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3442
标签:
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小小说情节设置技巧指导(网友来稿)
兴山一中语文教研组 李泉
〖教学设想〗
纵观学生作文,得高分者很大一部分是小小说,究其原因:一是小小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给人以生动形象感和新鲜感,让人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二是一般学生不去写或写不好。故对小小说的写作应加强指导。指导重点应是小小说的情节设置技巧。课前印发下面例举的小小说让学生阅读。
〖教学步骤〗
一、(出示幻灯一)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巧妙设置小小说的情节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 1.(出示幻灯二)递升反转
许行的《钱包》的情节结构:
A.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B.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 Wallet!"(钱包,钱包)。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C.他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D.他以百米赛跑的速度猛追,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E.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查看时,才发现钱包不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妙、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阅读思考:这篇小说情节构思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作品以一个道具(钱包)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单一事件,然后抓住这个单一事件中的一个情节元素(追回钱包),向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追,猛追,绕树追)。"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才达到情节高潮,于是,当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点后,情节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是他的,而是对方的,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和后面作品实际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情节开端与情节结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这样形成了。如果简洁表述这一构思即为:发生矛盾——顺势加剧——再顺势加剧——下跌反转
2、(出示幻灯三)多重反转
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一个小时的故事》情节:
A.马莱德夫人突然获悉她丈夫在铁路事故中遇难。
B.马莱德夫人不仅没有表现出悲痛欲绝的神情,相反却还有一种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的喜悦。
C马莱德夫人的丈夫布伦特雷·马莱德先生突然回来了,原来关于他遇难的死讯是失实的。
D.马莱德夫人那短暂的喜悦刹那间化为乌有,她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心脏病突发猝死。
阅读思考:这篇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题?
讨论明确:这篇作品的情节转了三个相反的弯:马莱德夫人的丈夫车祸遇难,这是情节的突起,丈夫去世,妻子不但不悲伤,反而感到高兴和喜悦,这是第一次反转;谁知她的丈夫并没有死,他又风尘仆仆地提着旅行包和雨伞回来了,这是情节的再次反转;这个时候的马莱德夫人并不因为丈夫的生还而高兴,相反,她因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一悲一喜、一喜一悲的心理反差而引发了心脏病。这一方法可简洁的表示为:
情节突起——情节反转——情节再反转——情节再次反转直至高潮
3、(出示幻灯四)反跌对比
A、 时大春《岳跛子》里的两个人物围绕一件事而显示了不同行为的对比:
鞋匠岳跛子身体孱弱,木匠憨二身体剽悍,可是当岳跛子的妻子遭到日本小队长的强奸时,身体剽悍的憨二却丢掉斧头溜走了,而身体孱弱的岳跛子却操起鞋锥把日本小队长的头扎成了马蜂窝。
B、 陈村的《陈村报台会》里的两个人物在同一行为方式下出现的结局交错的对比: 某县召开文学创作报告会,邀请著名作家陈村来做报告。开始来的作家是一个冒充陈村的骗子,5天以后来的才是真正的作家陈村。可是,假陈村作报告时,侃侃而谈,生动诙谐,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而真陈村作报告时,却语言干涩,讲得像要"睡过去一样",整个会场听众的反应十分冷淡。
C 、孙学明《耳朵》里的同一人物的前后经历与不同事件的结局发生的交叉对接。 当方副县长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力十分充沛时,全县工业改革的几件大事一件都办不好;可是当方副县长生了一场病,耳朵失聪,不能正常工作时,全县工业改革的四件大事一天之内全办成了。
展开全文阅读
D、 俞凤斌《桥之过》里的同一人物的不同行为方式与人物自身的结局构成的反跌:
一位乡村女教师背学生过河,被评为先进;可是当她带领学生勤工俭学造了一座桥,不用再背学生过河时,却反而因材料不过硬评不上先进。
阅读思考: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上有个什么共同的规律?
