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751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军帽底下的眼睛)(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要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3、赏析《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4、学习《军帽底下的眼睛》,理解诗人的写作思路,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从而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媒体:录音机
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带有很强的战斗性和号召力的诗。关键要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诗中描绘的假设情景使人民明白了不去打仗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比从下面抒写爱国思想和抗日志向,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有利于地激发当时国人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预习:朗读诗歌。
三、展示目标
四、授课
(一)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情况:
田间的这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属于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时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街头诗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岩头诗竺,顾名思义,这些诗歌写出来后,或在街头、岩石上张贴,或印成传单散发,是一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比较直接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
1938年8月7日,被称为“街头诗运动日”。延安诗人在大街小巷,墙头和城墙上,张贴起街头诗。《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号召人们“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地空着”,认为街头诗“是使诗歌服务抗战,创造大众诗歌的一条大道”(田间:《延安的街头诗运动》)。稍后,在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街头诗运动也渐次得到展开。
写街头诗、传单诗比较活跃的作者有田间、邵子南、史轮等。田间从延安到晋察冀一直是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我是庄稼汉》等。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2、放录音,感受其中所注的感情。
3、用一句话你的感受。
4、内容研讨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回答。
答:“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2)这句话怎样理解?
这是主人的假设,是虚写,虚中见实。“用刺刀杀”,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杀”已是鲜血淋淋的残忍;“用刺刀”更说明了敌人的残忍;“还”字意境更为冷酷;“指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一句深刻地提示了侵略者对我们民族尊严的践踏,对人格、国格的侮辱。
(3)为什么敌人是指着“我们骨头”而不是肉体来说?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4)“看,这是奴隶!”是谁说的话?应该怎样读?
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气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5)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下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舞作用,这是为什么?
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提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这首诗使人们在假想而又现实的淋漓鲜血面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蠛。闻一多先生主人这首诗说“爆炸着生命的热与力”,使人悲愤,催人战斗。
五、指导朗读。
重点在于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应该怎样读。
六、布置作业
预习《军帽底下的眼睛》。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军帽底下的眼睛》
一、组织教学
二、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胡昭于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重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下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士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研习课文
(一)读这首诗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先小组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二)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由救护人员的眼睛到妹妹、妈妈的眼睛,从前线到后方,从朝鲜战场到整个中国,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到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切期待,联系紧密,构思精巧。
(三)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方展示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四)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用?
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四、朗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这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构思新颖,意蕴深厚。你还读过其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词吗?选一首你喜欢的推荐给大家。
教后反思: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诗两首(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教版初二第一单元新闻二则(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