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18
标签:
教师随笔
语文自学的心理探索(教师中心稿)
在普通学校语文教育系统中,有指导的语文自学是改革语文教学、襀语文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语文自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也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侧重探索语文自学的基本观念,能力结构、有效条件,意为语文自学提供一些教育心理方面的依据,以期于对优化语文自学有所帮助。
一、语文自学的基本观念
自学,在西文叫“学会学习”。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能在仆人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获取新的知识、技能。
自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其基本观念是自求自得。孟子道德提出学习要自求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又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就把自求自得同思考结合了起来,提示了思维是自求自得的基本心理因素。到了近代,我国不少教育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方教育心理理论的有益成分,更积极提倡自学。陶行知明确提出了“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主张,给自求自得观念增加了新质,同当代“学会学习”的自学心理也是相通的。
在西方教育史上,有些教育家也主张自求自得。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他说:“教育上自我发展的过程应该是竭力加以鼓励,儿童应该使其自作探究,并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去自求发明。这种自学心理观念有其合理内核,即肯定了儿童的处我发展和教育,重视了自学过程中的思维因素和内部快感,把自学变成情感愉悦的探究过程。
自求自得的自学观念是符合当代教育心理的科学理论的。教育心理学探讨学与教的原理,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应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过程,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学习的主体。
一般学习要自求自得,语文学习更要强调自求自得。自求自得是语文自学最基本的观念,构成了语文自学最本质的特征。语文教师教语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作文的本领,使学生具有语文自学能力。除课堂语文学习之外,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课外语文学习具有独立自主性,完全是自读自写,自求自得,能有效地将课内所学迁移到新的语文学习情境,更好地发展语文自学能力。
二、语文自学的能力结构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顺利地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语文自学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过去许多人对语文自学能力的结构进行了积极探讨,从知识基础、心理要素、智力品质、方法技巧、行为习惯等方面作了诸多提示,但众说纷纭,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能力的本质,侧重探索构成语文自学能力的心理特征。
(一)自学的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的比较持久的肯定的内存反应倾向,属于意向性的心理活动,对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发动、维持、强化、调节的心理功能。自学的态度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的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有自学的积极态度,才能给自学以强大的内驱力,促使自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自学的态度一般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语文自学态度的形成正是要经历知、好、乐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不仅理解了自学语文的意义,而且获得了自学语文的乐趣,才能逐渐内化为自学语文的积极态度。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有独立学习的愿望,能理解自学语文的意义,从自读自写中也体验过自学的乐趣,这就为形成语文自学的积极态度准备了心理条件。
(二)自学的智能
语文自学是复杂的智能活动,智能因素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由于语文自学具有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的特点,因而构成语文自学能力的智能因素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因素多样。2、品质优良。只有具备这样良好的智能,才能逐渐“学会学习”,获得高水平的语文自学能力。
(三)自学的技能
语文自学能力与语文自学技能是有区别的。语文自学能力是顺利而有效进行语文自学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属于心理能力。语文自学技能则是语文自学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属于心智技能。二者虽有区别,实际上却联系紧密,熟练掌握语文自学技能的本身,就是语文自学能力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体现,而语文自学能力则是在掌握语文自学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水平的语文自学能力是熟练的语文自学技能在心理牲方面概括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自学的态度、自学的智能、自学的技能就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基本构件。只要全面加以建构,就有可能使语文自学能力结构整体优化,发挥综合效应。
三、语文自学的有效条件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除了语文教材要适合有指导的自学而外,从语文学习心理方面来考察,还需创设一些条件,改进学法和教法,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加强预习
有指导的语文自学是从预习开始的。预习搞得好,能成为发展语文自学能力的起点。我国当代语文萄改革,强调要加强预习,原因就在于此。
叶圣陶认为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他指出:“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于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动脑,引者注)。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率,都有很好的价值。”这些良好的心理价值正是优化语文自学所需要的,有助于自求自得,有利于发展语文学习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二)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是学习心理的核心。语文自学要强化思考的作用,把思维贯穿始终。
学思结合,基础在“学”。思维是贯穿在学习之中的,不能离开学习知识去进行空洞的思考。当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是思维的矿石,学习能为思维提供原料。因而在语文自学中,学习应是学思结合的前提和基础。顡谈到的预习之所以有价值,正是由于它可以使学生经历自学的过程。学习自动预习,用自己的心力去通读课文,解释生字词,参阅有关资料,完成必要的作业,这本身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就能锻炼自学能力。相反,学生在预习时不认真自学,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学思结合,关键在“疑”。学则须疑,这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至理名言。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中应当有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学习中有了不清楚、不理解的情况,问题正是从这种模糊不清的情境中产生的。思维具有问题性,没有问题也就用不着思维。根据思维心理学的这一原理,学习必须有疑问,才能引起思维过程,因而生疑,解释也就成了学思结合的关键。
(三)掌握方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不仅知识技能可以迁移,学习方法也可以迁移。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可能驾驭语文自学过程,提高语文自学效率。
语文自学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指导要得法。一般说来,不宜反结论硬塞给学生,而应当着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朱熹曾经说过:“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学习贵自得,教师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和盘托给学生,即使告诉的全是“精义”“妙旨”,而学生并没有经历自求了解的过程,至多只是记忆储存,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只有“授以学之之法”,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凭借着方法去自求自得,学会学习,促使语文自学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四)养成习惯
习惯是与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构成行为的自动力。也就是说,只要养成了习惯用不着督促,不需要外力的驱使,某种行为即可自动完成,不那样去做,反而感到不舒服,出现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正因为习惯具有自动性,是一种自动力,所以习惯的养成对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习惯是推动活动、驱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习惯可以在模仿、无意重复中形成,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形成。语文自学习惯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心理要素,主要应在反复练习中去形成和巩固。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语文自学习惯的基本项目变成语文自学常规,指导学生按自学常规进行自学活动。在起始阶段中有了收获,有了乐趣,就会对自学常规在心理上予以认同,不要督促也能积极自学。从建立自学常规到养成自学习惯,关键是要把自学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自学需要,从而强化语文自学操作,促进语文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孟子.离娄下》
○2《孟子.告子上》
○3《经学理窟.义理》
○4《朱子语类》卷13
○5陶行知《教学合一》
○6○7《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439页、441-44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育书筒》
○9《论语.雍也》
○1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1《晦翁学案》
○12《尽心章句下》、《孟子集注》卷13
标签:
教师随笔
语文自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成绩在良好学习习惯中提高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营造“家”的氛围 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