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83  
标签:教学论文
试论在课外阅读中对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型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应包括智力结构(认知)、伦理结构(意志)、审美结构(情感)三个方面。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会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虽说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存在着模糊性和朦胧性,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都经过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人们公认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财富,它们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呕心沥血之作,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无不见诸其中,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凭借个人的经验,通过感知、想象、理解和投射,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领悟美和创造美,从而丰富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一.形象再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就是指个人把握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各种审美特点的能力,是审美主体全部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它往往取决于主体的意识指向。它的形成不是单纯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是从具体审美对象出发,通过生动的直观,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换言之,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级层次,需调动学生审美直觉力去感受作品的语言和形象。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文学形象。

      对于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要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就要从朗读开始,因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作品美感的途径,把无声的文字演绎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直接对话,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如有感情地朗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傅雷家书》等作品,可以借助作品的语言文字,使读者置身于作品的情感氛围中,再现形象,跨越时空,跟作家、作品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悟和体验到作品真挚而深沉的思想精髓,感知爱的真谛,产生美的体验。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同时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阅读时,人们总要调动以往的经验作为补充,把过去曾经建立的某种暂时的联系恢复起来,从而使过去经验中的情绪附着在当下的表象上,使审美对象融入某种程度的情绪因素。也就是把作品中的形象付诸于生活的实际,从再现形象中感知美、领悟美。刘勰将这种审美感知特点形象地描绘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作品阅读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将主观情绪与审美对象所带有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并使之活跃起来。

      二.意象透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审美想象力是将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能产生审美感受的新表象的能力。想象对于审美非常重要,英国批评家艾狄生曾说:“一个人如果想真能鉴赏一部作品,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他就得天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文字表面的丰富的意象世界,如果不能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境,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审美价值。一部部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而微化、人化的自然,就是一个个森罗万象、神秘多元的世界,这也是美的根本源泉。学生走向这个美的世界就是从阅读开始的。他们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出发,凭着他人的描述,透过意象,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这种审美想象力越丰富,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把握就越具体,对审美对象的再造就越真实。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关键在于读者“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对作品意象进行透视解码,发挥读者的审美想象力。语文教师应借助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和环境的蕴含、戏剧的潜台词,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让作品中的画面活在眼前,使作者的意蕴酿于心中,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对作品优劣的判断能力。

      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经过三昼夜战胜巨大的大马林鱼后,又反复遇到鲨鱼的袭击,在搏斗武器一件件失去时,能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杀死、打伤无数……这样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人类在跟强大势力搏斗时,具有非凡的毅力、坚韧的斗志和无与伦比的力量。这样的美,只有在经过对一系列的意象进行透视后再能感受到。

      三.人物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最好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鉴赏”。审美鉴赏力是指在理性的层面上,对审美对象的意蕴和外在形式进行鉴别、批评的能力。它除了可以从作品中的形象、意象上进行训练外,还需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剖析和价值判断。

      文学作品“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又“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是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使读者在对作品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借助语言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上来,以此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作品的美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如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离情。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人世间的离愁别怨、爱恨情仇,无不洋溢着人情和人性的霞光,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顿悟。在剖析和对照中,潜移默化地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格得到升华。


展开全文阅读
      即使是悲剧人物和丑恶形象,也同样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对于悲剧人物,如可怜的窦娥、不幸的祥林嫂、隐忍的鲁侍萍、绝望的安娜•卡列尼娜、悲惨的芳汀等,作家有意将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挖掘这些人物的悲剧实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的品质,激发他们同情友善的审美情感,同时,还使他们学会理性分析现实,探究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对于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等,都是集百丑于一身的“至丑”。作家正是通过对丑的赤裸裸的暴露和鞭挞,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审美理想。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丑行,剖析丑类们肮脏的灵魂,以此培养批判与憎恶的情感,通过“审丑”达到“审美”的目的。对丑的厌恶越深,便是对美的向往愈切。由此,具有负价值的丑类便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典型,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同样少不了这类形象。

      四.主题挖掘,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中,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会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审美创造力。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精神,有“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的仁爱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善心德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信仰追求……这些载入史册的人文精神于当今时代仍值得继承和发扬。当审美情趣上升到对时代文明的认同时,“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爱我家乡、兴我中华”的爱国情怀等,这些放射着理性审美光芒的主题,将会在学生的笔下、身上得到演绎和光大。

      如读《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人领悟到:“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等美学主题。指导阅读时,帮助学生获得理性的共鸣,进而要求他们把这些美好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语文教育是人文化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理解文学、并懂得表达内心对美的感悟的人,就要鼓励学生放开活跃的思维,去探究、感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人生意义,甚至哲学理念,用他们的智慧去作伦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实践、探索和表达,让情与理和谐外化,实现审美的再造和升华。

      总之,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在探究到文学美的同时,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明确人生理想当追求崇高与伟大,人生价值在于矢志不渝地为理想而奋斗……这应该就是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意义之所在吧!

      
标签:教学论文 试论在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性弱点(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勾践灭吴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