊一筹的客人,则安排在市内的一般旅馆里休息。大多数客人档次是较低的,于是市政府就动员全市的广大市民,把自己的家倒出来招待这些客人(包括吃饭),市政府还将出资给这些腾房子的市民以可观的经济补助。由于事先有过精当的计划,全部客人在小城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我和另外几个在火车上新结识的朋友,被安排在国际旅行社,个中的道理,是我的一个当地的内线朋友起了关键作用。他把我描绘成像托尔斯泰一样的大作家了。好在当地官员对文学所知甚少,被混了过去。我们是这样才住进了这个全城最高档的旅馆里的。这里的伙食非常好,顿顿都像宴席一样。整幢宾馆,欢声笑语昼夜不绝。最让人愉快的是,大凡住在国际旅行社的客人,几乎全部被批准去俄国三日游。消息被确认下来之后,这些人开始谦卑地向当地人打听去俄国带一些什么中国货好出手,并开始积极兑换美元和卢布,以便进入俄国境内后好使用。元宵晚会是在户外一个临时搭的台子上举行的。当晚,露天会场上挤满了外地客人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大会主席台上坐着当地政府五大班子的领导成员。俄国的一个将军也应邀前来参加这个晚会。当市长宣布开会的时候,麦克风坏了一个,这使得领导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非常滑稽。好在礼花很快放了起来,把黑色的夜空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人群中不时地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大会结束后,客人们进入了一个华丽的大厅,开始吃各种很不错的自助餐。自助餐的档次很高,有海鲜、熏肉等各种菜肴,还有各种各样的酒和饮料,非常丰盛。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俄国人,这些俄国人有的吃相文雅,有的则吃得十分贪婪。不少人在大厅里摄影留念,或者凑在一起学外国绅士的样子,站成圆圈儿,端起酒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吃过自助餐后,客人们去户外观看正月十五的彩灯,所有的灯都集中在一条土街上,看上去灯火通明五彩缤纷,看样子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钱。这些灯制作水平一般,但凸现着浓郁的民间风情,那种欢乐的气氛十分热烈。翌日,通过填表,通过体检,办妥所有手续之后,第二天就可以出国了。那些没有出上国的客人,便用仇恨和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留下来的混蛋王八蛋,小人。然后悻悻然地离开了这座亢奋的边境小城。客人大部分都走了,边城也清静下来了。客房里只剩下了我一个客人。我一边喝茶,一边和那个当地的内线朋友聊天。我问他,兄弟,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一直有点糊涂哪。他说,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扩大一下小城的知名度。我说,这多少有点荒唐吧。他连连摆手说:不不不,这你不懂,你没在小城生活过,你无法理解。他又感慨万端地说,一个小城市如同是一个小人物一样,她应当有权享有这样的日子,并为曾经拥有过这样的日子感到骄傲。兄弟你应当有点同情心对不对!
(有删改)
问题:小说写“没出上国的人用‘仇恨’和‘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这一情节有何作用?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内容上说,这些“仇恨和鄙夷”的眼光体现客人们来到小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小城政府给予的奖励,他们没能得到,所以对得到机会的人有“仇恨”;他们自己怀着并不单纯的目的前来,也知道获得这个机会并非人人均等,因怀疑留下的客人有不正当手段,去俄国旅行的理由也如他们自己那样并不单纯,而是想去交换物资大捞一笔,所以“鄙夷”。
从主旨上说,这种目光充分体现了人内心的复杂矛盾。他们因得不到机会而仇恨“我们”,又鄙夷可能用了不正当手段得到机会的“我们”,显得十分矛盾,又真实可感,令人深思。
【解析】从内容上来说,通过这些人“仇恨和鄙夷的眼光”来烘托出人们来到小城主要目的并不是真的爱这座小城,而是为了小城给予的奖励,而“获得免费到俄国三日游的资格”则是这些奖励中最优厚的一个,所以这些客人会如此“仇恨”我们,而“鄙夷”则是因为“我们”获取出国游的机会并非随机,而是内定,即有“暗箱操作”,于是客人们认为我们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这一资格,故而认为我们是“王八蛋”“小人”。
从主旨上来说,客人们因没有获得出国机会而感到“仇恨”,可见他们是渴望获得这一机会的,然而他们又“鄙夷”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足见他们也清楚想要获得这资格,其幕后操作必然是不正当的,换句话说,他们明知这是需要靠关系或走后门才能得到的机会,但如果他们能有这个机会得到,他们也并不在意自己会成为一个受人“仇恨”“鄙夷”的人,这种眼光充分反映出复杂矛盾的心理,引人深思。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虹
陈敏
坐在东海岸边的巨石上,西望昆仑。他的大手抚摸着闪亮的长弓,散乱的长发里露出一张愤怒而扭曲的面。他目光如炬,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远方,像一尊叛逆的天魔的塑像。熊熊的烈火在大地上燃烧,辽阔的天空上,最后一颗太阳躲在密布的浓云里。大地异常闷热。
