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390
标签:
教师随笔
主旨辐射与中心辐辏(教师中心稿)
——兼谈2004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命题原则与解题思想
王吾堂
1.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
任何一篇文章而都是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旨的。其叙事,以事含意;其状物,以物寓情;其议论,以议立论;其抒情,以抒爱憎。白居易鲜明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实际上是把诗文的思想内容提高到文章统率的地位,充分说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性和主观思想性。所以说,彰显作者的主观意旨即中心思想,就是一首诗或一篇文的写作目的。
2.中心主旨的地位: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若没有这个灵魂,文章就会漫无边际,不知所云。因此,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文畅。”(《文心雕龙•情采》)思想内容是经线,只有先拉好了经线,纬线才有所依附;只有竖起中心思想这个鲜明的旗帜,文辞才有所附丽。杨绳武说:“大抵文章之道,未论妍媸,先别高下。”(《论文四则》)意思是说在考虑文章的艺术形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文章立意的高下和思想内容的优劣。
3.“主旨辐射”的写作思维:
为了鲜明突出地表现诗文的中心主旨,并能够比较完美地达到写作目的,文章就一定需要与文旨相支持的表现方法。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强调了艺术表现方法的重要作用。应该这样说,文章失去了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不可能更好地表达鲜明的中心内容;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应是完美的统一的。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这既说明了思想内容是主要的,又说明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孔子还强调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要虚浮。这里强调了文和质要配合得恰当。一篇优秀的文章,既要有鲜明的中心思想,也要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说只有充分地有效地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才是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作者写作,不论是材料组织,还是结构安排,或者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都是为彰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反过来说,文章的中心主旨要辐射到文章全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统摄一切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这就是说,一切艺术形式都要依附于文章中心,不能离开中心去追求艺术表现形式。
4.“主旨辐辏”的命题原则: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或鲜明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文章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都是统摄于文章主旨并支持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文章中心主旨与文章所使用的材料、所组织的结构、所采取的手法等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主旨辐辏”的命题原则就是建立在主旨辐射的写作思维基础之上的用文章主旨映照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又以结构、手法和语言的运用对于表现中心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思维主导的一种命题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的依据和手段的角度提出的问题,或者是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处的角度而设制的问题。
5.“主旨辐射”的解题思想:
“主旨辐辏”的命题原则,其实质就是突出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按照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主旨辐射”的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想,这一思想是以材料组织、结构安排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中心思想的阅读理念为宗旨,用文章的宏观主旨去“辐射”文后的具体设问,以此解读和把握文章的材料、结构及各种艺术表现方法与中心思想的关系的一种解题思想。在具体解答现代文命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宏观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中心思想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中心意思都使用了哪些材料,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为表现中心思想还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方法,这些艺术表现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中心思想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反过来说,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又能根据材料、结构及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去发现去理解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旨和思想。所以说,命题的辐辏思维和解题的辐射思维,不是截然对立、油水分离的,而是互融互动的思维流程和鉴赏过程。其特点是辐射中有辐辏,辐辏中有辐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5.2004年高考语文(陕西等省卷)现代文大阅读命题材料简析:
