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69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求反差逆折陡转铸美文兴风作浪(人教版高一必修)
 求反差逆折陡转   铸美文兴风作浪

——话题作文“位置”训练导引

           杨妙新

一、话题材料:

一根钨丝,可能躺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又脏又臭,也可能被装在电灯泡中发光发热;同样是水,可能在下水道中浑浊地徘徊着、流淌着,也可能在滋润着沙漠里干渴的嘴唇;同样一个人,可能名垂千古,也可能遗臭万年:原因则可能是他们的位置不同,有人“锥处囊中”有用武之地而脱颖而出,有人则蜷伏于某种位置而备受压力或者压抑。

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无论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舞台是位置,观众席也是位置, 岗位是位置,角色是位置……你有时会坐错位置,有时不满位置而改变位置,你可能会失去你需要的位置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编故事,叙述事件;可以发议论,阐述见解。但是文章要有个性,要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二、快速审题

本话题的审题是要想清楚如下一些问题:①位置是什么?位置的变动意味着什么?②什么叫摆正位置?位置“正”与“不正”有哪些具体表现?③人们对位置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摆正位置?④怎样摆正位置?

“位置”,在词典上的含义有两个:①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对“人”而言,也叫“位子”或者“座位”。)②地位。从含义①来看,位置的特点是凡事物必有位置,那么一个人对“位置”的态度无非就是“安于位置”或者“不安于位置”,从而引发“位置”的是否变动,而“安于位置”或者“不安于位置”的原因就在于对“位置是否适合自己”的一种主观认定。从含义②来看,“位置”是一种地位,那么,位置的“变动”,不但会引起自身职责的变化和责任的变化,而且有可能引发“来自自己”和“来自别人”的不同评价,这就有了个“位置正与不正”,以及“人心正与不正”的价值评判。

在此基础上,我们沿着“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什么是好位置和什么是坏位置?”“位置的变与不变与情感和价值判断的关系”“位置正或不正有什么必要性危害性”等问题做全方位的思考,以形成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写一篇独具见解的议论文;或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铸炼,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来或形象或含蓄地你的思考和思想。

具体操作:

(1)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比如,①在“位置”前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定语性的“父亲的”“我的”“小人物的”等,诸如形容性的“合适的(舒适的)”“不得当的”“新(的)”“老(的)”“安于”等,诸如动做性的“摆正”“调动”等。②在“位置”后,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的故事”“的重要性”“的变迁”“的思考”等。通过添加,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感情倾向,可以从中选优。

(2)分析材料验证思考。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材料①,讲了位置的对于一个事物的重要性。材料②,讲了一个人要正视位置,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位置。可见我们的审题思路是正确的。

(3)深入思考细化认识。位置,既然意味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乃至一个人的地位高低,那么人们对位置的种种心态、种种表现就很值得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所以,我们审题时,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对待”“他的(他人的)一个怎样的位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或者思考”。比如,由于某一个人的职位升降引发了人们对他评价的哪些不同,引发了人际关系的哪些亲疏变化,从中可以折射出哪些世态人情。

三、快速立意

(1)对“位置高低”的正确认识。比如,位置在形式上有高低之分,在本质上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没有高低之别,“位高权重”是位置,“职位平凡”也是位置,是安于位置,还是不安于位置全在于你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 

(2)对“摆正位置与否”的感悟。比如,我们可以叙写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施展了个人抱负,成就了一番伟业的正面典型;也可以叙写一个人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或者贻笑大方,或者害人害己乃至身死国灭的反面事例;还可以在叙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

(3)对“他人位置变化”的态度。比如,可以叙写生活中面对他人职位升降周围人的一些态度变化,借以折射出一些人情世态,表达你的价值判断。

(4)对“错位现象”的辩证分析。比如,古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强调的是不越位,为什么为人经常引用?俗语“狗捉耗子,空管闲事”,批评的是那种“错位现象”,然而是否真的因为一无是处而应该被摈弃? 

