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521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理解文只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3、背诵课文。
4、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读懂课文。
自学质疑:
1、你学过《江雪》这首诗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背诵一下,柳宗元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自己高洁、孤傲、执着不屈的崇高人格。他的散文《小石潭记》同样体现了这种独立人格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通过预习,你对柳宗元有了那些了解,把你多柳宗元的了解写在下面。
二、通过预习,你一定可以熟练朗读课文了吧!那么试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把它们的读音写在括号里。如果除了这些字之外你还有不会读的,别忘了把它们写在后面。
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 )
蒙洛摇缀,( )参差披拂。( )( )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 )
往来翕忽( )
悄怆幽邃( )( )
三、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佁然不动 佁然:
2俶而远逝 俶而: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遂: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 清: 去:
如果除这些字词之外,你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就写在下面。
四、对字词你已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现在你可以试着翻译课文了,别忘了结合课下注释、利用你手中的工具书哦!实在不会的句子,一定记在下面,和其他同学一起研究一下。
点拨解疑:
现在你可以和你们小组的同学合作探究,把你刚才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在其他同学帮助下你一定可以解决的。
当堂作业: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隔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参差( )( )俶而( )
翕忽( ) 悄怆( ) 幽邃(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
2、水尤清冽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悄怆幽邃
5、乃记之而去
6、隶而从者
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四、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8篇,合称__________。
五、下列词语中的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古义:可以 今义:副词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 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成衣服和其他物件的材料。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闻: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六、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以:A全石以为底( )
B卷石以为底。( )
C以其境过清( )
可:A潭中鱼可百许( )
B不可知其源。( )
教(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