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67 2022-05-0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2、结合作者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时代特点,探究蕴含在文中的情感。
3、赏析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4、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配乐朗读法 阅读鉴赏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音频 教师端和学生端平板
教学过程
导语
秋,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着你我内心深处的情愫。它是李璟眼中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绵绵悲情,是陆游耳中的“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寂寞乡愁,是王勃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壮丽多姿,更是毛泽东心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今天,让我们走近故都,来欣赏郁达夫笔下的北国之秋的美景吧!
解题
故,有从前、过去之意,含怀念、眷恋之意。另有历史沧桑、文化厚重之感。
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理清思路,看写景内容分布在哪些段落。
分析鉴赏
一、朗读一二两段,找出文眼,分析其作用,并体会作者情感。
文眼:清、静、悲凉
作用:提纲挈领,写出秋的特点,奠定本文情感基调。
二、观秋色、听秋声、品秋味,赏析五幅画面。
1.清晨静观图: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展示:修饰语——领会意境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旧梦。 ——周作人
明确:
通过修饰语的品读,让学生体会到画面的特点。在朗读、揣摩中,慢慢体会文人高洁、雅致的情怀。
2.槐蕊轻扫图:庭阶多落蕊,慨然已知秋。
指导学生分析画面特点,找出重要词句加以品味。
3.秋蝉残鸣图:疏林败柳寄此生,凉时不似热时鸣。
4.秋雨话凉图:宿雨朝来歇,枝间秋气清。
5.秋日胜果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橘黄枣绿时。
明确:
教师重点分析前两幅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领会北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学生分组讨论,参与其中,学会品读、概括)
回归课本
一、学生阅读12段,找出中心句。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明确:“春女思,秋士悲”,伤秋是人类共同的感触。
二、作者的悲凉从何而来?
1.客观方面:秋色是冷色的;秋声是寂静与落寞的,秋味是悲凉的,这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这是景物固有的特征。
2.主观方面:
①个人性格:抑郁善感
②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为谋生,辗转程,颠沛流离,饱尝人生哀痛。
③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文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知识迁移
一.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____________
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⑤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⑥好像一个人的精神等内在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琢磨才能感受到。
A.②①③⑤④⑥ B.③⑥⑤①④②
C.③⑥⑤②①④ D.②①③⑥⑤④
二、请你仿照《天净沙 秋思》将本文片段改写为一首诗词或小曲。再为班级“天凉好个秋”主题活动写一首小诗。
教师示范1:
天净沙
秋思 、
秋院破屋人家,
碧空飞鸽浓茶,
蝉鸣槐蕊落花
秋风萧飒,
落寞人在天涯。
老师示范2:
秋之韵
温软、欢欣,枝叶间,桂花香气萦怀。晴空云鹤无意,诗情万里与风飞。看叶颤、花舞,让我怎样迎接你啊,盎然的秋?
微雨淅沥,朦胧怀想中。叹往事,似流水,心沉,愁已老。让我怎样与你执手相随,深沉的秋?
吹红了柿子,养肥了蟹黄。硕果累累满枝头,驻足,听笑语吟吟,乐声沉醉。让我怎样与你深情凝望,热烈的秋?
课文总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杯茶,清澈而醇香。故都的秋是一首歌,甜美而苍凉;悲秋不等于悲叹,哀愁不等于沉沦,郁达夫在秋光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同时暗示我们:只要人类还在,文化不死,伤春的泪就流不尽,悲秋的歌就唱不完!
展开全文阅读
课下作业
感受自然风光,捕捉心中美景。供选题目:《自然一片天》、《风月无边》。
板书设计:
文眼:清、静、悲凉
1.清晨静观图: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槐蕊轻扫图:庭阶多落蕊,慨然已知秋。 以情驭景
故都的秋 3.秋蝉残鸣图:疏林败柳寄此生,凉时不似热时鸣。
4.秋雨话凉图:宿雨朝来歇,枝间秋气清。 情景交融
5.秋日胜果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橘黄枣绿时。
首尾呼应,抑南扬北
赵仁宏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走进汉字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指导:对比鉴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