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6744  
标签:教师随笔
台湾的诗歌和散文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台湾新诗的发展向来以诗社和诗刊的发展为其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除了一直坚守阵地的诗刊比如《创世纪》、《蓝星》、《葡萄园》、《笠》等继续发行和一部分诗刊的复刊外,新的诗刊不断涌现,声势浩大。据统计,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创刊的新诗刊有:《诗学日志》、《脚印》、《掌握》、《山城》、《涓流》、《汉广》、《飚》、《心脏》、《洛城》、《台湾诗季刊》、《草原》、《晨风》、《春风》、《传说》、《钟山》、《南风》、《四度空间》、《王陵》、《地平线》、《季风》、《天水》、《握星》等,林林总总三十多种。虽然这其中有不少诗刊如划过夜空的流星,昙花一现,很快就消逝了,但因为有了它们,八十年代初期台湾诗坛显得特别活跃,这些诗刊的出现无疑为台湾诗坛新秀们的成长提供了园地,对台湾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台湾诗坛是三世同堂,非常热闹。余光中、洛夫、商禽、罗门、周梦蝶、郑愁予等老一代诗人常有佳作问世;罗青、非马、杜国清、罗英、张香华等中年诗人亦十分活跃;而一批出生于五十年代的新生代诗人的崛起,使台湾诗坛充满勃勃生机。新生代诗人中较为活跃的有:林 德、林 、欧团圆、陈义其、黄智溶、刘克襄、陈克华、林宏田、简政珍、吴明兴、陈建宇、也驼、王浩威、夏宇、宋建德、杨准晨、沙笛、邱振瑞、孙维民、洪淑苓、柳翱、焦桐、陈志勇、黄雅静、孟樊、竹春、郑心圃、江中明、陈雯雯、许悔之、廖乃贤、许常德、赫蕨、骆崇贤、林翠华、陈丰裕、曾淑美、邱慧萍、林静秋、掌思、叶文振、竹溪、林婷、洪准勋、吉也、罗叶、李遥知、施若琛、李修明、林渡、许大维、来少甫、杜桦、罗任玲、叶 振、高兴、林宏田、黄宜敏等。

   本时期的诗风有了很大变化,经过六十年代“现代派”的风起云涌和七十年代“乡土派”“回归传统”“专注写实”的大力提倡,本时期人们趋于冷静,大家都意识到偏向任何一方都是“过之犹不及”,只有多种艺术因素、创作技巧的融合才能促进新诗更健康地发展,不妨借现代意识流、象征、幽默等新的表现技巧,摒弃其晦涩难懂,过于内向化的缺陷,同时发扬“乡土派”“关怀现实”“关心民众的疾苦”等优点,达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著名现代派诗人余光中曾对“现代诗”的恶性西化作出检讨和反省,主张“现代主义要诗人把写出诗的主题和感悟从田园的风光和浪漫的情绪,转移到现代都市人的经验来”。“所谓现代诗是写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社会里的心理状态,当然不一定要写出机器,可是并不逃避机器,要赋予没有诗意的机器一点诗意。”(余光中:《新诗的赏析》,参见公仲、汪义生著《台湾新文学史初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84 页。)余光中、洛夫等人本期的诗作由过去一味表现自我转向对广阔现实的关注,而吴晟等乡土派诗人在注重作品的现实性、社会性的同时,也广泛借用现代派艺术技法,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八九十年代台湾诗人在诗的主题和题材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的情感世界的每个角落,使诗的内容更加广泛。与以前的诗歌相比,本时期诗坛出现了四类诗:政治诗、都市诗、环保诗、乡悉诗。这些诗在思想和内容上都呈现自己鲜明的特色。“政治诗”的历史由来已久,但这一名词的提出却是在八十年代。它首先出现在1983年的《台湾文艺》。叶石涛在《阳光小集》第十期的“我看政治诗”座谈会上对“政治诗”作了两点解释:1 政治诗是表示某一阶级对当时政权的不满。2 为台湾社会结构里面,农、渔民、劳工阶级等低收入者做最强烈的发言,特别表示强烈的意识。此外叶氏还提出了写政治诗的四点意见,这四点意见与写乡土诗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阳光小集》第十三期还推出《政治诗专辑》。在台湾诗寺台经常从事政治诗创作的诗人有陈嘉农、宋泽莱、李勤岸、刘克襄、纪万生、苦苓、黄树根、明哲、詹澈、杨浪、林华州、庄金国、陈贵宁、李疾、何群等。

