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541
标签:
教学论文
张掖道教斋醮科仪初探(教师中心稿)
河西学院成人教育 汉语言(本科)2005级 2 班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张掖道教斋醮科仪初探
学员姓名:陈国海 学号:
指导导师:朱瑜璋
张掖道教斋醮科仪初探
陈国海
【内容摘要】
本文列举了张掖丧葬仪式及纪念日中道士主持的道教斋醮科仪。其中有阳醮中为祈福还愿、祛病延寿、祝贺庆寿等而举行的发牒、礼斗、上表等科仪,阴醮中为超度亡灵而举行的报恩献供、金桥银桥、施食等科仪。并指出,道教斋醮作为最具中华特色的祭祀仪礼,不断从民间风俗习惯中汲取营养,充实丰富着科仪的内容,以适应民众的心理需求,满足民众的祈禳需要。
【关键词】 道教 斋醮 科仪
在河西走廊的张掖,老人故去后,一般都要请道士诵经超度亡灵,在整个葬礼及以后的纪念活动中,道士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于是举行葬礼方面的仪式也就成为道士的主要活动。现将张掖本土道教斋醮科仪做一探究。
一、关于张掖道教斋醮科仪本身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早期的主要流派,俗称“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后以“正一道”或“正一天师道”称世,延续至今。由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张道陵于汉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41年)左右在蜀中创立。正一道是在道家思想学说的影响下,改造(或吸收)了一部分原始宗教巫鬼信仰,并结合古代燕齐神仙方士文化等内容而产生的,重斋醮、符箓,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道派的符法新说,使“正一派”成为最初的道教,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道教。经元末明初的整合,明清两代道教正式定型,主要归为二大道派:以符箓法术为主的正以道和以修炼内丹为主的全真教。正一道可以益人伦、厚风俗,故在明代特受上层的恩宠,推广的相当普及,以至于今日。
道教在张掖的流传源远流长。据《甘州府志》记载:老子西游,为函谷关令君喜迎老子于楼观,请为著书《道德五千言》后,乘青牛西行到流沙,不知所终。汉代有平天仙姑在合黎山,修道成仙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张掖有了第一座道观——开元观,宋代著名高道萨守坚①,曾在张掖布道十年,明代的张三丰真人也曾在张掖传道,并留有三件宝物在民间的传说。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英宗朱祁祯颁赐道经一藏给甘州佑善观,由正一派天师张真人从江西龙虎山派遣道士康通宁亲送甘州。从此,正一派道教大兴于张掖。明清达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道观的数量也大有所增,著名的有城隍庙⑥、三官庙、素鹤祠、大庙、三清庙、道德观等,这些道士活动的主要场所。
张掖是西北地区正一教活动中心,正一派道士所从事的斋醮科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教斋醮,“斋” 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教吸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专道”、“乐道”、“合道”,即为“修道”,此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是以持斋奉道。“醮”的原意是祭,为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斋法与醮仪,都是祭祀仪式,仅功用不同而已。蒋叔与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六说:“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诞真降圣,祈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斋心以谢咎,醮以度厄”。隋唐斋醮合一之后,宋代讲究先斋后醮,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