四、立意误区

(1)把“位置”与“名次”混为一谈。虽然“位置”有高低,有次第,但是与“名次”有本质区别,这个由“名次”这个词的含义——依照一定标准排列的姓名或名称的次序——就可以看出。

(2)只罗列一些“位置”泛泛而谈。在话题材料的提示语中有“文章要有个性,要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等语,它提示我们本文在身体立意时要考虑到文章如何具有个性,如何吸引人、说服人和感染人。那么如果我们写记叙文,只做笼统的叙述或者泛泛的罗列,既没有波澜起伏的事件,也没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写议论文,既缺乏新颖、深刻、独到的见解,又只是简单地罗列各种各样的一些“位置”,文章必然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更谈不上个性,必然没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快速构思

(1)选定文体。

本话题,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两相比较,议论文容易写成,所以估计写议论文的人数会占大多数,那么,写议论文,就有点“竞争激烈”,要想“不泯然众人”而高人一筹的话,就得在论点的确立和论据的选择以及论证结构的选用上化一些工夫;写记叙文(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则相对较少,而且更容易达到提示语中“要有个性,要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等要求,但它也不是没有难度,作者必须考虑如何达到这些要求,选用那些技巧才能出奇制胜——技巧性更强。比如,写议论文,我们应该在说理时力求避免泛泛而谈,注意运用典型材料的对比映衬形成文章内在情感的跌宕起伏。写记叙文,我们应该通过一个具体的波澜起伏引人卒读的故事,记叙“特定的人(们)”“围绕位置”而“引发的种种思想和行为”,表达作者的独特感受,引发读者共鸣。


展开全文阅读
(2)谋篇布局。

我在前几篇指导文章里就如何写好文章的一些要求——诸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运用想象与联想表现主观色彩”“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文章要个性与创新”“写出人物的个性”,已经做了一些指导,这里侧重于围绕“写出事件的波澜”来谈谈话题作文——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

首先,什么是文章的波澜呢?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告诉我们文章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不要平铺直叙,见头知尾,也就是说文章要有波澜。文章的波澜,是使文章“可观”“赏心悦目”的重要手段,所谓“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浮沉,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奉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话,跌宕生姿,始终牵引着读者的情感,这就是有波澜,这就是波澜的无穷魅力。

其次,议论文可不可以形成波澜呢?

回答是肯定的,议论文同样可能形成波澜。以课文《伶官传序》为例,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然后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进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文章也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次,如何在叙事中形成波澜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两点:①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②要运用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等。我们认为话题作文是短制,相对来说,比较难于充分展示生活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因此,如何运用技巧来组织材料写出事件的波澜,就很值得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体会用两句话概括,就是“求反差逆折陡转,铸美文兴风作浪”,其中后一句是效果,前一句才是做法,即,要想形成文章波澜,只有写出事件前后环节(或者前后材料)之间的巨大反差,形成物理学上所谓的“势能”,使之形成逆折陡转,一旦下冲,那强大的动能就会生成文章的巨大冲击力。具体的做法是:我们可以借助“悬念设置、暗埋伏笔、铺垫渲染、先抑后扬、编排误会、妙用巧合、对比衬托、复沓回环、白描表现、着意讽刺、逆折陡转”等组材结构手段,认真地去谋篇布局,把特定的人们对“位置”的一些情感体验艺术而巧妙地加以展示,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独到认识。下边择要介绍几种:

①瞬间法,也叫瞬间场景法。如《包身工》,作者把搜集到的众多的有关包身工的素材,进行艺术构思后熔铸成包身工的一天,就避免了平铺直叙和冗杂拖沓,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兴味。                        

②转折法,也叫对比映衬法。如《范进中举》,吴敬梓着意刻画了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映衬,可以形成文章内在的情感起伏的巨大反差和读者的情感变化。

③倒叙法,也叫悬念设置法。如《背影》,开篇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点出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地叙写父亲的“背影”,在似乎毫不经意之间掀起感情之海的滔天巨浪,让读者同悲同喜,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④插叙法。如《故乡》,鲁迅在文中巧妙地穿插了对少年闰土和对“豆腐西施”的描写,使之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构成对比,引起读者或同情或批判或思索等情感波澜。

⑤夸张法。如童话《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就是用夸张法,以“新装”的有无,来调动各方面各阶层的情感,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始终具有牵动读者的神经。

⑥误会法:如《驿路梨花》,前后七写“助人为乐”,其间悬念迭起,巧设误会,“似是而非”,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⑦ 巧合法。如课本例文《鸡毛信》,安排了很多“巧”和“不巧”,双虎给游击队送信,“不巧”遇见敌人,由喜转惊,文章顿生波澜;又“不巧”,被带回蒋军队部,任务完不成,双虎由惊到急,文章又生波澜。被安排在灶房,是“巧”;被派去村里担水,走出看守严密的营房,是“巧”; 骗过村口的哨兵,溜到村外,“取出”藏着的信件,是“巧”,主人公的情感由紧到松,读者的情绪也渐趋平缓。最后,正当主人公跑上了山,坐下休息时,突然身后传来枪栓声和喝令声,主人公由急到吓,文章再次掀起情感狂涛,把主人公和读者同时放松了情绪在次抽紧到近乎断裂的状态,最后告诉我们,原来是游击队的,多巧,不用找了,转惊为喜。这个故事真是一波三折。

