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835
标签:
教师随笔
乱世英雄吕不韦?
==================================
看到“乱世英雄”这个词,我总会想到蔡锷与宋教仁、顾准与张志新,从没想到把吕不韦与“英雄”连在一起。
吕不韦是个什么人,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而孔子所谓的“闻者”,又是什么意思呢?查一下《论语》就可以知道:“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表达,“闻者”就是那种看上去满脸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完全不择手段而且还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人。所以经学家马融读到这里直接批注:“此言佞人也(这说的就是奸人)。”
象吕不韦这样的“闻者”或“佞人”为什么会被认为是英雄呢?原因是汉语里的英雄有两种不同的标准。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英雄的一个版本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而另一个版本则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也就是说,要做英雄并不复杂,只有才也可以,只有德也可以,德才兼备的当然就是双料英雄了。按这样一个定义来判断,吕不韦的“勇武”虽不过人,但经商投机的“才能”确实过人,自然也可以归入英雄行列。
这一发现着实令人激动:依据这样的标准,我们的历史马上可以全面改写,我们的民族将变成一个充满英雄的民族!我们不但有“乱世英雄吕不韦”,还有“乱世英雄商纣王”、“乱世英雄秦桧”、“乱世英雄袁世凯”、“乱世女英雄叶赫那拉氏”......数不胜数!我国将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会成为世界上英雄最多的国度!
有人也许会问:你怎么能肯定外国就没有这么多英雄?因为西方对“英雄”的理解与我们不同,看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就知道了:hero:person who is admired by many for his noble qualities or his bravery.英文里的“英雄”显然取决于人的高贵品质或勇敢精神,决非“有才便是英雄”,因此,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象我们这么多的“英雄”。
由才能决定“英雄”的汉语解释方式可以想到很多:“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乃至于“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当年“煮酒论英雄”的曹孟德大规模招贤纳士,至今仍传为美谈,其著名广告语便是“唯才是举”,——不论德行如何。当然,曹操身处乱世,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下,礼乐崩坏,丧失道德标准也是很自然的,不必对他过多地苛求。但类似的成语或俗语会在我们的土地上层出不穷,流传千古,是否也会从某个侧面显示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里,包含了太多的功利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今天仍旧被许多人认同和接受,吕不韦这样的“闻者”才会成为“英雄”。
顺便说一句,听说这两年街头巷尾又流传出新的俗语:“不管白鼠黑鼠,不被猫抓住就是好鼠。”
标签:
教师随笔
乱世英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谈句子中的提承关系(转)
下一篇: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关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