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36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河南省内乡县内乡职业中专 庞运鹏

      [教学目的]

      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

      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

      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析法

      [重难点突破]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导入

      1、导语设计:

      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况。

      2、习题

      ①元杂剧知识 ②典故掌握 ③古白话理解

      三、讲解新课

      ㈠作者与背景

      ㈡《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①)

      ㈢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

      ㈣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

      ㈤鉴赏分析

      1、整体把握

      ①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

      ②本折线索(冤)及感情变化(怨→悲→恨)

      ③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

      2、具体赏析

      ⑴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

      (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

      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

      (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⑵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

      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

      ⑶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㈥思考讨论

      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圆”。

      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谈你的感想。

      四、总结

      1、窦娥形象及意义(作品主题),学习其美好品质。

      2、语言特点

      3、艺术手法

      4、读书、写作指导

      五、作业

      1、背默[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思考讨论

      作者在第一场面安排窦娥指天骂地,为何又在第三场面靠天地来显示其冤情?谈一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窦娥冤

      关汉卿

      冤


展开全文阅读
      怨 悲 恨

      (反抗) (善良) (反抗)

      现实 ← → 浪漫

      控诉、歌颂、表达愿望

      课堂练习:

      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中几段唱词,回答下面问题。

      《窦娥冤》: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西厢记》: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烛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通过唱词分析,关汉卿与王实甫各属哪一流派?

      2、试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各自的语言特点。

      作者邮箱: pypxy2003@tom.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窦娥冤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鉴赏中的综合能力(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二:致橡树(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