    ⑧抑扬法:如《荔枝蜜》,杨朔的本意是要赞美勤劳的蜜蜂,开头却说自己不太喜欢蜜蜂,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给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美感享受。 

我们在构思本话题的作文时,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运用一种或几种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六、快速选材

    (1)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①奥运冠军刘翔,原本是个跳高运动员,业绩平平。后来被别的教练选中改学跨栏,结果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成名。可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多重要。

②金庸先生是一名武侠小说家,曾被聘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五年以后金庸辞去了这些职务,被认为是明智之举,因为它结束了一个“错位”。

(2)从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中搜寻典型材料。

①历史上有个“毛遂自荐”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位置很重要,主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位置尤其重要。毛遂勇于自荐,并尽力争取到了“出使楚国的使者”这个位置,才有机会向主公平原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在青史上留下了这一段美谈。

②皇帝的位置怎么样?皇帝的位置决定了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皇帝若置国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样放纵个人的爱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比如,唐僖宗李儇嗜好骑马、斗鸡和蹴鞠。他还多次勒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宫陪他击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为封疆大吏。比如,宋徽宗赵佶作为皇帝,在位25年,对内忧外患不用心思,任由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自己则好做文人雅士,工书画,通音律,也善填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最后落得身死国灭。比如,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山校,不“祖法尧舜,宪章文武”,却去学鲁班,学喻皓,学李诫,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哪管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宦官魏忠贤误政弄权?再比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语)的唐玄宗,不能坐好自己的位置而误国殃民。 


展开余文
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毅然挂印归隐,是因为彭泽令不是适合他的一个位置。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带给千古读者多少感动。当年诸葛亮位极人臣,德高望重,身怀三顾之恩,肩负刘备托孤之重,处于这样特殊的位置,从主观或客观方面都别无选择义无反顾地必须承担起北伐曹魏统一中原的大任。陆游则不同,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虽然职低位卑,虽然也怀抱着为国献身的强烈愿望,却一再遭到投降势力的排斥和打击,在官僚集团中,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偏又喜欢以诗鼓吹抗战,抒发忠愤之气。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居然能于这样窘迫尴尬的处境中,不知自忧,反以《出师表》自期自许,心里依然担负着国家兴亡的伟大责任,不在其位亦谋其责,知其不可而为之。

⑤《简•爱》里有简•爱对罗切斯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我们穿过坟墓从上帝面前经过时,我们是平等的。是啊,位置只是地理上的差别和世俗的定义。

⑥歌德,在10岁时十分想当一名杰出的画家。为此,他整日练习作画,但是画技没有太大的长进。20岁时去意大利游历,看到了当时许多伟大画家的作品,他顿时醒悟——也许自己花一生的时间也无法达到那个高度,于是毅然走出了为自己圈定的画家的位置,转向文艺创作,最终成为一位响誉世界的大文豪。

⑦音乐大师贝多芬在由五线谱组成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创作了不朽的《命运交响乐》,成为一代宗师;画家达•芬奇在由颜料与线条组成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创作了旷世之作《神秘的蒙娜丽莎》,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文字组成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创作了被人传诵的《飞鸟集》,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都是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塑造了人生的丰碑。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名言警句等。

①人们常说:“树挪挪死,人挪挪活。”位置的改变并不可怕,一个人有时候还真得变变位置。  

②俗话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个位置是不适合你,那么何不去换个适合自己的新的位置呢?

③“越俎代庖”,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它劝人安心本职,不要越位。

④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明“谋政”是以“在其位”为必要前提的;而 “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 等熟语则是说一些人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描写了一些古代“仁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明位置不同,“忧”“乐”不同,人的品格高下也不同。

⑥苏轼《题西林壁》有诗句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位置影响一个人对事物作出的判断。

⑦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有句经典的评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说明位置不同,需求不同。

(4)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公园的鹅卵石路上每天来来往往许多人。一颗不甘被人类日夜践踏的小石子,立志要离开自己的位置,它在别人每次践踏的时候都使出了全力,在不断地蹦离原来的位置,终于有一天它如愿以偿,永远离开了原来十分讨厌的地方,滚入了河心——人踩不着,阳光也照不到的地方。

②生活如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还在四处巡寻以确定自己位置的时候,它已经要燃烧殆尽了。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鹿鸣草原,狮吼山林……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的地盘,我作主。”

④天空中是闪烁的明星,高高在上;花坛中是盛开的奇葩,香艳动人;海洋中有无敌的鲨鱼,威猛无比。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这一席之地,人才能发展壮大。

