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71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衣锦还乡中衣的注音(网友来稿)
陈林森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对“衣锦还乡”的解释是:“yī jǐn huán xiāng 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新版《现汉》继2002年版之后,仍把“衣锦还乡”的“衣”注音为yī。但同一部词典在“衣”的解释是:“yī①衣服:上~/内~/大~/丰~足食。②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炮~/笋~/糖~。③胞衣。④(Yī)姓。”关于“衣”的读音,《现汉》1602页所列4个义项,都是名词,取yī的读音。在其后有“另见1614页yì”的说明。而1614页所列是作动词的读音,其释文是:“yì〈书〉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布衣/解衣~我。”这两处说得清清楚楚,“衣”作名词时读yī,作动词时读yì。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对读音的说明和对词语的实际注音不一致,这也是使中小学教师无所适从的地方。按《现汉》对“衣”两个读音的规定,“衣锦还乡”的“衣”应当读yì。它既是动词,又是书面语,和“解衣衣我”中加点的“衣”字都是来自于古代文献的成语,有其历史的稳定性,应沿袭读作“yì”。作名词和作动词采取不同的读音,即所谓“破读”,有区别词性的作用。据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辞源》对“衣锦还乡”中“衣”的注音都是yì。由于《现汉》的这一自相矛盾的做法,以及各辞书的不一致,使各种教材和教辅读物也难以统一,各有依据,各执一词。如果要将“衣”字定为统读yī,就应该和“骑”“胜”等字一样,统一为qí、
shèng,而取消jì、shēng的旧读,从而将词典中yì的旧读去掉,“衣布衣”“解衣衣我”等词语中的“衣”也改读yī,否则就缺乏说服力。这里的确涉及哪些旧读该取消,哪些旧读应保留的问题。按理来讲,有明显的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旧读应以保留为好,这对于人们理解词语有好处。一字多音也不都是消极现象,这在各民族语言中也是常见的。否则在《现汉》中保留“游说”的“说”的旧读(shuì)又有什么道理呢?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衣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下一篇:
比喻、连类比喻句仿写的切入点(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