张泽洪先生认为:“醮是备香花灯烛,果酒茶汤,降天地,致万神,禳灾祷福,兼利天下”。宋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第一十九条《设醮》说的最完全:“自古建斋无设醮之仪,只于散坛拜表后,铺设祭巽果肴,或五样,或九样或十四样,或二十四样,或三十六样,备以茶酒,列于坛心。自三宝而下,至于三界真司、将吏神祗,无不召请,三献花宣疏,盖酬其圆成斋福,翊卫坛场,辟斥魔灵,宣通命令故也。……后世按排醮筵,陈列圣位,其小者惟二十有四,其多者至三千六百,每位各设茶酒果食,立牌位供养”。“斋醮”俗称“道场”,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徒所从事的主要宗教活动,它具有漫长悠久的历史。在祭祷过程中,有其复杂的程序,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诵经、音乐、符咒、服饰等同时具备,才能构成一个斋醮的整体。
道教将其典礼仪式称之为“科仪”。所谓“科”,可作“动作”解释之。元杂剧有所谓“科”,指的是程式化的动作,道教所讲的“科”本身也具有这个意义,道门依据一定的准则来做道场,则称之为“依科阐事”即谓“科仪”。
从教外人士的立场来看,道教科仪就像一场“演出”,因为在科仪进行的过程中,道士们穿着绣花道袍,这就好像戏服,他们唱的曲子就像戏文,至于掐诀禹步②等穿插在科仪过程中的动作,就像戏曲中的科步。不过对于道门中人来说,科仪却是十分神圣、严肃的。因为道教科仪不仅是道门中人向自己的信仰的神明倾诉情感的形式,而且是沟通人与神、鬼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正一道场法事科仪因各地方特点而又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用途的斋醮科仪。所以,道教斋醮,历代高道无不重视,并称之“非科教无以宏扬大道”。闵智亭道长说:“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群众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厘、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大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 南宋朱熹云:“夫臣众世民之家苟有灾厄,而为之祈吁天地、醮祭星辰、黄冠师者,斋明盛服,露香叩首,达其诚悃,乃古者祝史巫觋荐信鬼神之遗意,盖理之所有而亦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总的来说,有阳醮和阴醮之分,即清醮和幽醮。阳醮有祈福谢恩,祛病延寿,祝国迎祥,祁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太平醮”之类的法事。阴醮有摄召亡魂,金桥银桥,破狱破湖③,炼度施食等等,属“济幽度亡”之类。另外,每逢朔望日④,神仙圣诞之日,都要举行讽经、拜斗、上表等科仪,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现分述之。
展开全文阅读
(一)阳醮类
张掖正一派道士常用的阳醮科仪有祈福还愿、祛病延寿、为神仙举行祝贺、庆寿等典礼。这些大型的法事活动均在道观举行。在大型法事中,均要诵经。经,是道教科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诵为主,还配有唱赞和音乐,诵经往往和忏连在一起,称之为“讽经礼忏”。“忏”即忏悔之意,诵经和礼忏都是道教最基本的科仪,礼忏时,坛场设置领忏,称为忏头,其余众班分在两边。首先由忏头讽诵经典,中途乐器伴奏,心存意念,礼拜天尊,经典诵完生,由领忏之人主持众班稽首,事主家人随后,进行转坛,通过祈祷仪式呈报丰都十王阎君,使事主家人领受甘露法食,顺利超升。
由于法事不同的目的,念诵的经典也有所不同,如祛病延寿讽育《太上三元北斗延生保命真经》;祖师圣诞则讽育《北方真武妙经》;《北方真武宝忏》;祈福还原则讽育《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太上老君说禳灾度厄真经》;在三元圣诞日⑤、老君圣诞日这些重大节日进行大型的法事活动,则讽诵《太上老君说解冤拨罪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经妙经》、《太上老君说升天得道真经》讽诵之后,进行发牒、礼斗、上表等科仪。
发牒,它是道士与信士、居士借助经典、乐器向天上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它通常由高功主持,经师配念,众道士吹奏,打击乐器而组成。由善男信士捧奉高功用毛笔书写在黄色纸上的文书和画印的功曹,内装众信士的诵词和名字,在诵经奏乐完毕后,高功主持众人随从,念咒文进行当坛焚化,整个过程十分庄严。
礼斗即拜斗,因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故唱颂《太上北斗延生护命仙科》,众信士通过这一科仪,祈求增福、消灾、延寿,小至人民安居乐业,大至国家太平。所参拜北斗有九皇星君⑥。
