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3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素芭》第一课时教学叙述
芝田一鹭

      推荐今天教学泰戈尔的《素芭》。

      我总觉得,我们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预习不充分的同学,学习这么长的小说,且文本本身又没有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还是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多接触一下原文本来得比较实在。所以教学本课我没有想什么花样,我大致是按下面常规思路来教学的。

      我直接导入新课后特别强调了小说的作者“泰戈尔”,并请学生圈画教材注释1有关内容后对“泰戈尔”的创作和人文情怀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听得学生把头抬得象鸭脖子一样,于是我又给学生读了几句泰戈尔的“名言”。在这个环节里,我花了十多分钟时间,实在是有点长。不过现在想来,似乎也值得,因为通过我的介绍,许多学生有了想读作者其他作品的冲动。同时我也相信,学生对理解课文也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个教学环节才真正进入今天的教学重点。

      我直接板书课题“素芭”后指着课题说:“这与前几课一样,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同学们都阅读过全文,那看完小说后有什么感受呢?”“‘素芭’太可怜了。”部分同学脱口而出。我随即板书了“可怜”二字,并追问:“为什么会觉得素芭‘可怜’?我们为什么会‘同情’她呢?”也随即板书“同情”二字并用箭头指向“素芭”。一位学生又说:“她的遭遇太不幸了。”我再板书“遭遇不幸”四字,反问:“那我把这条椅子敲烂,这椅子够不幸的吧?你会觉得椅子可怜吗?你会同情椅子吗?”“它是死的。”“那如果是一位十恶不赦的坏蛋被我逮住了,我把他赶到学校后面工地上干苦力,你们也会觉得他可怜,会同情他吗?”许多学生呵呵嘻笑,其中一位若有所悟站起来:“我知道了,因为素芭人很好,她很善良,很美,所以她遭遇不幸,我们就觉得她特别可怜,特别同情她……”这位同学侃侃而谈,根据他的讲述,我依次板书“善”和“美” 二字于“素芭”左,然后评道:“觉悟了。鲁迅先生曾经给悲剧下过定义……”许多学生马上接嘴:“把美的善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那么这里是谁毁灭了美和善的素芭呢?素芭的美和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是怎么写她的美和善的?我们暂且先初步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快,学生进入文本找到了毁灭素芭的人有其父母、村人、丈夫以及自己的哑等。只是对罪责轻重的认识刚开始学生有点模糊。于是我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二三段,通过阅读讨论,大家一致认定这里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村人,或者是整个村的大环境甚至是整个社会风气。这样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很快就理解得比较准确。到此,大致形成了如下的板书:

      村人

      ↓ 遭遇

      丈夫 → 素芭 ( 哑 )( 善、美 ) ← 同情 可怜

      ↑ 不幸

      父母

      我清楚地知道,理解小说主题不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人物。这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是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其二是这样的人物形象是怎么塑造的。这里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基本有了概括的印象,但不是十分深刻,这其实还是下一个问题“作者是怎么塑造人物的”的前提。所以我接下去,主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哪些内容写出了“素芭”的美丽和善良。

      由于课的开始阶段对作者介绍太多,这个问题的思考才刚刚起步,学生仅仅从第三段读出了“素芭”的善良,就下课了。留下的问题明天继续吧。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素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牲畜林》教学叙事
下一篇:这样鉴赏《幸存者》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