2004年高考(陕西等省卷)大阅读的命题材料是著名作家陆文夫的小品散文《快乐的死亡》,全文以夹叙夹议、调侃讽刺和形象有趣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深刻而辛辣的抨击和讽刺了一种被人忽视,甚至令人陶醉的特殊“死亡”,即作家快乐的艺术死亡。文章开篇便以艺术家所特有的眼光,见别人之未见,言别人之未言,明确地指出:“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然后逐一分析和界定这三种死亡特点和区别,并指出自己对这三种死亡的态度:①对于艺术职业因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而停顿的“自然死亡”,作者认为不怕,“因为害怕也没有用,人人不可避免”,作家自己也不可自责;②对于艺术创作因各种苦难和折磨所造成的“痛苦死亡”,作者认为以前曾经使作家倍感痛苦和无奈,但现在已经“不太害怕”,“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③而对于如同“酗酒”一样的慢性自杀,即艺术终止,作者表现出极其忧虑和蔑视,把它比作酗酒中毒式的“快乐死亡”。
展开全文阅读
6.2004年高考语文(陕西等省卷)现代文阅读命题原则和解题思想例说:
今年的主观性阅读试题,共四道大题,18分。其中第18题要求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分值为3分。第19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段落里作者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命设的艺术性鉴赏和评价类试题,要求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些有什么好处?”分值为6分。第20题是对文章主旨思想的拓展性阅读理解性试题,要求考生回答“‘快乐的死亡’是不是单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分值为5分。第21题是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鉴赏评价性设题,其中A和E项分别是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的评价,也涉及到对文章所采用的“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的评价问题,其中B项仅仅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价,其中的C和D是针对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好处所设制的命题选项。
统观这四道分值为18分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所有设题都是从彰显文章中心主旨的角度出发,以局部的内容安排和手法运用来辐辏文章的中心主旨的;反过来说,又是以全文的中心主旨来辐射文章的局部内容和结构形式的:每一个问题都离不开宏观把握基础上的微观映照,离不开宏观把握的命题思维和主旨辐辏的命题思想。第18题要求考生回答的作者对作家的“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其实质就是直奔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的一道归纳概括型试题,着重考查信息筛选、信息整合和大意归纳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宏观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快乐死亡”的忧虑和蔑视态度。明此之后,把握作者对另外两种死亡,即“自然死亡”和“痛苦死亡”的态度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第19题似乎与全文的中心主旨关系不大,因为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该自然段表现手法的认知和评价,但仔细琢磨便不难发现,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恰恰就是表明作者对作家“三种死亡”的态度的关键段落。该段前两句以明白晓畅的语言直接表明了作者对作家“自然死亡”和“痛苦死亡”的态度以后,便承上一自然段有关“快乐死亡”的特征描述——“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以喝酒喻比或者说类比作家参加社会活动:以少喝可以舒筋活络来喻比作家“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又以酗酒喻比作家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致使自己“没有作品发表”的严重后果,至于文章最后三句,运用设问的形式,先提出“怎样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是多少呢?”的疑问,而后用“怕就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两句作答,通俗而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作家参加社会活动地担忧和顾虑,既担忧少量的所谓社会活动也可能导致“豪情大发”式的热衷于这种“快乐死亡”,又担忧在这种快乐死亡中,作家自己竟然全然不觉的严重后果。文章以“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这样的酒鬼丑态含蓄而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作家“酗酒”,即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的极端厌恶、蔑视和嘲弄,极具讽刺意味。解答此题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多少文章学知识,而是要用该段描述和议论去“辐辏”文章的中心主旨,在把握全文中心主旨的基础上,再用“主旨辐射”的思维方法,以作者对“快乐死亡”的忧虑和厌恶态度去映照该段的语言文字,这样相反相成地互融互动地相向相背地或相反相对地思考该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中所运用的手法及其好处,答案就必然是对于揭示文章主旨、表明作者对于“快乐死亡”态度的好处了。结合语境和语句本身的意义,我们自然就会明白喝酒的喻比意义和喻比手法,并明白这种喻比不仅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好处,还具有讽刺和嘲弄的意味。