上表,此科仪有上大表、随堂表之分,现今均为随堂表科仪,此科仪共有十人组成,由三位高功法师主持,通过踏罡布斗,向玉皇传递书文,此科要求严格,整个科仪过程体现一种祥和、安乐的气氛,它的目的在于祈求小到个人平安大到世界太平、国家风调雨顺。
(二)阴醮类
阴醮科仪以葬礼、过五七、百日、周辰、三周辰、十周辰为主。道教认为,人之死,气散神竭,魂(神)升而魄(躯体)降。若有所滞,则魂被锁进丰都地狱,魄化为骷髅,犹抛于荒郊野外,沦滞于昏暗之中,于是供斋醮神进行济度,通过道场仪式,超度亡灵,还阴魂于体魄,魂魄一体,使新生。但要达到这一目的,“仪式”又不能起根本作用,必须倚重作法事者运用精神意念,这一过程全程由高功主持,讽诵《常清妙经》、《太乙救苦天尊说拔罪都血湖妙经》、《太乙救苦天尊说拔罪宝忏》等具体有报恩献供科仪、金桥银桥科仪、施食科仪等。
报恩献供科仪是以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种供品放在亡者供品桌上,通过高功默运法力加持,使亡者享此清洁妙供,得大解脱而脱化。另一方面表示了亡者家人对死去亡者的答谢和养育之恩的表示。在具体操作时,是在亡者的供品桌上,依次放上小碟,碟上按顺序依次摆放有香、鲜花、蜡、酒、苹果、茶、馒头、钱币、宝珠、毛巾或绸子,此称为十供。道士称:十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升天。
金桥银桥科仪,“金桥银桥”俗称“奈何桥”,它由木凳搭建而成桥状,在最下面的凳子下每隔一段点上蜡烛,在道士的音乐导引下,由亡者家属捧着亡者遗像来回过桥。由于道教讲究因果报应这一说法,生前不做好事,死后将被打入桥下,桥下是波涛滚滚的血湖水,正如经文中高功念道“善人从此金桥过,恶人打下奈何桥”。这一科仪由七到八人组成,通过讽诵《金银桥文》,使做善者洗涤心尘,从而忏悔改过,由高功念咒文焚化书文,使亡者顺利过桥。
施食亦称“斛食”或“放焰口”,全称为“萨祖铁罐济炼仙科”。由高功头戴九莲冠,身穿法衣,手持太乙救苦天尊像,高坐坛上,众人随两边而坐,高功与经师联诵《炼度仙科》为亡魂准备斛食,即将一个馒头切成均匀不等的小方块,盛在盘中,并在盘中加少许小米。这区区斛食,何以能普渡中幽呢?原来施食炼度科仪的诸多仪格,高功都要运用存想法术。道教有存想变食之法,高功存思使斛食都化为甘露,香气馥郁,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九,九九之数,摄化无穷,自地生天,无不歆享,充满饱足。亡者的上三代亲属,被高功存想施咒焚表召唤而来,亡魂在这里尽情享受甘露法味,《仙科》施食完毕后,高功将召来之亡魂陆续送回。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的存想,是更高层次的沟通神灵的途径,通过对神仙世界出神入化的想象、沉思,在更深的层次上,表达出道教神仙信仰的理念。
无论阳醮还是阴醮,诵经还配有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举行斋醮仪式,或者说是“做法事”、“做道场”时,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有唢呐、大鼓、小鼓、铙、钹、小镲、铃、木鱼、勾罗为乐器演奏而成的曲子。在醮坛乐器上,正一派多以唢呐为主奏,有“赞”、“偈”等曲调格式和吟唱、鼓乐、吹打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在诵经过程中一般奏有《青天歌》、《白莺歌》、《将军令》、《十一拍》等唢呐牌子曲,在埋葬过程中,由唢呐、小鼓、小锣构成,一般奏有《柳琴》、《满天星》、《菠菜根》、《山坡羊》等曲目。
二、张掖道教斋醮科仪在葬礼及纪念日中的运用
(一)葬礼仪式程序及道教斋醮科仪的穿插
一般人死后,都要立即召集本族中人商议处理后事,其中就有约请道士来诵经超度亡灵。在人死后第二天下午即有道士来书写白纸对联,用各色纸、芦苇杆糊“陆笼”(又名望乡台),内挑明灯,高悬于大门前,上堂设神坛,庭内用线绷成“井”字状,线上悬挂真神条幅,条幅用红、黄、绿、蓝、粉红、青等各色纸剪花边做成,图案精美,内有神仙名号,悬于庭内,宗教气氛浓厚。诵经超度亡灵。晚上出轾⑦。道士诵经招亡魂,即亡者亲属抬着立有亡者遗像和衣服的椅子到十字路口烧纸,唤回亡者灵魂到周围堆有七堆麦草的陆笼,燃着麦草,让青烟送亡魂到望乡台上,众人一一扶着陆笼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这样亡魂在望乡台上看到亲友的哭,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确定是否要搞报恩献供、金桥银桥等科仪。
在埋葬那天,道士主要进行诵经,迎接有祭供的女子、女婿及娘家或舅家的人。招待客人宴席时,诵经奏乐,入殡奏乐、出殡及坟成之间均伴有哀乐,埋葬回来之后有施食(俗称“放食”)活动。这样才算整个科仪结束。
(二)五七、百天、周年的仪式及相关科仪
