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90  2022-05-08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观点态度推断
     “对观点态度推断的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该题的四个选项通常情况下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有时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文意来判断。在做此类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过度推断。

      【技法呈现】

      解题思维:第一步:读选项,定考查角度           第二步:比对原文,锁定答案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3分)

      阿里巴巴金融对小微企业实行贷款,目前已有了几十万家用户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贷款。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断蚕食,传统金融行业如果不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将会很快被时代抛弃。实际上,信用模型的建立并非偶然,它受到技术、资金、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其中最易被忽略、但却最关键的因素则是社会关系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

      成功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诚信资本原始积累,腾讯微信从一开始的大量用户的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发展,先是社交平台后来发展到支付平台,最后是理财,最终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和社会资本初步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针对金融服务领域,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能够提升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有效降低违约率,降低交易成本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它需要被银行重视。

      虽然小微企业的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攀升速度比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满意度仍然很低。对于信贷来讲,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有着较大差距,普惠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而传统金融则注重盈利性。中小企业贷款,由于抵押担保的信用程度比较低,信息出现了极大的不对称,贷款机构的风险成本相对而言较高。此外,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一般较小,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金融,显然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政府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采取了多种奖励措施,但是仍旧不能有效弥补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

      营业点数量少、业务经理人数有限是国有银行推行惠普金融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互联网的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为惠普金融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几年,银行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缺乏主动性,加上完全脱离了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新的、操作更为便捷的支付形式的出现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急需借助互联网来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应对互联网金融下几何级增多的客户量。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同时紧跟互联网潮流开设了各自的银行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与连接。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惠普金融中的难点就是信息成本较高,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该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不断壮大,其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使得供应链金融可以得到高效发展。供应链金融脱离了仅仅针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通过深化和核心企业的合作,结合贸易背景实行真实的审查,在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基础上,提供配套金融业务。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基础上可以极大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   (选自《互联网金融之问——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建立社会诚信资本,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B.政府采用多种办法来推行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传统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考虑到贷款存在的风险与损失,还是处于不情愿状态。

      C.传统商业银行急需借互联网开展业务,源自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主动性和完全脱离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便捷的支付形式的出现。

      D.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供应链金融的高效发展,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深化与小微企业的合作。

      解析 A项,颠倒顺序,原文是“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题目。(3分)

      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展开全文阅读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

      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

      D.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解析 D项,“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答案 D

      【综合练】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阅读资源日益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网络化,阅读消费日益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阅读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的流程与方式。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

      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完全以作者为中心,尤其以专业作者为中心,这就是专业生产内容。但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平台、用户参与、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等大幅度提高了知识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增加,生产关系更为复杂。原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以作者为中心正在变为作者与用户双驱动,用户可以直接创造生产信息和知识,从而诞生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我国数字阅读的头部企业都汇聚大量网络用户生产内容,其中,广受欢迎的网络文学就是较为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改变,值得关注和期待。这主要体现在创造与生产的众智化,即人(作者)与人(用户)互动,以及人(作者、用户)与机器互动,可称之为“知识众创”。这样基于人人、人机交叉互动进行的知识创造生产等活动,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新现实。它可以减少以作者为唯一中心的偏狭与局限,避免单一领域和学科产生壁垒与分割,通过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交叉,拓展、深化和丰富人类新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有学术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群体智慧”,其内核就是研究人人、人机群体共同进行内容创意、创造与生产等活动。

      阅读活动价值链中游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网络社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

      具体而言,除文字外,图形、视频、音频等交互、沉浸方式正在成为知识传播新手段。传统纸质阅读乃至数字阅读更多还是平面的、二维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而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高带宽等优势,将迅速带来视频与音频等非线性内容的大爆发。可以看到,知识类直播、音频、视频,乃至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的交互、沉浸的全息知识体验将大规模放量。

      阅读活动价值链下游是知识流通与消费。传统阅读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在网络社会,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弥散化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阅读活动特别是全息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化。

      全程化意味着阅读活动可以在各个时间段发生。全景化意味着阅读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场景,不论个人还是群体,不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休闲,不论身处移动还是静止状态。比如医生在手术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时与医用数据库等进行联动,快速寻找解决方案。全员化则意味着覆盖用户更加精准和下沉,知识流通将更加智能精准地到达对象群体和个体,海量内容与全体用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高度匹配。全息阅读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摘编自《人民日报》胡正荣《全息阅读助力全民阅读》)

      材料二: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中国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5本,接触20本以上电子书的用户达到53.8%,每周阅读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88.0%。


展开余文
      阅读新风尚带动产业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8.8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95%,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今年春节期间,移动阅读App日均独立设备数为1.3亿台,超七成用户表示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比平日长出许多。

      白皮书同时指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规模继续扩大,已达到929万人。其中,年轻作者快速成长,“90后”作者占比高达58.8%。内容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改编上,在覆盖人数Top10的电视剧中,文学口改编作品也高达九席,成为影视剧本的最大内容源。

      白皮书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数据来源基于面向全国20多家主流数字阅读平台和企业开展数据采集和深度访谈的产业调研,以及从全国209个城市获得的91647份有效样本的用户调研。

      (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创造与生产众智化,在这个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带来一股强大的力量。

      B.因为摆脱了传统阅读的很多制约因素,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C.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正以交互、沉浸方式成为全息阅读时代知识传播新手段,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呈现方式。

      D.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中“90后”占比高达58.8%,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内容受到热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前这个全息阅读时代,数字阅读、云端知识消费、网络互动、多场景应用都是全民阅读的新形式。

      B.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实体书店到线上书店,全息阅读时代,阅读行业的实体与电商之争终于见到分晓。

      C.截至2019年,我国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这与阅读资源、阅读方式、阅读消费的日新月异息息相关。

      D.全息阅读能够助力全民阅读,基于全息阅读的全民阅读有助于实现知识全民化、全民知识化的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阅读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在疫情防控期间,50余家数字阅读企业开放80多个免费阅读平台。

      B.读者通过云VR书店,漫步于钟书阁、晓风书屋等“网红书店”。

      C.到今年2月,抖音上读书类短视频有973万个,累计播放量超2255亿次。

      D.近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绘画不胜枚举。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全息阅读”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全息阅读是在数字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全新知识交流活动。(或:全息阅读是指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全息阅读是数字阅读的发展和升级,将给人类的阅读与实践带来重大变革,重塑阅读价值链。)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1) 文章从知识的创造与生产、知识的表达与传播、知识流通与消费三个方面将传统阅读与网络社会中阅读进行对比。

      (2) 逐层深入的论证了网络时代知识创造生产全员化、信息表达传播全介质化、阅读流通消费全场景化的特点。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论证分析
下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内容理解分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