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635  
标签:教学论文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现代文阅读部分(教师中心稿)
湖南省永州市八中 周先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婴儿的睡-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进免过多的刺激涌入,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一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一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问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 

      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十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采念----而且念的速度、声音太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剐童话。两则童话中一别是本原的,另一剐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抗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太。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 

      选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入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井与其他话音区剐开采。 

      7. 下面关于“时间程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间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 

      B.  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井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 

      D.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 

      答案选D。

      分  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由“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可知A错,B项对时间程序的功能概括不全,C文中无此义。

      8. 不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一天,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 

      B. 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 

      C. 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 

      D. 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 

      答案选D。

      分  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在对题干的理解上,其意就是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从诞生之前就已开始的选项有哪些。D项内容是说明“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

      9.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展开全文阅读
      A.  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 

      B.  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 

      C. 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 

      D. 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 

      答案选B。

      分  析:此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将其与“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一比较可知。

      10. 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 

      B. 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 

      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井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的早期智力开发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答案选C。

      分  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太绝对,由“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一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可知;B文中未涉及“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故无法判断;D是强拉因果关系。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  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士人经不住喜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压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套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展开余文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4分) 

      分  析: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化。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 “难以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

      19.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4分) 

      分  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分) 

      分  析: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在这里,“永恒”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要答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

      2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说明:今年语文湖南卷在去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动作:砍去了往年题型中12分的第六大题,将其中的9分放置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另外3分分别分配在文言翻译1分,名句默写2分)这是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步子迈得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出新出彩的地方。首先现代文大阅读材料限定为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与学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次是赏析范围涉及作品主旨及其表现、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还可细分为很多小类,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面考查学生;三是任选三题中的一题写一篇赏析短文,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这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次命题所带来的难度。

      示例(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转载请告知 13037471687或zxy_2221@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2005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古诗文阅读部分(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语基部分(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