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692
标签:
备课资料
《药》中眼光为何不像剑?(网友来稿)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鲁迅的小说《药》中写道:“‘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读者不难看出,文中所叙“浑身黑色的人”就是刽子手康大叔。但是作者为什么把康大叔的“眼光”比作“两把刀”,而不写成“像两把刀”呢?这里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就近取譬。鲁迅描写的场景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的“古口亭口”,而撮着人血馒头的浑身黑色的人,正是刽子手康大叔。康大叔是用刀杀掉秋瑾的,因此,作者就近取譬,拿康大叔手中的刀作喻体,来描写他那凶狠贪婪的眼神,是在情理之中的。鲁迅《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盘着的头发,用的喻体是“富士山”,而不是“泰山”;孙犁《荷花淀》中描写“荷花箭”用的喻体是“哨兵”,而不是其它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二、合乎传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里,剑是正义的象征,是用来驱鬼、避邪、镇妖的。《封神演义》中斩妖剑,古典戏剧中的尚方宝剑,过去道土、巫婆们用来作法的也常是剑。因此,人们在描写正面人物时则常用“剑”而不用“刀”。因此,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担倡“火与剑”的斗争。现在我们常说“罪犯在人民公安如剑的目光下,精神防线很快崩溃了”,用的喻体也是“剑”,而不是“刀”。
发表于《读写月报》98年第1期
作者邮箱: syxheiwei@21cn.com
标签:
备课资料
药》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兰亭集序》解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
《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