   政治诗的兴起与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多元化密切相关,尤其是政治限制的解除使诗人们得以大胆地“以政治入诗”。陈嘉农的政治诗善于从政治现实的层面对各式题材进行观照,他的《给亭均、亮均》就是以林义雄一家的灭门惨案为背景,悼念在“二。二八”惨案中被害的林氏两幼女。廖莫白也是出名的政治诗人,他是八十年代台湾文坛十分活跃的人物,著有诗集《户口名簿》和《台湾组曲》及诗论《诗的沉思》。他的诗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抗争,1982年“一位优秀的人才在省议员选举中意外地落选”使诗人十分愤怒,有感而发写下了《我为你张贴了标语》,诗中写道:“我要把标语贴满这街道/让原则遽失的年代苏醒过来/ 我要揭穿这场骗局/ 唤醒没睡的同胞/ 在这黑暗中睁亮双眼/ 让逐渐枯萎的心中/ 重新盈溢盎然的绿意”,对现实生活的警觉和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窥见一班。此外,宋泽莱的《哀歌》、《诉求》,苦苓的《谋职》、《大寒》,刘克襄的《政治犯》等都从不同角度取材,反映深刻的现实矛盾,寄托诗人的政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诗有时因其过分强调“政治”而忽略了艺术性,也出现了褊狭化的趋向。

   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台湾资本主义工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化的进程,都市诗成为诗歌中颇引人注目的一族。都市诗在时间上可分为“前都市诗”与“后都市诗”。“前都市诗” 的中坚人物有罗门、陈美连、王仁 、夏维、萧湘等,这时的都市诗最为关注的是都市人民的形而下生存现状,慨叹人世的沧桑及艰辛,因而特别执著于描刻都市中下层百姓的真实形象,表现其内心深处的情境,寄寓诗人对他们的一腔人道主义情怀。如王仁 《载瓦的老人》这样描写道:“骤见你佝偻身影 穿梭/ 柏油路 未凉的初夜/ 几片老泥瓦/ 一辆破双轮/ 于钢筋水泥上 繁车队间/载我的情绪回童年……”此外,还有诗人常采用较为现代的手法,将笔触探进都市生活的内里,对社会进行形而上的深刻思考的批判:“让无知的泥泞愈陷愈深/ 让恶意的黑夜浩浩前进/ 让怯懦的灵魂像封闭的房间/ 永远呼吸着夭折的欲望/ 让不知感激的心像荒芜的世界/ 不能察觉春天的来临/ 让自怜在眼泪中呼救/让自私在孤独中垂死/ 让我们手牵着手/ 穿过灿烂的七色的拱门/ 到达彩虹的另一边”(夏维:《彩虹的这一边》)。这一时期的都市诗还着力于对现代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扭曲人性、利欲膨胀的恶果进行无情挞伐,流露出对自然、美好生活秩序的向往。“后都市诗”中主要有欧团圆、罗青、林 、林宏田等一大批新老力量在努力着。这一时期的都市诗在形式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便是现代主义手法的普遍运用;而且内容上则充斥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后都市诗”的重心是对都市生活的深层机制以及都市人灵魂的大力发掘,它们尽情展现现代都市生活的碎片,呈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隔离感和撕裂感,充分反映出社会畸形现象,如沈志方《书房夜戏》、林 《梦咒》、许悔之《呼痛的石头》等。而初安民《我在台湾北讨生活》、田运良《广告物语》、骆崇贤《生命的延续》等作品则宣泄了人在后工业社会中的感受,颇具后现代主义特征。至于王添源《我不会悸动的心》、欧团圆《雨族》、罗门《断骨记》等,则表现出消解崇高、逃避理想、拒斥英雄的思想倾向,属典型的“解构一切”的后现代主义情绪之作。另外,一些表达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恐惧与对科技理性的怀疑的科幻性诗作,也可划为“后都市诗”之列。


