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50  
标签:教学论文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网友来稿)
徐丽利

      题记:本人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底层教育工作者对“南京高考之痛”之后的举措深表关心,看了《南京快报》近期的讨论后更是有话要说。因为南京教育的一举一动将不仅仅影响南京一地的教育,它还将牵引着全省教育的神经,何永康教授的观点更是令我不敢苟同。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南京高考之痛”之我见

      武进湟里高中 徐丽利

      沸沸扬扬的“南京高考之痛”竟以南京教育界对“应试教育”无奈地妥协和改过自新暂告一段落。本人看了2004年11月15日《现代快报》A4版《如果只为了高考,这样的教育必死无疑》的文章后更是深有感触。

      今年的高考结果对于南京来说也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各大报刊大幅刊发“南京高考之痛”,引来社会各界的惊呼,学生家长们更是怨声载道。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许多家长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周边的农村。启东、江堰甚至盱眙、泗洪大幅的招生广告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的教育界一定是尴尬万分,痛定思痛,寻求解决的方法。一两个月后决定狠杀家教之风并积极推行利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补课。前者本无可厚非,后者却颇令人匪夷所思。把刚刚迈出的新课改的脚又缩了回去,这让在教育最底层的许多教师感到万分遗憾。其实,依本人所看,大家完全不必对南京的教育千夫所指,而南京的教育界也该多方面了解自己和周边地区的差异,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坚持自己新课改的脚步。如果仅仅用高考的分数来简单评判一个地方教育的成功和失败还是太肤浅了,那还是分数就是一切的单一的应试教育的老眼光。素质教育已经呼喊多年了,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听着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旦旦誓言,把孩子交给学校的。但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仍然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我认为南京该是其中之一。

      本人在苏北某县中任教多年,01年至03年在江苏教育学院进修,现工作于苏南,应该说对三地的教育多比较熟悉,但无论大江南北(除了南京),我们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的生活怎一个“苦”字了得,农村中学尤其严重,素质教育在这里只剩下空洞的名称,每年学校、班级间攀比的是永恒不变的分数和上线率,学生的身份也自然被直观成了分数和名次。虽然上海市已立法规定不许排名,但在这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天经地义。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学生早上6点到校,晚上9:50放学,每天除了每次30分钟的进餐时间和课间上厕所,一律在教室学习,如一个辛勤的小工。午休也一律趴在教室的桌子上,甚至有的学生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完成作业。这样的景向大概只有我们中国才能见到吧!

      对于时间,每一个老师都锱铢必较,许多学校夜自习也安排到具体的科目,晚上上课毫不为奇。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也是普遍受到轻视,只因为收效慢、分差小。学生不许看“杂书”,其中包括对他们最有阅读价值的《读者》。他们每天像被生活重压而麻木的“闰土”,成天在机械的试卷中耕耘,没有笑容,没有朝气,没有兴趣爱好,尤其可怕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痛苦,但他们不愿表露,时不时的就会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对学习是本能的又是厌恶的,甚至于是绝望的。他们被麻醉在黑暗过后就是一劳永逸的大学生活的谎言中。师生的关系异常紧张,没有哪位学生傻到认为师生可以平等,学生在分数面前特别脆弱。笔者作为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位班主任深以为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今天的中学教育的一大灾难性问题。作为一个较为清醒的教师,我常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同事,“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记得孟子他老人家曾教育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根本无法做到,呜呼,悲哉!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如此之苦呢?

      曾经,南京的孩子相对是幸福多了,早晨7:30到校,晚上5:30放学,仅从在校时间上就比我们少了近六个小时,高考分数比不上周边的学校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个月被封闭在学校的生活是他们无法想象的,相对自由的他们不会理解这里的同龄人认为学校就是囚笼的感受。在南京的两年,我多次到一些中学听课学习,学生们自信的言谈,蓬勃的朝气,广泛的兴趣,良好的社交能力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一次到金陵中学听的喻旭初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他们深入的思考,独到的见解让作为老师的我都深愧不如。而这些素质一流的学子被一张高考的试卷拒绝在一流大学的门外,也许真正需要反省思考的更应该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机制。南京艺术类的考生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似乎也可以证明这个城市的素质教育搞得还不错。

      笔者在写此文时,惊闻启东中学一高三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跳楼自杀,一朵还未开放的花朵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到底谁该为此负责?我突然又想起今年暑假在《扬子晚报》上看到的一则关于启东许多幼儿园利用暑假补课被处理的报道,心里感觉特别地悲凉。我在这里并不是针对启东,我只想说大一统的高考指挥棒还在无形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教师爱学生是不是也该认真的替他们从长远去考虑,教给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和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呢?大学生自由、潇洒地混日子,整日忙于玩游戏、谈恋爱,素质偏低,这也正因为中学里所受的压制太多了,而做人方面的教育几乎完全是个空白。报载2004年11月6日,曾经被光环和掌声包围的高考状元王豪,在北师大完成四年的学业后因找工作受挫竟用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之所以抛下一切走了只因为迈不过责任、独立这人生的几道坎。这虽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不也正是我们中学教育的失败吗?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只注重眼前那一点点的分数,就像某些只看重自己的政绩工程的官员,这样下去导致的结果是相当可怕的!我们今天的中学教育到底在教给学生哪些对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呢?有多少是在高考后还记得住的东西呢?


展开全文阅读
      从南京高考所引发的争论,和痛苦之后的补课之举措,我不得不叹息应试教育势力的强大。中国的基础教育抓得如此之紧,真正培养出的大科学家何在?2004年第四期的《读者》上的一篇关于1979年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比较的文章《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对我们很有启迪,文中说:“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在高考中失利的那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果真不如那些高分胜出的学生吗?我们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似乎该认真改一改了,让多元来代替单一,让更多优秀的孩子能脱颖而出。另外,我也真诚地希望南京的教育界不要用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而向应试教育投降,这只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相信我们每一位家长最需要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而不是未老先衰,只会对老师唯唯诺诺的毫无个性的人。

      在改革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些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希望南京不要收回迈出去的实践的脚步,让我们在教育最底层的老师们有一些希望来安慰。如果南京也投入到应试教育的浊流中,不知道它会对全省的基础教育产生怎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其实南京想把自己从尴尬中解脱出来,不妨学学北京和上海,他们早已采用自主命题了。如果仍采用全国大一统的联考的话,说句大不敬的话,也许我们还会听到诸如“北京高考之痛”,“上海高考之痛”。

      作为一位关心教育的底层教师,衷心地希望自己卑微的声音能引发所有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教育现状的深思,为了国家的早日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能有灿烂的笑容,我们急切的呼唤教育的春天快快到来!

      通讯地址:常州武进湟里高中 徐丽利

      邮编:213151 电话:13775202743

      作者邮箱: xllzhu@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教师之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学案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小小说情节设置技巧指导(网友来稿)
下一篇:在《论语》的光辉中成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