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04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一切因生成而精彩——生成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人教版七年级)
 

      

                      一切因“生成”而精彩

               ——生成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内容提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口语交际水平参差不齐,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等现状,本文以挖掘生成学生资源(认知型资源、潜质型资源、实践型资源、成果型资源)为载体,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开展经常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分享口语训练的优秀成果等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将资源整合应用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学生资源   口语交际   开发生成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口语交际教学,在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口语交际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以说,“双向互动,表达个性,共享交流”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必然要摈弃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开发来自课堂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一个“资源平台”。可问题往往是,我们一方面普遍感到课程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对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学生资源缺乏认识,忽视了对学生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致使大量学生资源流失。因此我们教师应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识别学生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以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资源”的概念界定、特点和种类

(一)“学生资源”的界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广义的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本文所研究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其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二)学生资源的特点。学生资源有如下特点:

①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和难以复制性;

②存在和表现形式多样,不易察觉,是无形的、非物质的;

③是最直接的,可以随取随用;

④是最有效的,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⑤是最丰富,能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学生资源的种类

学生资源是一种最活跃的人力资源,它不仅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自身智慧和生活经验,还包括学生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综合构建的学习能力。大致可以分为认知型资源、潜质型资源、实践型资源、成果型资源。

①学生的认知型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智慧和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等等;在生活和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

②学生的潜质型资源:学生的各种潜能,包括语言潜能、数理逻辑潜能、视觉空间潜能、肢体运动潜能、人际交往潜能、音乐潜能、自然观察者潜能等等。

③学生的实践型资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资料,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撰写的研究计划、具体研究选题、研究方案及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④学生的成果型资源:学生在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包括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自选作业、竞赛成绩和获奖作品、搜集的资料、学科成绩评价等等;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生成和利用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这四种资源大量存在。而且这些资源是解决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中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资源。所以,我尽力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摸索、反思、总结、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实施的一年多,我在教学中主要作了以下尝试:

(一)抓课堂主渠道,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型资源

口语交际课强调的是交际性,所以口语交际非常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获得思维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从而完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实现社会化的任务。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我们就该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并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型资源,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只要显现出的学生资源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发展,我们就要及时捕捉并利用。

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上)时,我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之间提问,并回答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担当记者,都可以担当被采访者,而且要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必须在文中找到依据。任务布置后,学生无一例外地熟读了文章,第一节课中提出了大量的问题:

有对“我(小亨特)”提的:你被困在悬崖时,有没有埋怨自己和朋友?你被困在悬崖时,有没有想到设法自救,如果可能,你会尝试哪些办法?……

有对“我”的朋友提的:当你们把小亨特甩在悬崖时,心中没有一点内疚吗?如果小亨特困在悬崖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你们会不会为此而承担责任?……


展开全文阅读
有对“我”的父亲提的:当得知您的儿子被困悬崖时,您当时的心理如何?儿子最终化险为夷,平安地下来,这与您的指点分不开,请谈谈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有哪些帮助?……

有对“我”的母亲提的:是其他小朋友把您儿子甩在悬崖,下次您会阻止儿子再跟他们玩吗?……

等到针对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提问差不多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小亨特的父亲解救儿子的方法很独特,我想如果是我的爸爸,肯定不会这么做。

我马上追问:如果是你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学生七嘴八舌,或以真实的经历、或根据父亲的行为特点来回答。我趁机更进一层:请比较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与国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异同,要求课外查找资料,用事例来证明,并探究造成教育子女差异的原因,准备下一堂课继续“采访”。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就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回答,我让他们考虑成熟,以备下一节课说得更精彩。

