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阅读:1288  
标签:高考范文
不要让学生戴着镣铐作文——兼评近几年高考作文


江苏省武进市横山桥中学   梁修安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比如字、词、句、篇,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觉悟,等等,都可在其作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高考作为“选拔那些更适于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合格新生”的入学考试,就非得重视作文不可。如果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那么,高考作文由于其庞大的分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命运之文”。因此,广大教师和考生对高考作文真可谓是既畏又爱:“畏”的是,一文不成,必将“满盘皆输”;“爱”的是,成就佳作,也将成就功名。而不管是出于何种心理,人们都不得不面对它、关注它,不得不对它倾注大量的热情。

    在这种升学的压力之下,我们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呢?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三,我们要求学生不停地写日记、周记、小作文、大作文;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训练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加命题作文、想象作文;训练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补写。深入研究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各种“写作技巧”,诸如开头、主体、结尾要像“凤头、猪肚、豹尾”;记叙文开头用“开门见山”式或“设置悬念”式,结尾要与开头呼应;议论文要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材料作文要“引、议、联、结”……甚至教学生每段只能写多少字!同时,为了“配合”作文教学,我们的“专家们”编出了一套套的“写作宝典”、“作文技法”、“作文指导大全”、 “应试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应急技巧”……

    学生在这种严格的军营式的训练和指导之下,写出了一篇篇新式的“八股文”。

于是我们又叹息:目前在学生作文中很难找出文质兼美的文字了。要么内容空洞,无病呻吟;要么结构死板,缺少变化;要么老气横秋,没有灵气。让如此缺乏创新精神、思维板滞的下一代作为我们的接班人,我们能放得下心吗?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果真是如此不堪吗?在此,我不免要为他们大呼“冤枉”!

    且看199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略),完成32—33题。

    32.(略)

    33.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②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③不少于600字。

    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1997年《高考试题分析》中指出:“当今各国的作文教学都比较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发挥个性、创造性。议论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文体和社会上的常用文体。1996年高考议论文的要求是比较前述两幅漫画后写‘我更喜欢’,其目的正是想尽可能避开某种固定的套路,在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给考生更多的机会去发挥个性和创造性。”

    命题老师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用意不可谓不善,但要求也不可谓不高!漫画这样的艺术作品,要我们这些成人对其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尚且吃力,更何况那些终日埋头于教科书无暇他顾的莘莘学子呢?我们未免过早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下一代了!

 而江苏省在“作文评分细则”中对这篇作文还作了十条具体规定,其中第一条:“评阅时,要抓住命题中的三个关键词:‘更’、‘比较’、‘理由’。”第三条:“要强调一个‘更’字,即两幅漫画都不错,都叫人‘喜欢’,但对其中一幅更为满意、更为欣赏。若全盘否定另一幅,最高分不得超过33分。”第四条:“文章的议论重点,应当是更喜欢某幅画的‘理由’。……”

    这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对考生作了严格的限定:没有同时扣住“更”、“比较”、“理由”就算跑题;不是“两幅漫画都不错,都叫人喜欢”(简直是荒谬绝伦!)便不能得高分;没有写成文艺评论、没有运用文艺理论术语来陈述个人的艺术感受,便是偏离题意……

    试想,在这样严格的限定之下,考生们又怎么能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抽样统计数据表明,该年大作文的平均得分仅为25.6。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老师们精心编拟了诸如“我更喜欢诗歌《    》”、“我更喜欢寓言《    》”、“我更喜欢散文《    》”、“我更喜欢电影《    》”等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去欣赏,去评价,去“接近”高考。不知命题专家和老师们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给学生戴上如此沉重的枷锁,却又逼他们跳出优美的舞蹈,这可能吗?

    那么,我们就没有替学生着想,为他们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师了吗?当然有!比如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主张让学生“以我之手,写我之心”,记下自己的真实见闻,表现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有的教师主张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等等。毋庸置疑,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但是,这种做法在考试中却只会吃“闭门羹”!

