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8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的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及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思想与生活。

教学设想:启发参与,适当分析,强化朗读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板书: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我们初中学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

    《关雎》、《蒹葭》。(唤起学生回答,回答不出,老师再说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

  (让学生试背,学生背不出,老师作记忆唤醒,一般不作全文背诵,几句作唤醒就行)

  2、不应该陌生,那关于《诗经》,我们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诗305篇;

   • 原来叫《诗》或取整数叫《诗三百》,汉后被奉为经典,称《诗经》;

   • 其中诗歌分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常识引导学生回忆,不作过分展开。如果课堂回应比较热烈,应对学生肯定激励,并就上三点对《诗经》基本常识作强调。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爱情是千百年不衰的话题,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氓》来感受另一类的爱情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感知诗作,引导思考,朗读品味

   1、引导

         老师引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诗作。

         大家刚才一起回忆了初中学过的《诗经》课文,《氓》这首诗首先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句式什么特点?也是四言句。不同的是章节多了,共有六章,似乎是长了,但从它的内容,几乎讲述了一个女子一生的故事,而又讲得那么细致生动,它又是非常精炼的。 

    下面,大家随着录音来感知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作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它是如何来展开,写了哪些人物,人物又给了大家什么印象?

   2、播放录音,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3、学生讲述初步感知:

     老师提问题:整首诗已做初步的感知,下面大家来说说诗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基本情节?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这首诗通过“我”的人称来叙述,讲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 全诗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恋爱(第一、二章)—婚变(第三、四、五章)--决绝(第六章)(板书)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感知全诗,请大家注意情节发展各部分的感情基调。

   4、分章提示,逐章朗读

     •第一章,提示氓、蚩蚩、匪、即、顿丘、愆期、将等字词音义,“秋以为期”的句式特点(“以秋为期”的倒装)。

       问题:这一章从故事情节来说处于什么阶段?人物给人什么印象?感情基调如何把握?

       学生回答,要点:写“我”与“氓”开始接触到进入恋爱。“我”是真诚纯朴的;“氓”是“蚩蚩”的,一付忠厚的样子。

       感情基调应该是热情幸福的。

       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

     •第二章,提示垝垣、复关、载、筮、咎、贿迁等字词音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翻译。

       问题:这一章又处于什么阶段?人物又给人什么印象?

       学生回答,要点:写“我”与“氓”由热恋而进入婚姻。本章突出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足见“我”用情之专、思念之深。

       感情基调同样应该是热情幸福的。

       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

     •第三章,提示沃若、于嗟、桑葚、说等字词音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翻译。

       问题:这一章为什么提到桑葚,又提到斑鸠?本章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感情基调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要点:提到桑葚、斑鸠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桑叶沃若,用以喻女子青春好年华,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由眼前物引起对男女情爱的感慨,这是兴的写法。本章是恋爱到婚变的一个过渡,在感情基调上出现了突变,透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

       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


展开全文阅读
      •第四章,提示陨、徂、三岁、汤汤、帷裳、罔极等字词音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翻译。

       问题:这一章又如何来理解桑葚,写的又是什么情节?

       学生回答,要点:比兴手法的运用。情节是婚变。基调是怨。

       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

      •第五章,提示靡、夙兴夜寐、咥等字词音义。

       问题:这一章如何来表现人物,写的又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要点:突出“我”与“氓”的对比,刻画了人物,显示氓的本性,也揭示婚变原因。基调是怨恨、沉痛。

       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情感基调。

      •第六章,提示隰、泮、总角、晏晏等字词音义,注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两句的翻译。

       问题:如何理解“淇则有岸,隰则有伴”及“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何把握本章感情基调?

       学生回答,要点:前者是比的手法,用淇水有岸,漯水有涯来反喻自己愁思无尽;后者是觉醒后的决绝。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

三、再次感知全诗,集体朗读全诗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

    1、全诗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运用比、兴手法来使语言形象生动,进一步丰富内涵;运用对比手法,包括“我”“氓”对比及人物自身前后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课余背诵全诗。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的教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人大教授张鸣:大学已经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