张开翅膀一样的手,高高的举过头顶,身后焦黄龟裂的黄土地上跪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祈雨的声浪在山谷里震荡。
羿伸出一张手插在前额的头发中。
羿闭上了他的神眼,他不想再看燃烧的烈火,凤凰已经远去,没有什么能够在烈火中再生,惟有一场持久而猛烈的天雨,才能改变一切。
羿此时很清楚天帝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他一定是在缀满繁星的棋盘上把玩着一枚棋子,长久地举拱不定,全然不在乎“在天一日,在地一年”的时间法则。
这个主宰万物的天神,实际上是个风流成性、老奸巨猾的家伙,他频繁地布云作雨,到处播撒多情的种子,不然,东海的扶桑树上怎么会一下子蹦出他的十个叛逆作乱的太阳儿子。那些宝贝们都血气方刚,相互攀比,彼此忌炉,一起挤进天庭炫耀个性,搞得地上百兽横行,生灵涂炭。
羿明白,天帝当时要剪除自己的儿子是何等艰难。十个儿子一祥倔强,一样暴烈顽强,更何况又是自已的亲骨肉,可天帝最终偏偏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羿。为了坚定信念,他亲手赠给十支锋利无比的神箭,而且还把天宫上的绝代佳人嫦娥赐给了他,做了他去人间完成伟业的随征新娘。
这真是一道进退维谷的难题。以前,天帝就曾派出文臣武将诏安征剿过自己这些混账儿子。其结果是文臣蒙羞归来,将士败绩阵前,天帝没有过分地责怪他们,他心明如镜,谁都不敢去开罪自己,可这件事终须了断,天帝一眼就瞅准了从无败绩的神射手羿。
天帝知道羿的脾气,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命令已发,是死是活,任凭羿的裁决,天帝说,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与我无缘,说完就闭上了他那两只空洞的巨眼。
就在天帝睁开眼睛的一刹那,他的十个儿子被羿射死了九个。天帝略微开启的双目流出了两颗大大的泪珠,封闭天国的所有道路,并永远不再恢复羿的神职。英雄落难,命途多舛,是羿不可选择的宿命结局,长叹无益。然而滞留人间能够得到情结连理、花开并蒂的美好爱情,或许能够让羿一颗落魄的心得到安抚。
可羿和嫦娥的婚后生活,也并非琴瑟相和。当初在众多将士中脱颖而出的雄姿随着和嫦娥双双落入人间,便一天天开始苍老、憔悴起来。他射九日、除百兽,忙于种种艰难事业,哪有时间顾及家庭的温馨和嫦娥的爱情。一位绝代仙女只能形单影只地徘徊于荒山野岭之间。长久的寂寞隔断了嫦娥与羿的心。在久久地等待与期盼中,痛苦地做出了“逃离人间”的抉择。她吞下西王母赠给羿的神丹,毅然飘向冷清的月宫。
羿无法忍受妻子对爱情的背叛,绝望的英雄常常在清冷的月夜仰天长叹,泪流满襟。饱尝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落寞与孤独。无助的羿就想把自己拥有的一身善射神功全部传给蒙。羿渴望能在人间感受一点友谊和抚慰。于是乎,蒙的武功突飞猛进,在人群中的声誉也越来越高。随着技艺一天天增长,一种难以启齿的邪恶欲望便在蒙的体内腾胀起来。“无毒不丈夫,杀死羿,天下英雄就是我了。”蒙便开始了对羿的暗算。他一次次暗算,一次次失败。面对人类的幼雅,羿原谅了蒙一次又一次,当蒙最后一次从背后阴险地举起桃木棒击杀羿时,羿被彻底激怒了。人竟然这么的顽劣而卑鄙!羿只折了一根树枝,就结束了这个丧心病狂的人。
消失了,一切都消失了。可怜的天庭,可怜的人!
羿抬起头,把波浪般的头发与无限的烦恼痛苦甩在脑后。他昂首站立起来,仰望天际。
一道闪电划过长空,他看见天上最后一颗太阳在乌云中露出了一条瑟瑟发抖的小尾巴。
手中紧握着箭壶中惟一的神前,他在做最后一次选择,只要杨天一箭,他就能与天地人间战个平局,让世界返回混沌,归于寂静。
此时此刻,羿的耳边再一次传来尧和人类的呼唤,雨……雨……雨……声音是那样的微弱,那样的苍凉。
一切还不可能完美。人类才刚刚开始。
一切都是过渡,我也只是一个过渡。
羿最终拉开神弓,弓弦向内,一箭锁喉。
顿时,天空中电闪雷鸣,一场亘古未有的大雨倾盆而下。
雨后天暗,蔚蓝的天空升起了一道无比美丽的虹。
〔选自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小说选》)
问题:文章在描写天帝选择羿去执行任务前先写了天帝曾派文臣武将去诏安征剿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将先前的文臣武将跟后羿进行对比,突出了羿从无败绩、勇敢、正直、无所畏惧的特点;②表现了天帝对羿的信任;③为下文写羿除掉九个太阳之后被天帝斩断归路做铺垫。
【解析】由“其结果是文臣蒙羞归来,将士败绩阵前”“就在天帝睁开眼睛的一刹那,他的十个儿子被羿射死了九个”可知,作者将曾经派出的文臣武将的失败而归与羿的战绩构成对比,突出表现羿从无败绩、勇敢、正直、无所畏惧的特点;由“天帝一眼就瞅准了从无败绩的神射手羿”可知,天帝对羿很信任;由“他心明如镜,谁都不敢去开罪自已”,而羿射死了天帝九个儿子后,“天帝略微开启的双目流出了两颗大大的泪珠,封闭天国的所有道路,并永远不再恢复羿的神职。英雄落难,命途多舛,是羿不可选择的宿命结局,长叹无益”可知,写天帝曾派文臣武将去招安征剿的内容为写羿除掉九个太阳后被天帝斩断归路做铺垫。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高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浓缩的就是精华”思辨性作文写作训练
下一篇:
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从常式走向变式——图文转换题的“三级跳”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