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316  
标签:教学论文
提高评价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教师中心稿)


                          

      番禹区石基镇小龙小学  

      一、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因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所以,课程评价改革的成败将会成为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纲要》中提到的课程评价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学生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育学生效果价值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否满足某种需要做出主观判断。

      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推进课程改革的脚步,广州市开展以全员教师参与的,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分为“设计——实施——评价”三个阶段进行。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已经完满结题,发展性评价正在进行当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这股大潮推动下,我校进行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这几年来,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评价改革,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素质评价报告、评语改革、情景测验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感觉到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一点,就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有待加强。下面我就发展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以后,我们依据什么来评价学生呢?在国家制定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的,统称为三维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而总结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好多教师对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业评价似乎是“轻车熟路”,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情感就是学习兴趣,对价值观的认识就更加模糊。因此评价也缺乏有效的方法,甚至普遍存在不当量化的现象,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评价的操作性越强,越易于实施,这是提高评价实效性的前提。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为了让评价能体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去构建全面而丰富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指定各种表格让学生去填写,这样一来,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和焦虑。比如 “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烦琐,操作困难;从学科来看,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门学科;从评价的主体看,有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各项表格,种类繁多;从评价的频率看,有的每节课一次,有的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频率过高,这么多的评价使得学生和家长颇觉负担重,疲于应付,甚至生厌。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各种业务培训下已十分忙碌,而建立成长记录袋需要收集、记录、整理学生的作品及相关材料,需要定期组织评价活动,尤其是班额人数又多,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存放和管理也带来了新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很多教师感到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易操作,难以坚持下去。

      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

      一些学校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由教师统一组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用纸笔形式写下来,而不是渗透于日常教育活动中即时、灵活、动态地进行。也有的把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简单地理解为自我评分和多主体评分,而不是让他们依据标准和要求进行深入的评价与反省,找出被评价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还有的把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与某些利害关系联系起来,以不同的权重记入总分。但是把过程与评价结果割裂开来,很明显,这种评价手段并不能发挥我们期待中的作用,达到让学生更好发展的目的。


展开全文阅读
      三、提高发展性评价的实效性的策略

      1、关注非学业性评价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评价应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实效,评价结果要采用质性描述的方式。

      首先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评价介质,不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介质性评价,我校已经从开始的奖红星、贴红苹果等方式到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一些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性等奖项,如“合作小金星”、“思考小博士”、“进步章”、“质疑章”、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加油章”等,学校还利用“进步奖”等方式鼓励学生进步,作业评价上除了描述性的评语式评价,还开展一些实践性作业的展示性评价。其次,还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之中。课堂上老师们还特别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如当学生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时,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学生读的不理想时,一句“再努力一下”给学生以激励。教师还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2、评价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生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评价低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断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你的知识真丰富。” “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等贯穿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口头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

      评价还可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课题导入时的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的准备和学习兴趣、积极性等态度情感的准备,了解学生间差异的水平。比如在讲授《翠鸟》,先出示翠鸟的简笔画,让学生来比赛填色,学生一边游戏,教师一边观察,此过程老师发现除了少数学生还忙于翻书以外,其他同学都能很快的完成。教师或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或点点头表扬做得对的学生,并及时纠正几个不会的孩子。这样寓及时评价和反馈于教学之中,既做到心中有数,照顾了差异,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又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的进行评价。学习《海底世界》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探究完几个问题之后,写了研究报告。结果发现有的同学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有的同学东张西望,还有的同学写得很起劲。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海参、梭子鱼、悟性高,并对大家说:“我要看看大家谁像海参一样懒汉洋洋地蠕动着,谁象梭子鱼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谁的悟性高、写的研究报告出色。”同学们在笑声中振作起来了。可见,贯穿教学的发展性评价,机会多,范围广,效率高,操作性强,更能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善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更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比事后再来总结填一大堆表格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

      3、评价要及时,也要适度

      评价是否频率越高越好?心理学研究证明,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强化时程表。斯金纳强化时程表认为那些定时或定比的间隔强化,既费时又容易消退,强化效果不好,而既不定时又不定比的间隔强化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根据心理学原理,评价过分强调定期评价、频率高、次数多,既费时又效果不佳。因此,发展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才更有效。上面提到的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也要做到适时适度,不可太过夸张。试想如果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要奖一个“大苹果”、每一节课都要评比优胜小组,势必占用过多的时间,而且随着运用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诱惑力也越来越小,这样的评价便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成为无效评价。“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亦是如此,定期评价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适量。

      4、认识自我、参与评价

      专家指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父母参与评价是让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任务是指导、监控、展示学生的评价活动,必要时还可引入家长的参与,而不必事事躬亲。

      4、教师评价要有科学性、艺术性

      教师的评价用语也要注意适度。有的教师喜欢经常用“太棒了”、“好极了”、“你真聪明”、“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或发言。笔者认为,这种评价用词过分,用得多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国外有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用“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经常受到“你真聪明”表扬的学生往往会固步自封,不再努力。教师的评价用语应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如有学生解题方法新颖,教师可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如有学生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并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评价:“你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而且概念清楚,用词准确,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是棒极了!”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表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样的评价高层次地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也为全班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这就从专业化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快速解决问题的反应力,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认知水平。

      四、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学生评价面向昨天,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去寻找差异,分类排序。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明天。新的也罢,旧的也罢,教育人都要讲实效结合真实的教育实践对学生作有实效的评价是最有用的,真实,也只有真实,才有价值。不能只片面追求纸上谈兵式很花梢而又无多少实效的评价。教育与评价应是一个共存在教育情境之中的统一过程。在这,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本文:让教学回归教育,让评价服务新课程教学,让对学生的评价对新课程教学真正起到引动、定向、激励、强化、内化的作用。

      
标签:教学论文 提高评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的误区及应对(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感受魏书生的教学艺术-----兼谈好教师的品质(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