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师随笔
阅读:1241
标签:
教师随笔
关于随笔的一二点思考
作者:瑞安十中 尹瑞文
随笔是中学阶段常见的练笔方式,它以形式自由、取材广泛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高中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解放,渗透到作品中,每每棱角分明,或嘻笑怒骂,挥毫泼墨,或新诗强赋,长啸悲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但就整个写作群体而言,情形不如人意:取材狭窄,思想贫瘠是学生随笔的通病。他们津津乐道于学业的艰辛,沉缅于莫名其妙的哀怨,为午后悄然飘落的小雨感动,街头闹剧,公交车上的故事,壮志难酬的自己,星期天故事。
混乱,随意,无序,跟着感觉走,这差不多是随笔的全部。
我相信他们一直有意无意重复初中时代的故事,而思想层面上无所深入,各种迹象表明这一趋势仍将持续,那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败,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愿见到的。对此,我略谈一二点看法,聊当抛砖引玉。
明确写作对象,化随意为有意,变无序为有序。
随笔是一种形式自由,取材随意的特殊文体,但自由不等于盲目,随意不等于随便。很多学生不知随笔为何物,更不知如何“随”法,老师一再强调“随便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反而令他们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笔。显然,这时候教师应负起辅导的责任,帮助学生明确随笔的写作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际工作中,我按照写作对象的不同把随笔分成以下几类:
新闻报道、时事评述类。
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当代中学生应有的素质,今天的中学生正面临信息浪潮的洗礼,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信息营养,近年的高考语文也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导引。学生报道自己看到、听到的时事,对热点问题加以评述,然后以随笔的形式上交;教师在评点时,不必深究语句修辞,而应就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加以点评,因为一篇报道的成败取决于观察者的观察力度和思维角度,因此这类随笔最能训练思维,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必定能在思维的深度力度方面上一个台阶,同时增长了见识,为以后的写作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举两得。
文学鉴赏类。
近年高考作文日益凸显文学性,新教材大纲更反复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尽管教师每每呼吁学生要读点文学作品,但中学生文学根基薄弱,缺少积淀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本文不作赘述。设想把文学鉴赏作为随笔的一种形式提交给学生,明确写作对象,比如诗词鉴赏、小说鉴赏、美文鉴赏、杂文鉴赏等等,尤以散文和小说鉴赏为主。教师评点这类文章时不必字斟句酌推来敲去,而应怀着一种宽容自由的心态去看,因为我们布置这类作业时从来没有期望学生能写出多少惊世之作,我们的初衷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要写出一篇象样的鉴赏,首先得找到一篇或几篇钟意的作品,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去阅读,而且是精读,这时的读书效率极高,因为目的性明确,退而言之,即使部分学生惰性难改,抄现成的文章,也是好的,因为抄写也是一种阅读,只是效率偏低而已。对老师而言,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们的学生正在调动思维,在慢慢地积累,而且是积极的。
小小说类。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袖珍小说,是一种浓缩型的小说。之所以考虑让学生写小小说,主要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许多学生尽管经过初中三年的记叙文训练,但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上依然缺乏最起码的常识,不管记事写人还是写景状物,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粗糙和生硬。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夕之功,光靠教师的理论指导或宣读几篇几篇范文无济于事,因为理论令人生畏,而所谓范文仅仅指学生中写得相对较好的文章,它不能代表写作的方向也不适宜作为摹仿的对象。而小小说篇幅短小,又集中浓缩了小说的基本特性,在语言的提炼和描写方式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参照对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小说范文,师生通过讨论逐步掌握小小说的基本要素,教师归纳这种文体的特点,然后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例如:“深刻的社会意义”,“捕捉细节”,“多角度看问题”,“生动传神的描写”,“简洁大方的语言”,“环境渲染”等等,这些目标呈线性排列,实际操作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训练目的加以调整。至于题材方面,以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为宜。小说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文体,教师宜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
4、成语典故寓言类。
成语典故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中华古老文化的浓缩,其中微言大义,是我们挖掘难尽的巨大文化宝藏。教师在发布这类训练前可适当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就“洛阳纸贵”这个成语进行讲解,指出它的出处、本义、今义以及用法;或者讲述《庄子逍遥游》,带出鹏程万里和《逍遥游》的关系等,相信学生的兴趣一定会被大大提高。之后,教师明确本次训练的内容是抄录二至三个成语,指明出处、本义、今义并且造句。如果是寓言,则应概括寓言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等等。
我让学生抄录成语典故,出于这样设想:一是积累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既提高了自身修养又能在将来的写作中有所发挥,二是希望引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古典文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弱项,尽管每册总有几篇古文,但学生一看到那些生涩的语句已心生恐惧,哪里还有心情“鉴赏”。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别说学生,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师一直不能走进这个世界,这个遗憾无可弥补,如果我们中的一位或几位学生因为某种因素不期然跨入这个世界,那将是怎样的幸福啊。
诚然,千人千面,教师发布训练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不管采用何种训练方式,教师始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因为任何形式的训练归根结底是思维品质的训练,只要能够锻炼思维,就不必拘泥于训练的形式和方式,一般而言,教师不必过份强调语言方面的训练,因为思维训练自然伴随语言训练。
以上种种训练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正所谓见多识广。要见多,就要从生活启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跬步以至千里。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可以要求他们将当天发现的、觉得最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记录下来。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读观察日记,或口头作文,讲自己记录的“新闻大观”。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到效外观察自然景物,到街头看众生相,到市场去搞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劳动等等。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又可以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些景物是学生亲眼所见,这些事情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何愁无话可说呢?
展开全文阅读
激发兴趣,以写带读,说写并重。
随笔是一种写作活动,是练笔,但其意义远不止此,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写作恐惧。我们应努力使学生明白随笔不是作文而是创作,不是强迫而是自由,是自我实现,一言敝之,随笔不是负担。学生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无东西可写,这时教师应负起的指导的责任,帮助他们明确写作对象,学会观察,学会选材,但不必在具体写法上多费唇舌,过细的理论只能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兴趣浓了,其余的自然迎刃而解。
以写带读,通过写作激发阅读的兴趣。如前文所述,成语典故、文学鉴赏这类文章往往涉及大量阅读,如果教师在评点这类随笔时如果着力赞赏作者一丝不苟的阅读精神和卓越的阅读能力,或对文中引用的资料表示欣赏,必能带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写出便优秀的作品,如此反复,结果自不待言。当然,我们不应期望所有的学生都会这样去做,但只要部分甚至一二个学生去做了也足以令人欣慰。
说写并重。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难如人意,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的表达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训练。严格地说,说话能力较之写作能力更为重要,人们一辈子讲的话肯定比写的字多。我的想法是定期(两周)组织一节演讲课,学生各自挑选一二篇得意之作,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自己作品,教师当场组织评比。当他们以昂扬的激情、优美的语言读完自己的作品时,师生一齐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机会,对于那些作文水平低,从未得到过老师好评的同学来说,真是千载难逢。对那些写作尖子来说,正是他们显露才华,施展拳脚的好机会。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学习园地”,张贴登载他们的优秀作品。由于个个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两手,所以他们写作就会特别用功,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于随笔形式自由,题材五花八门,对讲演者是既是复习又是一种督促和考验,对听众则长了见识,更在比较中定位自身,皆大欢喜。如果可能,这种课可以考虑和班会结合,开出的主题班会必定技惊四座,收意想不到之效。
尹瑞文 于2000年8月
标签:
教师随笔
关于随笔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也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下一篇:
我的期盼 我的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