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713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六 国 论
苏 洵
宁夏贺兰一中 王利中
网址:http://sq.k12.net.cn/~hlyzwlz
电邮:hlyzwlz@email.nx.cninfo.net
一.教学要点
1.基础知识
实词:与 破 起 使 败 兵
虚词:始 犹 为
活用:形容词/名词作动词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作家及作品:苏洵及三苏
2.理解作者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搞击强暴的观点
3.掌握本文层进式/对比式结构
4.理解本文中借古讽今的语句
5.品味句式多样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二教时,重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本文的结构。
第 一 教 时
一.板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品
1.解题:《六国论》选自《嘉佑集·权书》。原题为《六国》,
六国论即论六国。论,为分析/评论之意。是一篇史论, 主要论述了
六国灭亡的原因。
讨论:作品集是按什么方式取名的?(年号)
2.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充,号老泉, 宋朝眉山
人。著名散文家。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苏洵的号由
此而来。二十七岁时发愤读书,多次应试未中,于是更加奋
发攻读,精通了六经百家的学说,撰文神速。翰林学士欧阳修很喜欢
他的文章,并把他的作品呈给宋仁宗,自此,他的文章风行一时,许
多学者竞相传诵和仿效。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列唐宋八大家中。
.1.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分析各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__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第三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史实,论证赂秦之弊;
第四段:向“为国者”提出不要“为积威之所劫”;
第五段:点出作者撰写此文的主旨,讽谏宋王朝要改变妥协政策,
急起抗战。
3.请生试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语调。
三.学习第一段
1.读本段,熟悉课课文内容。
2.翻译、疏通本段。
3.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句式:
(此)破灭之道也。--判断句。省主句。
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省宾句。
⑵.活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用如名词。
4.讨论:
⑴.本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⑵.提出这一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①.赂秦力亏;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四.学习第二段
1.请生读此部,基本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本段论述什么问题?
分论点一: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3.疏通文意,注意以下文言知识。
.2.
⑵.活用: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攻,动用名,攻战的方
法;小、大,形作名,大的、小的
其实亦百倍—实,形作名,实际的情况。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颠覆,动用如名,灭亡。
⑶虚词:
秦以攻取之外—助,以
较秦之所得—僵,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
以有尺寸之地—助,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代秦,后代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上面所说的道理
五.学习第三段
重点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活用:
义不赂秦--义,名词作状语,按照道义.
李牧连却之--却,使动,使退却.
惜用武而不终也--终,名作动,坚持到最后.
⑵句式: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使)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六.学习第四五段
重点掌握以下知识:
⑴活用:
展开全文阅读
礼天下之士--礼,名词作动词,有礼地对待;
并力西向--向,动词,往......去
以天下之大--大,形作名,大地方,大国;
.3.
七.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分三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分 述--结 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①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封 礼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
①秦攻取所得与战胜所得之比--数量对比,说明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先祖父得地之难和后人拱手奉地之易--赂秦
③地有限而欲无厌--说明不战而胜负已判的道理
④引用苏代的话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
第三段分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分别说明齐燕赵灭亡情况:
齐--'与赢而不助五国`; 燕--'以荆卿为计`;
赵--'牧以谗诛`;
这三种情况又都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关,同样可以论证论点.
第四段议论兼抒情,承上启下,假设六国不赂的后果,又以'为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引出第五段.
第五段先将六国与秦/宋与西夏及辽的情况作对比,然后点出作
者撰写此文的主旨.
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各题.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六 国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石 钟 山 记
下一篇:
音乐——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