七、快速拟题

(1)记叙性的作文题目

《平衡的位置》《锥与囊》《卫冕》《寻寻觅觅》《处心积虑》《排名不分先后》《对号入座》《合适不合适》《用武之地》《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谁让我是个百姓呢》《为什么我不是局长?》《换位》《假如你来做做?》《角色定位》《位置就是距离》《倾斜的人生》《我想当回家》《我还是我》《我心依旧》《普通一卒》《平凡》《伟大》《位置咏叹调》《局外人》《心灵的位置》等

(2)议论性的作文题目

《锥与囊》《错位一下又何如?》《倡导换位思考》《不要“越俎代庖”》《寻找人生的坐标》《可叹的位置》《寻找自我》《不要叫位置迷失了我》等

八、触类旁通

本文介绍的审题立意构思诸方法,特别是写出事件波澜的一些技法,都是写作中比较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我们以后可自己多做些练习,以有效地培养自己写人记事的能力。本文中涉及的话题和材料,则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这样一些相关的话题:“选择”、“自我” 、“抱怨”、“崇高与庸俗”等。

九、范文点评

小丁的困惑

海门中学 徐云东

(一)下午四时。某机关办公室。

“老张,明天赵局长的千金出嫁,你准备送多少贺礼?”老姜似乎漫不经心地问。

“没有十张老人头,恐怕你拿不出手吧。”直性的老张脱口而出,头也不抬,继续看他的“都市生活”报。

闻言,老姜点了点头,似乎心里有了谱了。

“哎哟,一千块?太多了吧?不就是……要送那么多?”一旁的小丁,可犯了傻。

“年轻人啊,现在的行情你还不懂!少了这个数目,你拿不出手的。再说,钱财身外之物,要学着洒脱一些,不要看得太重。”老姜看着小丁猴急猴急的样子真诚地做着开导。

小丁可是一个非常重情义和要面子的人,但是由于刚参加工作才三个月,又是从农村来的,读大学的钱还是借的没有还清呢,现在到哪里去想法这一千块钱呢。所以眼巴巴地等着下班。

下班了,老张老姜都走了,小丁开始给城里的一些同学、朋友打电话,终于凑成了,就奔出办公室,踩着一辆单车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的跑,把钱一一取了回来,然后才安心地在宿舍吃方便面,时间已经是九点多了。

(二)次日晚六时。某宾馆赵局长女儿的婚礼上。

“赵局长,恭喜您!”老姜举着酒杯代表科室第一个去给赵局长敬酒,脸上堆满了微笑,并且从不喝酒的他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引得局长连说了两个“好”。

“赵局长,祝您早日抱外孙。到时我们再来喝你的喜酒!”老张也不甘落后,脸上也堆满了微笑,去给赵局长敬酒,很仗义地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赢得局长连声说“一定一定”, 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小丁想去,但是看看敬酒的人一拨一拨的,自己插不上,只得作罢,心想:城里人喜事,场面就是不一样,高朋满座,宾客盈门,那么铺张,那么热闹,到处是笑语,到处是杯响。今天真是大开了眼界,于是乎昨天已经历的烦恼和未来将面临的危机似乎都不重要了。

(三)一年后的某天上午八时。某机关办公室。

“小丁,听说昨天赵局长的外孙满百日,你送了一千块?”老张问刚进门坐定的小丁。小丁有些难为情,因为昨天他们两位不在就自个而去了,没有商量。所以含糊地答了一下,心想,幸好“没有十张老人头,恐怕拿不出手”的话,我还记得,办事没有离谱。

“年轻人到底不知世事,你以为赵振山还是局长?”看见小丁有点困惑,老姜(不,此时该称呼姜科长了,半年前赵局长力排众议提拔了他)也忍不住说了一句,“昨天的场面一定很冷清吧?”

小丁很吃惊,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难怪姜科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改口赵局长为赵振山了,难怪昨晚的场面比去年冷清多了,连据说去年送了双倍“贺仪”的老姜和声称“再来喝喜酒”的老张也都没有去。

姜科长到新局长那里汇报工作去了,老张继续看着报纸,留下小丁一个人在位置上发呆……

【点评】本文的下列两个优点特别突出:①立意正确,结构紧凑。文章用三个片段,借赵局长的位置变迁,刻画出了老姜老张之流的丑恶嘴脸,揭示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不良心态,及其对善良人性的毒害,具有警世之意。②对比映衬,逆折陡转。文章中老张老姜他们的做法和小丁的做法前后都具有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既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示,增加了对人物的道德审判力量,又使文章具有了内在的情感波澜,从而增强了它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05/11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求反差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写岭是岭写峰是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