在五七、百天、周年均要请道士来继续超度亡灵,予以纪念,为示纪念在家门口贴有“慎终须尽五七礼,追远常怀一片心”、“道境逍遥随缘托生托化,真经宝忏度人无量无边”,横批为“除服迎祥”的对联。百天则有“届期阙日当宝生身之德,礼隆百世岂忘养育深恩”,横批为“超荐百日”,周年则有“一枝杨柳洒甘露于十方,九叶莲花馨香于三界”,横批为“纪念一周”的对联。设灵堂,供亡者遗像、供品、香、蜡等,在亡堂之上设神坛,进行诵经,超度亡魂、报恩献供、施食等活动,所诵经文,均伴有音乐。根据经济情况,请道士一、三、五、七、九人均可,有人为图热闹起码请五人。五七、百天、周年所做道场基本相似,只是确定哪个纪念日脱孝服,对联要用红纸来书写,也有的人家为了纪念死去的亡人,在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请道士再进行超度,使亡者在阴间减少痛苦,享受甘露之恩。
三、关于张掖道教斋醮科仪的一些思考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就是道教,不知道教就无以谈中国文化。张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张掖的道教历史文化,应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探索于研究。
1、在天灾人祸之后,开建驱邪禳灾的斋醮仪式,藉道教神灵之信仰,以抚慰死者,振奋生者,以表达民众怀德报恩、敬谢天地祖先之情。道教祈祥祓厄的斋醮仪式,能充分满足民众红白喜事所需,民众普遍的心理需要,会蕴积转化为社会需要。但无论道教斋醮仪式如何发展,应该与一定的民俗信仰相结合,更不能脱离开它作为宗教的意义所在,而成为一种宣扬封建迷信和敛财的手段。
展开余文
2、道教“尊道贵德”的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的物质生活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作为依托,道教强调有道之士应以道德为务,修道养德,顺应自然,融和万物,所以人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经济趋向,同时又应保持自我高贵的道德情操。在物质文明和自己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即一方面应当和光随俗,关心社会人群,另一方面应当以道德作为根本,合乎天地之常道。 因之,就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道教所倡导的“道”和“德”,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经济生活更需要有道德作基础,如果没有道德准绳,其经济生活必将是浅薄的和无价值的。
【注释】
① 萨守坚,西蜀(今四川)人,生於元苻庚辰(西元一一OO)年九月廿五日。自称汾阳萨客,少有济世利人之心。尝学医误用药杀人,於是弃医学道。
② 禹步,即踏罡(gāng) 。
③ 破狱破湖,狱指《地狱经》,湖指《血湖经》。
④ 朔望日,农历七月十五。
⑤ 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⑥ 九皇星君,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贞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北斗第七,无关破军关星君,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北斗第九,隐光内弼星君。
⑦ 轾,【说文】低也。【正韵】車前重也。【诗•小雅】如轾如轩。互详前轩字注。
【参考书目】
① 《道教文化研究》,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朱越 (主编);袁志鸿(副主编)
② 《道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作者:卿希泰、唐大潮
③ 陈耀庭:《关于道教科仪的当代化问题》(“第一届道教仙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11月)
④ 沈武义:《超度祖灵荐拔亲魂科仪》(“第一届道教仙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11月)
⑤ 《河西文化与敦煌文艺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作者:杨国学编著
⑥ 《甘州府志》,张掖市志编篡办公室,2000年校点整理出版。
⑦ 中国道教网(www.djxh.com)
⑧ 《康熙字典》网上版(www.kangxizidian.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张掖道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沁园春(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再认识(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