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03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一) 了解文章的体裁,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二)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 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时传祥的故事,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这篇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大家谈一谈。
明确: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品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请问各位同学,你对时传祥有哪些了解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呢?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大家谈对时传祥的了解,讲有关时传祥的故事。
(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共党员。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睡在马路上,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掏粪工受到社会的歧视。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
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体特点。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2.阅读全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本文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示时传祥的品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明确:
(1)为耿大爷家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带领工友自我加压,提高工作效益;成为劳模后回乡仍然坚持扫大街;对刘主席的爱戴。
(2)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3)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3.教师评点归纳: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四)研讨探究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开全文阅读
1、时传祥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代表,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掏粪工早就消亡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再来写他呢?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人物通讯 孙德宏
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请理解性的说说上节课内容。
(二)研读探究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痛苦的思考,使人倍感“重访精神高原”的重要性。
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沦,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比如老师傅的惊讶与激动;儿女们清楚地记得的往事;老伴的激动与黯然等。运用侧面描写展现人物原貌。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点评:
开头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了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是含义深刻;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转折:“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而且是几位挺有身份的人的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而这种肯定是急需普遍起来的。
4。 作者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色呢?
文章追求用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形式与格调,来揭示内容丰厚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所以有评论者称此文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不太讲究修辞,依然有动人的力量,这缘于它的真实性。
(三)布置作业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 对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于朴素中见奇崛, 于平实中显机锋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寻找时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2(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