展开全文阅读
   环保诗也称“环境生态诗”,其产生于七十年代,兴盛于八十年代;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了诗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与焦虑。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实质上源于诗人对人类自身安危的重视,它以共建人类文明、美好的家园为指归,意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自觉呵护。此类诗的奠基者之一莫渝作有《在我们的土地上》系列环保诗作,洪素丽《港都行——哀爱河》、白樵《白鹭鸶的抗议》、纪万生《古井》、刘克襄《美丽小世界》等作品也藉各自关怀的环保问题,警醒人们对周围空间的注意。

   台湾与大陆永远割不断的情思使“乡愁”始终是诗歌表现的一大主题。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时空如何阻隔,无法抹去的是对故国乡土的那份沉沉的眷恋。八九十年代的乡愁诗在诗坛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诗人那份思家念国的情怀日渐浓郁,雨弦的《盆景的话》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份凄凉寂寞的心境和对祖国运动牵梦绕的呼唤表现得千回百转。他在诗中写道:“小时候/ 就离乡背井/ 来到这有土无地的/ 院落/ 仰不见天,俯不及地/ 总是常被人修剪/ 且随时扭曲成/ 他们所喜欢的/ 一种样子”,“没有深植的根/ 吮水之后/ 即暗自落泪……/ 故乡呵/ 你在哪里?”诗人用盆景象征离开了祖国的宝岛的孤苦无助,意象新颖,情韵悠长,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读后余味无穷。魏予珍的怀乡组诗《天末怀人》、向明《湘绣背面》、辛郁《家书》、沙牧《扣不到的门环》都传达出离人与祖国、与故乡、与亲人无法扯断的血肉联系,哀婉的韵致、缠绵的笔调,荡漾着赤子朝思暮想的思乡恋国的绵绵情愫。

   除以上几种主要的诗歌类型外,还出现了诸如“录影诗”、“视觉诗”之类的新型诗。这些诗是出生于台湾岛上的“新世纪诗人”在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等诸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尝试后的结果。它们或是“诗歌合一”,或是“诗画合一”,或是“诗影合一”,这可以说是工业社会传播手段的发展对诗的影响。罗青首创的“飞鸟体”、向阳的“十行体”、苏绍连的“四言体”、董智溶的“电脑诗”、汪启疆的“海洋诗”等都令人耳目一新。新生代诗人的作品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是他们这种锐意进取、不惮尝试的精神却给诗坛带来新的气象,这是值得赞许的。

   新生代诗人兼学者林 德本时期还出版了《一九四九以后》、《不安海域》两部诗论,从史的角度来考察台湾诗坛,对近四十年来台湾现代诗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轮廓,着重对新生代诗人的诗作加以评析,这对研究台湾现代新诗颇有参考价值。林 德于1997年因病去世,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散文文体发展至八十年代,一度出现繁荣。其数量与质量皆达到空前水准,一批杰出诗人、小说家纷纷涉足散文,如罗青、洛夫、夏宇、王文兴、罗智成、黄凡、林 德等。由于他们的介入,散文突破传统陈规,转换范式成为可能。其中,知性散文以异军突起的姿态闯入文坛。它们洗去以往散文中空洞说理、浮情泛滥的浊迹,注入富有真知灼见的个性思考,有力凸显了散文的智慧内涵;从政治、历史等层面开拓了散文的文化品格,使散文的气度得到大大提升。

