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71  2024-07-16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4年高一新生议论文写作入门讲座第六讲:怎样充分挖掘例子的说服力作文指导
文/尹瑞文

      上一讲中尹老师提到,“单例论证”往往不合逻辑,论述缺乏说服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例论证”就不能用,相反“单例论证”不但能用而且有大用——只要在论述上做点小小的加工就能鸟枪换炮,说服力大增。

      想要充分挖掘例子的说服力,一般有两种做法:

      一是举例之后,要对例子进行充分的分析,避免以叙代议。

      二是举例之后,要在结论中注意用词的逻辑性、严密性。

      如: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真正的强者不会畏惧烈火的“烤”验,逆境往往成为强者的试金石。名将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震怒,耿直的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辩护道:“李陵投降匈奴,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骂道:“你怎么知道他的主意,是李陵告诉你的?这么狂妄的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你不是成心反对朝廷吗?”皇帝吆喝一声把司马迁下了监狱,廷尉把司马迁定了宫刑,司马迁生不如死。但是司马迁并没有被逆境击倒,而是在有生之年创作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逆境的试炼反而使司马迁成就了强者。

      尹老师点评:

      这段论述以司马迁为例来证明“逆境成就强者”这一观点。

      但是,这段论述完全不合格,因为它在举例时只叙不议,没有对例子进行充分的分析,导致例子没有说服力。

      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中的事例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注重以理服人,后者讲究以情动人。

      上面这段文字花了大量笔墨记叙司马迁遭受宫刑的过程,很有画面感,使读者深深同情司马迁的悲惨遭遇——如果是记叙文,这段文字显然是成功的。但是,作为议论文却是失败的——它没有充分挖掘司马迁这一例子背后所蕴藏的道理,没能用道理说服读者,读者完全看不出司马迁的“强”与“逆境”有什么关系——难道顺境就不能出强者了?难道司马迁非要遭受宫刑才能写出《史记》?

      显然,道理站不住脚。

      问题就出在只叙不议上。

      正确写法: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真正的强者不会畏惧烈火的“烤”验,逆境往往成为强者的试金石。司马迁遭受宫刑,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最深重的逆境。试想一下,如果司马迁在这种逆境下沉沦下去,如行尸走肉一般彻底沉沦,又如何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他正是因为凭借着强大的精神意志忍受住了肉体摧残的痛苦,才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创作《史记》的宏伟目标。可见,做人只有经得住逆境的试炼,才有可能成就强者。

      尹老师点评:

      这段论述相当精彩,相当有说服力。一笔带过司马迁遭受宫刑的过程,而花了大量笔墨对司马迁这一例子进行充分的分析——少叙述,多议论。

      为什么分析例子时要少叙述多议论?

      因为叙述带来的是感性的画面,而议论带来的是理性的思考。

      理性思考才是议论文的本质。

      所以,初学者在举例时务必要少叙述,多议论,讲究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例子的说服力。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4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4年高一新生议论文写作入门讲座第五讲:议论文怎样正确运用“单例论证”作文指导
下一篇:2024年高一新生写作入门讲座第七讲:议论文用词要合乎逻辑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