    且看1998年高考大作文:

    35.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的两个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展开全文阅读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应该承认,这个作文题的设置,是有利于作文教学和考试的一次创新。材料贴近考生自身,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具体地提出一个问题,易于举例,也配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淡化了文体意识,让考生任意运用适合题目要求的表达方式,易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

    令人欣慰的是,为数不少的考生在考场上写出了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精彩篇章。但也有许许多多的考生在作文中所举的例子让人难以置信:有写自己父母双亡后的“坚韧”,有写从小被遗弃街头后的发愤,有写身患绝症,有写大火烧光家中一切……于是社会上许多人纷纷在报刊上指责我们的考生“撒谎”,“虚拟悲惨世界”,不顾“传统伦理”,为求高分而“虚构家庭的不幸”,等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考生的思想素质不高吗?追根究底,我认为还是由于命题不够严谨,虽然命题人自己说这个命题是半开放性的,但还是在材料和要求中对考生做出了太多的限定。

 限定之一,材料中说,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情况未必“像鸡蛋壳那样脆弱”,也未必“很坚韧”。这样以特殊为普遍,必然使大多数考生无所适从,为求高分而不得不虚拟或夸大不幸,借以说明自己对坚韧与脆弱的认识。

    限定之二,材料中明确指出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尽管要求中说明“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但试题所提供的两个题目都反映出要表现坚定的意志品质的倾向,在这样重大的考试中,考生当然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去“唱反调”。

    限定之三,前文说过,作文命题淡化了文体意识,可任意选用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但是,材料和要求一再提醒考生要写自己,结合两个题目,我们便不难发现,用一种表达方式固然不行,用多种表达方式,又显得多么苛刻!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说:“本来作文部分是可以让考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但我们所看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要把考生的思维和写作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识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而且是强制性的。”(1999年6月24日《扬子晚报》:《四位教授与一份高考卷》)

    因此,1998年的这一命题尽管有其成功之处,也被很多人所认同,受到很高的评价,但其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却仍然是命题中的重重禁锢所致。我们的教学和考试给学生设置了太多的障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的良性发展,束缚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导致了他们的想象力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美国的中学生敢大胆地想象森林里的一只蛋会孵出里根总统,可中国的中学生却战战兢兢,不敢异想天开!

    是中国的学生想象力不如美国学生丰富?当然不是!

 显然,高考作文不改革,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恐怕永远不能取得圆满成功。为了下一代得以健康成长,我们不能把他们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放开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针对1998年的高考作文题,一些专家也强调,提倡“淡化文体”还不够,还要完全放开,减少程式化。而1998年底,教育部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指出,今后的命题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我想我们再也不能盲目地以高考为“指挥棒”,为应试而做杀鸡取卵的事。我们的作文教学和考试都不能再拘泥于文体的范式,应该为高考的改革推波助澜,绝不能背道而驰。北京市西城区1999年1月的高三语文抽样测试卷在这方面就作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原题是这样的: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的同学、朋友甚至是你所尊重的人要求你去作一件不恰当、不道德,也可能是违法(尽管很小)的事情,你会怎么办?以你这样的经历,或作为话题或作为内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拟题目,可以使用除诗歌、剧本以外的形式。

    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题目中只作了范围要求;这个范围既可以是话题的范围,也可以是内容的范围。象这样的题目,考生无论是拟定标题,还是选择文体和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自由度,有利于考生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也要求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作文在考查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好的配合作用。虽然材料中“一定”这样的提法不够科学,但作为一种改革,它毕竟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我们教师更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打碎各种镣铐,扔掉各种条条框框,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写作氛围。我们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获全国二等奖、武进市一等奖)
标签:高考范文 不要让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用媒体 提效率 促素质 ──泛谈电视录像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下一篇:谈谈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弹簧效应的启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