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40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晨读材料二十二(网友来稿)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八周 星期一

      哲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绝句》

      【解读】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兵败后宁死也不肯逃往江东的项羽,讽刺逃往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题王维兰关烟雨图》

      【解读】言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感情、形象兼备。原文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解读】人分别三天以后,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他。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待:看待,对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解读】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作者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尚:尚且,还能。

      诗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①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②江渚③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①淘尽:荡涤一空。②渔樵:渔父和樵夫。③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价《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咏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成语

      师出无名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在楚怀王面前立下誓约:谁先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谁就当秦王。后来刘邦利用计谋绕开了秦朝的主力军队,从小道攻入了咸阳,而项羽虽然军力强大,但由于遇上秦朝的主力,后进咸阳。但项羽倚仗兵强马壮,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并让刘邦到人烟稀少、道路险阻的巴蜀去。同时,他又派人给他以前所拥立的楚怀王一个虚设的尊号,即义帝。后来又嫌义帝麻烦,暗中派人杀了他。

      项羽的行为激起各路诸侯王的不满。刘邦后来领军到了洛阳,新城三老董公对汉王刘邦说:“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意思是我听说顺德的人昌盛,违背道德的人灭亡。出动军队没有正当的理由,做大事就不能成功。随后,他就劝说刘邦说:“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德行,而项羽违背伦理道德,杀了他的君王,您乘此率军征伐,兴的是仁义之师,一定能战胜项羽。”

      后来,刘邦多年苦战,终于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出自汉•班固《汉书•高帝》)

      【释义】师出无名:出兵打仗而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事没有正当理由。师,军队。名,名义,指理由。

      素材

      ◎“批评”格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论语•里仁》


展开全文阅读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春秋)子夏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

      ——(三国•魏)王粲《仿连珠》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唐)韩愈《原毁》

      告我以吾过者,吾师也。 ——(唐)韩愈《答冯宿书》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唐太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谏者,福也;谀者,贼也。 ——(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

      豁然大度,从谏如流。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

      ——(三国•魏)王肃编《孔子家语》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鲁迅《写在〈坟〉后面》

      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 ——鲁迅

      不满是向上的年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前进。 ——鲁迅

      不闻其过,患之大者。 ——(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

      见人之过,得已之过;闻人之过,得已之过。 ——(宋)杨万里《庸言》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

      革命者决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们敢于明言。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

      事例精选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厉王暴虐,国人公开指责他,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小巫,让他们监视背后指责他的人,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立即杀了指责他的人。国内再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色示意。厉王非常高兴,召公认为这样做是堵住百姓的嘴,它比堵塞河道还要危险。河道堵塞了,一旦决口泛滥,死伤的人一定很多;对待老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道的人总是疏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他们,让他们讲话。人民能够自由讲话,政治的成败就能够显示出来,就可以实行善政,防止弊政,这样一来才能使衣食财物大大增多。人民在心里考虑好了,然后从嘴里讲出来,最后付诸行动。他警告厉王:“如果把人民的嘴堵上,就不会有几个人拥护你了。”厉王不听,于是没有人敢发表意见。过了三年,大家一起反叛,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轻时,凶狠霸道,是地方上的祸害。义兴水里有蛟龙,山上有猛虎,一起危害百姓,人们称之为 “三横”,而以周处最凶。有人鼓动周杀猛虎斩蛟龙,实际是指望三横只留下一害。周处就刺杀猛虎,又下水去斩蛟龙。蛟龙在水里一会儿浮一会儿沉,周处追了几十里,经过三天三夜,乡里人都以为周处死了,他们互相庆贺。结果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得知人们庆贺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有了改过的愿望。于是离开家去寻找二陆兄弟,他把实情告诉陆云,表达了想改过自新的愿望,但是又担心自己已虚度了年华,怕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告诉他,古人认为早晨明白了道义,即使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并且鼓励他,他还年轻,只要好好努力,还会有前途。周处于是不断自励,改正过错,终于成了国家的忠臣,父母的孝子。

      隋炀帝不喜人谏

      隋炀帝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生性不喜欢人提意见,如果是高官厚禄的人以进谏来获取个人的名声,我更不能忍受。至于地位低下的人来进谏,我虽然能够忍耐一时,最终还是要将他杀掉。”

      唐太宗提倡当面提意见

      唐太宗认为,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就需要根据别人的意见来改正缺点,提意见的人没有过错。他要长孙无忌等人当面指出他的过失。大臣们却以看不出他有什么过失来搪塞。唐太宗就说长孙无忌:“你懂得避嫌疑,回答问题又快又好,自古以来像你这样的大臣也很少。但是带兵打仗就不是你的长处。”接着又对其他大臣一一加以评论,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周昉改画稿

      唐朝著名画家周昉擅长佛道宗教画、人物肖像画。唐德宗曾经命令他画章敬寺的壁画。

      他全力以赴,甚至在睡梦里也进行艺术构思。画草图时,他撤去帘幕,以便百姓观看指点。章敬寺紧靠京城闹市,各阶层人士来往不绝,大家争相观看画稿,边看边议论,有称赞其妙处的,也有指出其不足的。周昉在旁虚心地听取意见,不断地修改。经过一个多月。画稿越改越好,以至很难挑出不足。当这幅画画成后,人们无不赞叹,认为是第一流的作品。

      邓小平灭烟

      1988年3月25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坐在台下的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发现主席台上的邓小平在抽烟,他想起“会场内不准抽烟”的规定,就在纸条上写了“小平同志,请不要吸烟。”让工作人员递了过去。邓小平看到纸条后立即熄灭了手上的烟。

      文言

      后羿射箭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地。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选自苻朗《苻子》)

      【参考译文】

      夏王让后羿对准一块一平方尺大小、靶心直径为一寸的兽皮箭靶射箭。他对后羿说:“你射这个靶心,射中了,就赏你一万金;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千里封地。”后羿听了面色变化不定,红一阵,白一阵,呼吸异常急促。就这样,他拉开弓瞄准了靶心,第一箭射出去,没有射中,再射一箭,又没有射中。

      夏王便问傅弥仁:“这个后羿呀,平常射箭,百发百中,可是这次跟他定了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这是为什么呢?”傅弥仁回答说:“像后羿这种情况,欢喜与恐惧的心理成为他的灾害,万金的赏赐成了他的祸患。如果一个人能够丢掉欢喜和恐惧的矛盾心理,祛除万金赏赐的私心杂念,那么,普天下的人们便都能成为不输于后羿的射手!”

      【文意提示】

      射箭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如果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患得患失,精力分散,必然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事情就很难做成功。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晨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晨读材料二十一(网友来稿)
下一篇:语文晨读材料二十三(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