讨论明确:这些作品一般都设置有二重对比。首先是人物的对比——或是一个人物的前期行为、遭遇和后期行为、遭遇的对比(如《耳朵》里的方副县长,《桥之过》里的女教师);或是两个人物不同行为、遭遇的对比(如《岳跛子》里的鞋匠与木匠,《陈村报告会》里的真假陈村)。
其次是围绕作品人物而生发的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像真陈村作报告失败,而假陈村作报告却大获成功;女教师背学生过河和女教师领学生造桥方便学生过河,就是这样的单一事件的开端与结局的变化。这一结构简洁表示为:
同一人物或两个不同人物前后行为遭遇对比与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交错扭结
4、(出示幻灯五)双线碰撞
在小小说的创作中,可以采用单线串接也可采用双线碰撞。双线碰撞即写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条线索可能平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情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作品的高潮。
《老雷》情节简介:老雷是娘们气十足的汉子,开始做贩杏的生意,因为脑筋不活赔了"四位数"的本。老雷在路上和一个瞎子相碰,他不但对瞎子说对不起,而且还站在那一动不动地让瞎子拿竹竿打他,结果脸也肿了,背也起了紫痕。(这是第一条故事线索串起的两个具体细节,它突出了一个老实善良、性格木讷的老雷。)接下来的第二条线索的故事是写狗二。狗二是局长的儿子,经常打架,逗女孩子,他在街道管治安,于是经常在市场上占人家的便宜。有一次他又去拿一个小姑娘的杏子吃,小姑娘不依,他耍开了威风,毫无道理地要罚卖杏的小姑娘。两条故事线索发展到这里发生了碰撞——老雷眼见狗二蛮不讲理,他怒不可遏,一拳就把狗二打倒在地。这个碰撞突然使老雷木讷的外表裹着的容不得邪恶的正直曝了光。原来,老雷在对待丑恶的人和事时,一点也不呆不傻,这与第一条线索揭示的行为特征刚好相反。
讨论回答:此种情节技巧的关键在于什么地方?
讨论明确:关键在于两条线的碰撞。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这个碰撞点展开,这个碰撞点成为作品的核心细节,所有的内容因为是围绕着这个碰撞点。而且,设置两线碰撞的目的,恰恰也在于体现碰撞以后发生的艺术变化。两线一碰憧,有的事件可能真相大白,有的事件可能发生"逆转",有的事件也可能出现"骤升"。这一方法可概括为:一个人的故事与另一个人的故事发生碰撞——事件或“真相大白”或"逆转或""骤升"
三、根据上面的例文讨论明确:(出示幻灯六)
小小说的情节设置应注意什么?
A、情节要曲折,但要合理,必须为主题而服务。
B、人物尽量要少 ,忌关系复杂。
C、语言要凝练,忌大段人物对话。
D、开头直接入题,忌迂回曲折
E、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于情理之中。
三、情节设置练习:
1、以“桥”或“路”或“墙”为题设置情节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命题写一篇小小说
要求:设置巧妙的情节,表达一个较深的主题。
附:学生优秀作文一篇
美丽的蝴蝶结
兴山一中 朱春艳
幽儿是个自卑的女孩,在她眼中,别人什么都好,别人总是最优秀的。林子的学习成绩,小慧的舞蹈,旋儿的歌喉,都让她羡慕不已,她总是叹气:自己没有特长,没有伶牙俐齿,长得也不漂亮……因为自卑,幽儿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
晚上,班里要开舞会,要求人人参加,幽儿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欢呼雀跃,一丝悲哀不觉从她心中升起:“唉,充当观众吧!”
晚饭后,幽儿信步走入邻近的一家服饰店,她被服饰店两只充满活力的蝴蝶结吸引住了——一只是可爱的米黄色,一只是清新的绿色。“为了给舞会多一点色彩吧!”幽儿这样想。
真是好东西。她选中那只绿色的带在头发上,觉得镜中的自己似乎也有了一些活力,连头发也有些生动起来了。她开始有点兴奋了,出店门时,与勿忙跑进来的大顾客撞了个满怀。她来不及细想,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幽儿第一次昂着头微笑着走进教室。迎接她的是惊奇而友好的目光,她把这一切归功于那只蝴蝶结。她开始热情地同每一个人打招呼。这是幽儿进入高中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她发现所有的人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冷漠,有好几个男生争着请幽儿跳舞呢。
舞会一结束,幽儿就向那家服饰店跑去——她要将能为自己带来好运的另一只蝴蝶结也买来!
她刚踏入店门,就被店里的老板拉住了,“你是晚上在这里买蝴蝶结的女孩吗?”幽儿吃惊地点点头。老板笑着拿出一只绿色的蝴蝶结,递给她。“瞧,多不细心啊,刚出店门就弄丢了,幸亏被我拾到,给。”
幽儿愣住了,我……蝴蝶结……丢了…
原本,幽儿抬起头来的样子很好看.原本,人不是因为美丽而自信,而是因为自信才美丽呵。
作者邮箱: li_meng273@yahoo.com.cn
标签:
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牛顿(Issac Newton)的生活与宗教信仰
下一篇: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