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0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灵魂的浪漫》教案(语文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1、工具性目标。复习衬托手法的运用

    2、人文性目标。从美学和哲学的意义上初步理解“灵魂的浪漫”,帮助学生建立更高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完成对“真正的浪漫”的深层思考。

    2、难点:理解奥地利姑娘“浪漫的灵魂”之由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2展示《泰坦尼克号》宣传海报。

       同学们认识这幅海报吗?主人公JACK、ROSE的这个动作造型给你什么感觉?

       浪漫总是让人陶醉,让人回味;而今天我们将要认识这样一个民族,一个真正浪漫的民族,他们的浪漫是深藏于灵魂之中的。

 

       二、作者介绍

       幻灯片3。请位同学朗读作者冯骥才资料。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文革”后成为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作《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三寸金莲》、《神鞭》等。

 

       三、赏析文本

       1、文章一开头提到了哪三个国家的姑娘?(幻灯片4)

       明确:波兰、意大利、奥地利

       

2、这三个国家的姑娘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示:波兰:“最美”

意大利:“最没有给我留下印象的”

奥地利:“顶特殊”、“并不漂亮,甚至有点死板,但个个灵魂却很浪漫”

       

3、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这样安排三个国家的姑娘是有侧重点的(幻灯片5),三个国家哪个为主哪个为次?

          对波兰和意大利姑娘的描写,客观上对于表现奥地利姑娘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对前两个国家的姑娘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奥地利姑娘的灵魂浪漫的特点。

                这种表现方法就是“衬托”。

       

★复习“衬托”手法(幻灯片6)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也称映衬。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师:而文中对波兰和意大利姑娘的描写,正是为了衬托出奥地利姑娘灵魂的浪漫。

 

4、文中哪些句子能证明奥地利姑娘“顶特殊”、“个个灵魂很浪漫” ?

提示:①生活的环境。用维也纳很难看到现代化高楼的事实衬托他们崇尚高贵的古典精神;用奥地利人对历史、传统文明的固守衬托他们的古典趋向。而这一切,都营造了一个拥有浪漫古典主义的氛围,是对姑娘们浪漫灵魂的衬托:只有这样浪漫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浪漫的花朵。    (幻灯片8,奥地利介绍)

②小酒馆里的奥地利人。对于这个场景的描写,所有奥地利人都这样浪漫,当然也包括奥地利姑娘在内了。

       ③古板的老妇人。朗读13-15自然段,这些老妇人在前文有没有出现?她们是不是一些和蔼可亲、活泼热情的老太太?现在她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音乐,环境的影响。)

小结:波兰意大利姑娘的描写、奥地利姑娘生活的环境、小酒馆里的奥地利人、古板的老妇人,都衬托出奥地利姑娘“顶特殊”、“个个灵魂很浪漫”。

 

 

5、作者在最后对于奥地利姑娘这一“顶特殊”的思考,认为“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怎么理解?

提示:追求美,通过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去追求美,那才是真正的浪漫、灵魂的浪漫,因为“守矩的灵魂不会产生伟大的艺术”的。

 

四、思维拓展

师:对于“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中,到底什么是“行为的浪漫”?什么是“灵魂的浪漫”?举例说明。(幻灯片11、12)

 

五、结语

我们就以今天为起点,开始我们崭新的浪漫之旅!让我们的灵魂也浪漫起来,让今后生活中多一点浪漫的元素!

 

六、欣赏《千手观音》视频和《田园交响曲》,在背景音乐中朗读文中精彩篇幅。

 

七、布置作业

以身边发生的浪漫之事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浪漫的灵魂》在人教必修版(新教材)中位于第四单元“文化之旅”中的第二篇,属于“精讲课文”。本文介绍的是奥地利民族富有特色的一个侧面,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衬托手法,来表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奥地利姑娘的鲜明特色。

       在教学设计上,我意图通过对“衬托”手法的解析,将全文串联起来。衬托是本文在写作上的典型特色,本人希望学生通过这个典型例子复习衬托的作用和理解对文本的分析。在尊重学生个体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将理性认识印证到感性材料中,尽力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展开全文阅读
       但是上完此课后,自我感觉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虽然学生已经跳出“表面的浪漫”的认识束缚,但是不能更好的使其理解“灵魂的浪漫”,从而过早的把已经准备好的一些“真正浪漫”的事物展示给他们看,未能很好得达到预期设想的人文目标,学生的思维拓展没预期的深入,当然这跟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涵养也有一定关系。另外,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的衔接还有待修改。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灵魂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海子《九月》(苏教版高一选修)
下一篇: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