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171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落日》教案3
落日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初步把握本文的特点。
2、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掌握文中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在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
一,导入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神圣的时刻。
二,读课文
要求
1,在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三,浅析课文
1,作者是怎样来组织材料的?
既注意到面上,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那个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表现中心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
2,文中的细节描写与刻画是怎样来完成的?
四,作业
找一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最感人的事件,并加以评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究本文的特点:新闻通讯写法与史传散文的统一。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同学们寻找的感人事件。
二,交流并选出大家公认的最感人事件。
三,精读课文
作为一篇通讯,本文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在叙事之中感情显得平缓,基本上是冷静的,也不去透视人物的心理。通讯写作,国外新闻界一般不主张作者直接发表评议。中国传统史传散文的记事,是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手法的运用。
四,延伸
阅读材料: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但考虑到这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为,日本人民也同样是受害者,所以战后的中国人自己勒紧裤带,并没有向日本提出赔偿要求,这是中国人宽容和大度的表现。战后的美国出于国际和平安全和自身的利益考虑,军事接管了日本,本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有权利出兵日本,但中国人并没有这样的野心。日本对派兵占领本土的美国感恩戴德,而对友善的中国却满怀敌意。二战之后美国人出于对共产党中国的敌视,又从客观上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这种变态行为,如果日
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而宁愿与中国结仇,其实正中了美国的计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想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其实也反过来遏制了日本自己。如果小泉不向由于日本侵略而受害的国家和人民下跪,日本就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日本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和民族,日本就永远是跪着的民族,所以只有小泉跪下去,日本人才能站起来。再回头看一下日本,以小泉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不但不吸取历史教训,还想再吃军国主义的还魂丹,一步一步地让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联合国入常、搅乱俄罗斯输入中国的石油管线计划,拟把二战天皇裕仁生日列为假日等等方面的行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能瞒得过中国人雪亮的眼睛吗?
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日本毫无反悔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想认账: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意欲何为?还步步紧逼中国,与中国争夺东海石油、占据钓鱼岛、与美国商议武装干涉台湾海峡,在欧美人面前一幅哈叭狗的模样,而在亚洲人面前有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根本没把这些邻国当回事。这很像中国古代某些太监奴才的两面嘴脸,内心充满扭曲和不平,在皇上面前不敢吱声,一转脸,又把这些气发泄到其他人身上。小泉不跪下,日本人就别想站起来!日本人也只能永远跪在中国和亚洲人民的面前。小泉下跪,正当其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讨论并发表意见。
五,作业
找一篇具有爱国主义的文章进行阅读,写下读书
课堂练习一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肃穆 永志不忘 咔叽 密密簇簇
B 旋梯 目不暇接 应酬 天网灰灰
C 湔雪 厥功甚伟 警戒 天理昭彰
D 吹拂 流血成仁 堡垒 无与伦比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永志不忘:永远都不会忘记。
B 天网恢恢: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C 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D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没有空去看。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昨夜下了一场春雨,空气清新而湿润,马路__还积着雨水。
②这伙人__了通往内河的航道,成为当地的一霸。
③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__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
A 边沿 扼制 震颤
B 边缘 扼制 震颤
C 边缘 遏制 震撼
D 边沿 遏制 震撼
4,下列句中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全文阅读
A 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忍受一切。
B 女主人给人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C 它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的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恐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
D 抬担架的人面容疲倦,步履蹒跚地抬着他朝门口走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摩托罗拉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 因涉嫌逃税1000多万人民币而逮捕中国最著名的女电影明星之一刘哓庆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将大张旗鼓 地展开一场迫使富人和名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战役。
C 北京今天对台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中国军队警告说,如果陈水扁就台湾未来地位进行公民投票,台湾将有遭到进攻的危险。
D 德国总理施罗德3号对美国所声称的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性表示担忧,并指出对伊采取行动要考虑后果。
6,用一句话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尽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开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的两项科研成果,但实际上这两项成果结合得非常紧密,他们描述了自然界光的本性。”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孙昌璞研究员点评时说。“霍尔与亨施的研究,则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孙昌璞具体解释说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主要依靠原子跃迁的频率,但在原子运动的状态下,测量不太精确。而利用激光技术将原
子冷却后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确测量,“他们主要在精确测量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三位科学家以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尽管“生涩难懂”,但却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惠及普通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精确激光技术、日渐普及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
课堂练习二
(一)
9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枝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
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枝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枝笔签字。签完字
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大利业最多,有4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7,这段话是围绕文中的哪个词来写的?
8,作者在描写重光葵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是9点18分,引发了作者的感情,产生联想,这样符不符合新闻通讯的写作要求呢?
为什么?
(二)
郁孤台之魂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 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台,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有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展开余文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10,作者第一次看到郁孤台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11,最后第二小节中的“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2,请分析第三四两段对古城新貌的描写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
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本年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成就。7、签字 8、除 、放、斜、入、倚、执、看 等 细节描写,没有写重光葵的内心却很好地表现了其当时的心情,与下文盟国签字代表的动作形成对比。 9、在理论上是不允许的,新闻通讯一般不主张作者直接发表评论。这里写了这些联想,符合作者的内心感情,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
10、尽管郁孤台破败冷静,但蓝天衬托下的飞檐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11、辛词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2、更突出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的文章主旨。 13、BE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落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六国论》教案3
下一篇:
《赤壁怀古》教案2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