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18  
标签:教师随笔
作家的人格(教师中心稿)


      作家的人格——当我领会了其内涵,并郑重地写下这沉甸甸的五个字,是在前不久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准确地说是在获知得奖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毅然宣布拒绝领取该奖之后。

      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意味着什么。翻开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看看,上面写着多少眩目而伟大的名字——海明威、罗曼-罗兰、泰戈尔、萧伯纳、肖洛霍夫、马尔克斯、川端康成……毫无疑问,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代表着一种无上的荣誉,意味着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你步入了大师的行列,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意味着你将拥有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甚至众多崇拜者的顶礼膜拜,意味着你可以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写而优则仕嘛)。当然,还意味着一笔数目不菲(据说有100万欧元以上)的奖金。

      是啊,有多少笔耕者,无论是天才的还是平庸的,都以有朝一日能获此殊荣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梦寐以求之!想想吧,中国最伟大的和最天才的文学家鲁迅、老舍、林语堂、沈从文、巴金等也仅仅是获得提名奖而已(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还不够优秀,其中有翻译的原因,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审美情趣甚至政治制度差异的原因)。

      那么,耶利内克为什么拒绝领取这一崇高的荣誉?是她钱太多了?当然不是(这世上还有人恨钱太多的吗)。那么她一定疯了?当然也不是(或许有人会这么想)!那么是健康的问题?她是这么说过,可傻瓜才相信这样的理由。她这样解释自己拒绝的原因——“我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她说,在得知自己获奖后,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这足以让人惊讶的了,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耶利内克还说——自己的诺贝尔奖并不是“奥地利的花环”,她与现在的奥地利政府完全保持着距离。

      无独有偶。一九六四年,法国伟大的(尽管他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和他颇具争议的思想一样,但冠之以“伟大”二字应该是不算过分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萨特也拒绝了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理由是——“我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这两人拒领大奖的理由彰显出他们各自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似乎一个谦逊,一个清高。但是,细加琢磨,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极其相同的,甚至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对政府和官方不感冒,他们都有作为一名有责任心、道义感的优秀作家的坚定原则和立场,他们的身上有真正的“作家的人格”。就这一点来说,无疑他们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接受荣誉是需要勇气的,除非这荣誉非你莫属。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拒绝较之与接受更需要勇气。因为在选择拒绝的同时,你也就很有可能选择了不被俗世理解的孤独,甚至被视为另类,尽管你有你的一套理由。或许,你的与政府“完全保持距离”,不合作的态度还会被好事者贴上“不爱国”的标签,如此岂不罪莫大焉。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维护自己的伟大灵魂和人格是远比被误解更重要的,他们宁可为“高尚者的墓志铭”,也不愿做“卑鄙者的通行证”。一个有良知的、有道义感的作家永远应该为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呐喊(譬如耶利内克就以写“女性的苦难”而闻名于世,并赢得尊重),永远应该高举惩恶扬善的大旗,而不是成为官方思想的附
标签:教师随笔 作家的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家的人格(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安老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