课后,每个同学都兴趣盎然、认真仔细地查找了资料,课前的准备前所未有的充分,急切地盼望着下一场“记者采访”的开始,而且个个显得胸有成竹。

一上课,同学们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同学们讲了许多,如美国的父母在小孩满18周岁后,就将他们赶出家门,让孩子自己生存;日本的小孩上学后,就要在课余边参加劳动挣钱,边完成自己的学业;韩国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包;很多国外的父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尝试失败,让孩子在失败中体验生活、总结经验;很多国外的父母会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反反复复地用语言表达:我爱你,亲爱的宝贝;有更多的国外父母愿意带孩子到野外去探险,……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有足够的事例来证明,通过对比,联系自己的父母,可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与国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异同,并初步探究了原因,水到渠成,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达成。我还不罢休,趁热打铁地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自己父母说的话,要求先肯定父母做得很好的方面,然后针对父母做得不够的地方提些建议,先以书面的形式交流,然后再与父母面对面地交谈,除了有理有据,更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

学生都很认真地去完成了这项作业,因为他们非常渴望自己有一对理想的父母。事实证明,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它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筛选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更在于增强了与父母如何沟通的能力。

反思这两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地处理好了利用学生资源的两个关系:“冷处理和热处理”的关系,也就是“即时利用与延时利用”的关系;“放大与缩小”的关系。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资源刚好符合我们教师想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我们不妨将学生的资源加以引申,逐步质疑,让学生自己整理思考并说出问题的结果,使得教学中的小问题被逐渐放大,成为我们教师可利用的学生资源。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还我一个惊喜,学生的认知型资源就在口语交际中得以充分生成并有效利用。

(二)搭建综合性学习的平台,开发学生潜质型资源

语文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为了反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提升口语交际水平,我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考虑到异质组合,差异互补,为了更利于学生各种资源的生成、利用。所以组建的学习小组与平时课堂学习小组不同:由学生自荐、别人推荐或竞选产生组长,并在组长和组员之间双向选择自由组合而成,各学习小组都必须招募在组织管理、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电脑操作、策划活动等方面各有特长的组员,每个小组按照组员的各自特长分工,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努力达成学生在自主选题、自主建组、自主策划、自主开展活动、自主设计成果展示的方式及自主评价等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每一次活动我都突出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内容做成课件后上台边解说边展示,而且不能由一个学生包揽,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一部分解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综合性学习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说”的训练,如“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中的诗文朗诵、讲传说故事;“追寻人类的起源”活动中的讲故事、你说我猜;“戏曲大舞台”活动中的戏曲知识擂台赛、戏曲演唱;“漫话探险”活动中的探险得失辩论、知识抢答;“黄河,母亲河”活动旅游篇中的担任导游、诗文朗诵;“战争文化”活动中的针对画面即兴演讲、战争利弊辩论等等,尽力组织各种活动和提供各种机会,生成学生的实践型资源,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在学生中生成的资源及时得以利用,让他们在体验、实践、摸索、反思、总结中享受快乐,提升口语交际水平。而且我也在每次的实践中总结了生成利用学生资源的有效途径,更利于下一次对他们进行指导。

(三)展示学生个性风采,整合学生的实践型资源

2004年9月,我面对的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届。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缺乏交流时的素养;②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不一,有学生很感兴趣,有学生漠然置之,有学生千方百计逃避;③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此课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说话是一门艺术”,与人交流时不自觉地会把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灰色东西挂在嘴边。

基于上述问题,我决定以改变学生心态为目标,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并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主题定为“口语交际风采展示”,尽可能整合学生的实践型资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尽快获得“成就感”,所以我按口语交际最基本的要求来设定本次展示的目标:①学习根据对象和场合,用文明的普通话进行交流。②学会大胆参与、自信表达,说话清楚、响亮、流利、完整。③学习在合作中交流与倾听。

整个活动程序如下:

1、活动准备: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学生明确目标并开始担当活动的主人:

①讨论明确口语交际展示的多种形式。学生找到了快板、小品表演、诗歌朗诵、讲故事、饶口令、说家乡、记者采访、你说我猜、自我介绍、双人对话、问答、多人讨论、画面解说、演讲、辩论共15种展示形式;

