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909
标签:
教师随笔
师 说(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1、掌握“师、传、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5、训练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自己观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对比论证。
2、文中“也、由、于、乎、所以”等虚词的的不同用法。
3、背诵全文。
德育渗透要点: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韩愈的有关知识;
2、了解“说”这种文体知识;
3、了解古文运动的相关知识;
4、熟读全文,注意读音和句读。
5、总结课文第一段的文言知识。
一、导语:
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在这种情况下,大散文家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尽管“群怪而聚骂,指目牵引”,尽管韩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但他从未屈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师说》,从中感受一下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作者及相关背景简介。
(一)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韩愈,字 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 。他是 唐 代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宋代 苏轼 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其他学生补充自己所了解的有情况。
3、学生一起回忆并背诵初中所学过的韩愈的两首诗:
左迁至蓝关至侄水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天街小雨润如酥,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最是一年春好处,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教师补充归纳:
(1)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又因为其死后谥号为“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于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故后人还称其为“韩吏部”或“韩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
(2)关于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他.主将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
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3)简介韩愈文章特点及《师说》写作背景
展开全文阅读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皆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文体简介: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于说理,如《马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朗读教学:
(一)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二)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
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从师cóng 潘pān
读书 dú 不能bù 传道chuán 从容cóng 蟠pán
聃dān 苌弘cháng 无长无少zhǎng 师襄xiāng 郯tán子
冉rán 怡yí然 贻yí赠 老聃dān 阿谀yú
(三)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停顿。
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 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⑦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四、学生默读第一段文字,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找两位学习较好的学生试着翻译第一段,另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二)通过提问、练习,掌握本段的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词: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
2、词类活用
①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教授。
4、文言句式:
① 判断句: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 介词结构后置: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无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省略句:
吾从(之)而师之。
5、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①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动词,学习
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 “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知识和道理。
②之 吾从而师之。代词,代“闻道先吾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答疑。
六、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2、自学第二~四段,自己总结文言知识。
3、完成课后练习一(用原文回答)。
标签:
教师随笔
师 说(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棋中有棋,回味无穷 ———谈《落棋有声》的艺术特色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主旨辐射与中心辐辏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