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师随笔
阅读:1158  
标签:教师随笔 人教版七年级教师随笔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平凡•新意随笔论坛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程永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掌握随笔写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听-论-练-评-写”的表达交流过程中感悟“平凡中见新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写作精神,理解“平凡孕育伟大”

      的哲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细节,思考人生,发展潜能。

      【教学设想】

      (粤版)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议论散文)中“表达交流”部分,安排的是以“平凡之中见新意”为主题的小论坛。很明显,编者将这一“小论坛”放置于议论散文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秦牧的《菱角的喜剧》和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等文本阅读之后,其意图旨在让学生能从平凡生活及大自然中去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本着“用教材教”原则,笔者以为“论坛”仅是便于师生表达交流的形式,但内容切不可简单地处理为“师生满堂论”,而应该是融“听-论-练-评-写”为一体、以“写”促“论”为终极的综合。其中“写”之形式,用具有“即兴笔墨、求真务实”等特点的随笔写作为佳,这也适合于课堂之上学生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畅所欲言。

      另外,笔者始终认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作文乃“言志”“缘情”之物,而绝非无病之呻吟,正所谓是“我手写我心”。任何“高招技巧”都必须是创作情感积淀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学生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笔者拟用相连两课时,组织学生在“写中论”,在“论中写”,从而揭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课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整理出《班级优秀随笔集》(与主题相关的优秀之作)。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

      “我们发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有一点不可忽视,即他们能于平凡之中见新意,譬如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写出了新意且赋有哲理,可堪称为经典。其实,同学们平时周记随笔中也不乏‘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也都有一共同之处,即源于平凡世界的点点滴滴。”

      然后教师当堂展示《班级优秀随笔集》(大部分已发表于校刊杂志),接着要求,优秀者请你谈谈随笔写作的成功之处?(《班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与兴趣;优秀者的感想一般都会是随笔的主要特点)。随后师生总结出随笔写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及共同特点。(不求答案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投影展示:)

      “真----不求工、但求实、展个性、抒真情”,

      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新”

      “随----意到笔随、随兴泼墨、随处可写”,

      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接下来,教师就通过“听-论-练-评-写”立体式“论坛”,来激发学生“在论中写,在写中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

      二、手、口并用,“平凡见新”

      第一环节:听

      (投影显示:)

      古有许慎《说文解字》,今改新版“解字说文”

      “男”、“妇(婦)”、“家”

      教师引导:平常汉字,无处不见。但你能否从这三个汉字中悟出新(深)意吗?(学生能悟出“男”和“妇(婦)”,但“家”字可能需要点拨;若能将三字联系起来则更好,若不能则点拨)。然后教师或学生以“男+妇(婦)= 家”为例,趣解汉字:“在田地里出力气的男人,拿着扫帚的女人,即便是组成家庭也会在家里养着猪,由此可见咱中国人的勤劳品性啊!”师生从中提炼出“中国人勤劳”的话题,并口头作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在听“解字说文”中感悟----原来用三个平常的汉字也能即兴“说”文,且能说出新意来。

      这一环节旨在告诉学生写作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新意就在平常中。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口头演示有如点燃创作灵感的“火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且在有意无意中地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第二环节:论

      “听”完之后,教师又出示一张写有“6/9”的漫画,走到学生中间,分别提问左边与右边的学生----“到底是6还是9?你能从这平常的阿拉伯数字中看出什么吗?”并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议论。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中感悟到“角度”、“相对性”等观点,教师尽可能引导持不同见解的学生结合生活感悟,尽兴“论”随笔。

      这一环节,教师要留两分钟让学生完成诸如思考、讨论等准备活动。实践证明,如此学生才能够思路清晰、创生新意、畅所欲言。数字之“论”,虽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所思所感,相互碰撞,无疑又启发了学生----"原来平常的阿拉伯数字也富有深刻的哲理!”

      第三环节:练


展开全文阅读
      (投影显示:《兽言物语》)

      鸭子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爆米花说:如果没有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杨柳说: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照样长成大树!

      镜子说:你对我怎样,我就对你怎样!

      足球说:我永远是圆的!

      … …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从这些平常之物中选择一语,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出新意(作300字以上的随感)。新意之作既可是完整内容的叙述,也可是写作提纲的概览,但务必突出一个“新”字。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在10分钟后将自己的作品当堂完整展示。

      10分钟练笔,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创造的时间。实践表明,学生的写作情感与原创力一旦被激发,如上述 “听”和“论”等热身完成后,教师即刻让学生动笔,快速作文。学生基本上可以进入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下水作文”。

      第四环节:评

      在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让学生相互传阅习作,再从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习作。(若时间允许,教师也可范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从是否“平凡之中见新意”这一角度,相互点评。并告知学生,对他人的评议也可整理成随笔。

      实践证明,在相互讨论交流、评议比较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取长补短,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随笔写作的要求;师生也从中发掘了有创意的“平凡•新意”的优秀之作;同时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取一举多得之功效。

      第五环节:写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或以“兽言物语”为话题,或另辟新径,另起炉灶,就近取材于身边的平凡事物,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有创意的随感。

      这一环节(大约一节课时间)是对前者的总结与深化。“写作不是教出来的!”实践也证明,学生在完成上述系列环节后,既激发了表达交流的欲望,又拓展了发散思维的空间,更主要的是很多学生觉得“言未尽,意也未穷”,已经整合生成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构想,使得自己有不吐不快之感。所以,接下来学生的“写”就是“趁热打铁”之作,也是“水到渠成”之文。

      【总结反思】

      (粤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安排的“表达交流”部分,一改以往写作和口语交际分离的沿袭,而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笔者也认为这是语文教育的一种回归。因此,笔者将“平凡之中见新意”为主题的小论坛,处理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也证明,“听—论—练—评--写”这一立体式课堂互动,将“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有机地融入了这一整体之中,使学生从典型事例中切实体验到“世事洞明皆学问”,“平凡之中见新意”哲理;同时,这也从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既消除了他们畏惧写作的心理,又使大家真正体会到,“生活无小事,处处可作文。”

      作者邮箱: chych_1997@qq.com

      
标签:教师随笔 人教版七年级教师随笔 意到笔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评课研讨(网友来稿)
下一篇:学生习作:高维世界的幽灵(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