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466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导入谈话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错过》教案
下一篇:
《童心诗趣》语文活动写作指导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