第20题的两问,简直就是对全文中心思想的拓展和延伸,只要你明白了作者对作家的“快乐死亡”的态度以后,稍有联想思维能力的人都会明白,作者所批评的“快乐死亡”现象其实不仅局限于作家们,其他行业中这种丢了正业、追逐浮躁、贪图浮华、不务实际的虚浮作风,在当今这个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可谓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那么,作者对“快乐死亡”的态度、看法和观点,给予我们每个读者的启迪就是不言自明的了。
第21题作为一道针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鉴赏和评价的五选二式的双项选择题,要求选出赏析正确的两项。要辨析五个选项的正误,就必须仍然采用“主旨辐射”的手法,看每一个选项内容对于表明文章主旨有什么积极意义,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文章内容或文章形式和手法是不是有利于揭示和彰显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不是符合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需要,是不是符合文章的结构实际,以此为标准来观照每一个备选项,我们自然不难辨认其正误的了。
A项所说的“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是就文章内容方面的选材组材特点和结构形式方面篇幅容量特点而言的,其中“一事一议”的评价符合文章的选材特点,“短小精悍”也符合文章的篇幅容量特点;而“开门见山”则符合文章的开头特征;“层层剥开,逐一论去”,“显得条例分明”,则完全符合文章整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特征。所以此项评价性判断是完全正确的。B项虽然针对的是原文第三自然段关于作家的“艺术离休”而作的评价和判断,但并没有把“作家没有了作品”简单地看作“就是艺术的死亡”,也没有将它看作“可悲可叹”的事情,而是相对于“快乐死亡”而言将作家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的“职业停顿”比作“艺术离休”,属于作家“三种死亡”形式中的第一种死亡,即“自然死亡”。在此,作者首先剖析“自然死亡”,然后论述“痛苦死亡”,其目的就是在比较中彰显“快乐死亡”的特征,在比较中表明作者对“快乐死亡”的态度。因此,作者指出这种“艺术离休”,作家“自己是无可自责的,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所以,B项的判断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错误的。
C项正误的判断,关键是对原文第五自然段开头句“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是否运用了反语手法的辨析,如果用了,C项就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用,C项就是错误的。如何辨别呢?全文观照,主旨辐射,再结合语境就可知晓,作者所说的“快乐死亡”就其议论对象,即作家的心理感觉而言,的确是光彩、荣耀和快乐的,就其旁观者而言,也是快乐的热闹的,相对于“痛苦死亡”而言的确是一种“快乐”,而正是这种表面“快乐”的死亡却不为作家们自己所知晓,所以才为作者陆文夫所忧虑、所厌恶。所以,“快乐死亡”的“快乐”并不是反语,而是对一种艺术死亡形式的真实概括。值得注意的是,此选项被许多考生误认为正确项,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全文出发,没有用全文主旨去辐射局部的语言运用而导致的理解错误,这一教训须引起考生的严重注意。
D项是对阅读材料结尾作用的评价,以文章主旨,即作者反对和蔑视“快乐死亡”的中心思想来辐射和映照文章结尾,就会发现,“呜呼,快乐的死亡!”不是一种欣赏性的赞叹,也不全是惋惜性的慨叹,而是嘲讽性的感慨,感慨这种“快乐死亡”的过程特征和必然结果,既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又有彰显文章主旨,表明作者态度的效果。该项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E项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对阅读文章语言的评价,说它“质朴无华”,尚可说得过去,因为选文的确是没有使用多少华丽辞藻和语言的,但说它“简练直白”,就不那么准确了,因为文章明明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将作家过分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比作酗酒,将由此所引起的创作终止比喻为“快乐的死亡”,显然是一种形象性文学表达方式。再说,全文一事一议,固然“干脆利落”,但也没有多少变化,尤其是第二句说“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的评价和判断,显然与第20题对全文中心意旨的拓展与延伸相悖,当然是错误的。
7.解题启示:
整体把握和主旨辐射,应成为现代文阅读的一条解题原则,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就像人的肢体和机体各个部分与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文章的主旨有如人的心脏灵魂,内容有如人的肌肤肉躯,而结构手法有如人的骨架和衣着,人的身体每一个部位和构件都是为了体现其灵魂特征、性格爱好一样;反过来说,人的灵魂精神又辐射到了他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和部位。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人将文章的局部和细节辐辏到文章主旨精神的聚拢思维就犹如透过人的衣着特点、四肢特质和姿势特征来研究人的心灵特点一样,这是一个综合性判断,而我们解答试题的时候,就要在辐辏主旨的基础上,反过来由主旨辐射到局部的问题上思考局部语句、表现手法和结构特点的意义和好处。这样才能总揽全局,宏观把握,又结合语境,微观映照,在“辐辏”中总揽,在“辐射”中微观,以此阅读、理解和评价,就可节时省力、准确无误地解答试题。
作 者:王吾堂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政编码:712100
电 话:029-87091906(宅)
标签:
教师随笔
主旨辐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师 说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Q言Q语 爸妈不懂娃的“新”(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