   众多女性散文作家的出现,也是此间散文领域中的一大特色。出自这些女性手笔的散文,不再像过去那样多愁善感、柔弱无力,而代之以一种从容自信、睿智大胆的新形象。如作家们的个性借散文文字得到空前张扬,她们的心态籍散文章句获致充分流露。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成为八十年代台湾散文的主要精神内涵之一。其中的代表作家有张晓风、夏宇、洪素丽、简 、陈幸惠、方娥真和郑宝娟等。其作品情智并茂,风格各异,为丰富台湾散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简 为例,她二十四岁时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水问》,至今已有十余本散文集问世。简 是位对散文有着深层思考的作家,她在创作中苦苦地思索人生,苦苦地探求与文章内容相契合的表达方式,既不重复别人,也不愿重复自己。她的处女文集《水问》寻找人的自我觉醒;《只缘身在此山中》开始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求索;《十二月令》对人的一生可能遇到的十二道关卡作形象的解析,字里行间充满哲理的思辨色彩;《梦游书》中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之间的痛苦撞击……简 曾因翻译佛经去台湾佛光山生活了七八个月。其间,她从佛学中吸收到许多可以丰富自己文学创作的营养,佛学也使她的人生变得异常超然。

   进入八十年代,台湾散文对都市人生活情状的描摹与剖析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从深度方面说,林清玄、黄凡、木心、林 等作家都着力探讨了都市社会的内在景况,表现生活于后工业社会中的现代人的种种困顿与异化。就广度方面言,涌现了生态散文、政治散文等,它们就人们所关心的环保问题、住房问题、社会治安、能源紧张等做文章,几乎面面俱到地展示了台湾的现代都市生活景象,其中的代表作家有龙应台等。都市散文表现出了强劲的创新势头,可谓散文领域里的一次变革。

   田园和山林散文一如既往地受到散文家的关注,主要作家有陈冠学、孟东篱、肖白和栗耘等。他们以一种坦然洒脱的姿态面对自然山水,将自我融入其间,从中吟味人生的诗意和悠闲。代表作品有陈冠学的《田园之秋》、孟东篱的《滨海茅屋札记》等。

   乡土与写实散文在此时也获得继续发展,阿盛为这一方面的最典型代表,成就也最为突出。阿盛这一时期有散文集《行过急水溪》、《绿袖红尘》和《散文阿盛——第一个十年重要作品》等。他的作品描绘了台湾城乡生活的变迁,尤其是有关台北社会的人物、事件以及现代社会中都市人的孤独和落寞。他的一些乡土散文,深切表达了对逝去的风俗习惯的留恋,以及对都市文明负面效应的痛恨。

   生态散文是台湾八十年代文坛中涌现出的又一大景观,代表作家为杨宪宏、心岱、刘克襄、陈煌等,代表作品有心岱的《大地反扑》、刘克襄的《随鸟走天涯》和陈煌的《飞鸽的早晨》等。他们的作品旨在突出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晓谕人们对于大自然所承担的责任。

   随着台湾同胞回返大陆探亲潮的推涌,以大陆为题材的散文在八十年代后期风行一时。相当多的作家(如罗兰、三毛、琼瑶、洛夫等)以各自的生花之笔写出了大陆留给自己的深刻感受。

   从总体上来看,八十年代以来台湾散文的创作空间比以往年代更为开阔,作家对内心世界的开掘较以往更为深邃。创作手法上呈现出借鉴的趋势,电影、小说、诗歌、戏剧的正宗技巧无不被散文作家们大胆拿来,为己所用。从小说家黄凡、苏伟贞、吴锦发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窥到小说笔法;在诗人杨牧、白灵、许悔之和席慕蓉等的散文里,我们也可见到诗性的语言和想象。

   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日趋都市化、工业化,愈来愈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因而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浸染了台湾散文创作。追求通俗、流行,避免深刻、厚重一时间似乎成为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普遍取向,结果出现了大量短小、肤浅之作,滞碍了台湾散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标签:教师随笔 台湾的诗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台湾散文
下一篇:宋代散文综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