②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展示形式,或以“志同道合”为原则组成活动小组(因受一节课时间限制):快板、小品、诗歌朗诵、讲故事、饶口令、说家乡、记者采访、你说我猜;

2、活动方案:活动时间为一周(六天准备,一节课展示),活动的准备、展示和小结都交给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师在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参考者;组员根据自己的组别共同选定内容并根据内容设计展示步骤;明确组员各自的任务;分头行动,利用课余时间交流、探讨、编排等。

3、活动展示:

教师在展示时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是展示的真正主角:由两名学生向来宾致欢迎词(欢迎词是学生自己写的);小组轮流展示;组长就本组的表现进行小结;由一名学生代替老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总结;

4、活动后自我总结和小组总结。

“口语交际风采展示”整合了学生的实践型资源,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表达个性,共享交流”的目标,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其借鉴意义在于:

①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既有展示风采的机会又能始终保持新奇、兴奋的积极情绪,有效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潜质型资源。此次活动,真正让学生体验了口语交际的快乐,也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担当主人,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动手制作等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实践型资源。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成小组后,自己分角色,自己查找、筛选、整合资料,自己设计展示步骤,自己修改、完善节目,自己协调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在不断的“说”和“听”中将节目改进、完善。


展开余文
③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创造性,利用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各方面资源得以互补和共享。一次活动完成,我们收获了很多成果型资源。比如小品组自己设计、制作道具、服装等,快板组自己编写快板,你说我猜组自己制作课件,记者采访组,学生自己收集整理问题,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的话筒……许多别出心裁的设计和编排,让老师都为之惊讶和赞叹。

④教师发动学生,并利用学生这一群体资源发动、利用家长等社会资源,使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如向来宾致的欢迎词,有一学生动用家长的关系,请教了电视台的节目主持;说家乡组,学生请教了各个旅游景点的导游;快板组,学生请教了民间艺人;而且每个学生都请教了自己的家长——表演给家长看,让他们当评委、当参谋。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这次尝试就让我明白: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每次活动都会成为提升学生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的媒体,在这种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反复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四)分享训练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型资源

心理学认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在口语交际课中,要使学生真正提高交往能力,必须重视成功的范例引导。而且当学生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赞赏时,激动欣喜的,除了本人还有整个学习群体,因而利用学生的成果型资源就可以通过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激励、带动一大批学生,并引领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对学生主体参与各种口语交际活动的成果型资源,通过搭建各种成果展示的平台加以有效利用,并采取以学生优秀成果型资源展示的方式,树立榜样,开展激励教育。

1、开辟展示角,利用学生成果,发挥辐射和强化功能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分阶段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资料收集起来,在年级或班级里开辟展示角,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如学生自己写的小品、演讲稿、辩论词、欢迎词、朗诵词、小故事等,除了让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展示外,还把他们推向学校、推向社会、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如推出4名学生参加全年级的诗歌朗诵比赛,有一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推荐两名学生参加校园广播节目主持人大赛,两个人都被录用;推出皇甫俊杰参加全县的“诚信”演讲比赛,荣获县一等奖;动员学生参加桐庐电视台组织的小记者招聘活动,有2名学生进入决赛,最后有一名学生被录用。

2、举办展示会,通过学生风采展示,产生激励作用

每个月,举办班级或全年级的学习经验报告会、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赛,记者采访等活动。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弱的学生一对一结对子,自愿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利用生活中的随时交流、讨论、争辩等,让他们互促互发、互教互学、互动互助、互评互励。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中进行。无论采用哪种训练形式,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校,还应当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肯定进步,鼓励学生越说越好,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努力开发、生成并利用一切资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逐步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应对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002年1月第5次印刷。

2、《资源建设之思考》吴廷熙,(《教学与管理》) 1999年12月

3、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工作会议纪要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200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陈学明、吴松、远东《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生活哲学文丛),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学生在下一次的学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一切因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