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12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图形分析法试探(必修)
徐  潋

 (四川泸州二中)

中学语文教学图形分析法就是指师生在熟悉课文后,中学教师用图案尤其是以几何、函数或力学等图形作为教学分析的思维框架,以及赋予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而组合的板书图形,这样逐步地进行文章的内容、线索、情节、结构等教学分析。这属于教学方法之一。它的特点和作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李德毅2

(一)有动与静的默契配合。静指图形板书;动指教学分析过程。简例:在说明观

察笔记等中都要讲到观察点即俯视、仰视、瞰视、环视几个角度,则可以用以下列四类图形分别代表。这是最简单的图形分析教学了。

(二)图形板书具有多种功能。在现有黑板板书的教学条件下,它与幻灯教学(不等于电化教学)相配合,有扬长避短的作用。图形板书灵活方便,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随时变更图形,这有利于教学,但不具有固定性和保存性。这样比传统教学分析只写段意和中心来说,图形分析教学具有其优越性。

(三)以少聚多。图形板书有“集成块”的作用。课文的主要知识,可以通过它更集中地进行形象地分析,教师(施体)学生(受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下图所示。(四)具有严谨性。学生根据图形所示的内容,随教师的分析而积极思考,更有利于

理解问题。因为在教师分析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思维在教师形象地分析中会产生积极的活动。

(五)对学生的实用性。从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教学规律来看,锻炼和培养学生图文并茂的思维,间接地有利于现代教育工作。



以上可知,中学语文教学图形分析法并没有完全排斥图示法,符号法在其中的合理性的使用,它们还具有利因素。所以,下面就语文与写作的内容以几何函数等图形作一两个例子来分析,从而说明问题。

(一)在文学创作中,读者——作品——读者及其人类、自然、意识形态的内外关系怎样?众说纷纭,长篇大论涉它,也难以一下子认识了知。学生也常问这个问题。笔者则用下面图形表示并简叙述如下:

a作者(1)感智生活(4)自然、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创作出作品(语言本体)

b读者(阅读群体认识主体)(2)在阅读作品(3)后,进一步衍射出更广抽生活和意识范围,并且以读者主体(2)中分离出来,成为认识的主体(6)瞰视全方面(5)包括其中的作者、读者成了被认识的主体的(2)和自然、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作品的艺术力就在这分离——瞰视——感应过程中体现出来。

这说明分离——感应的强弱体现出艺术力的大小和轻重。从另外的角度说,作品的艺术力(包括审美价值)不是某一个认识主体就能感知尽的。

从这个图形的分离中,可知文学创作中几者的关系,也可见图形分析是形象生动的,是容易被接受的。

(二)下面我们根据内容逐步的分析《琵琶行(并序)》一诗的结构特点。

a主客(1)共饮分别“无管弦”(音乐)而出场,忽闻琵琶声(音乐),琵琶女出场(2);可见主客与琵琶女的相见是音乐作媒体(Y轴虚线)的,这就是线索(Y轴)——“琵琶”。

b从而,琵琶女第一次弹奏和自叙(Y轴之(2))为主要内容,则主人产生了同情——第一次共鸣(O点),这是作者的角度产生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原因是主客需要音乐解闷,而琵琶女自贱才自叙之由的补充的(X轴上方)。

c既然有同感——“何必曾相识”之因,从而主人也有自叙之由(X轴下方之(1))。这在后面则为主要内容(为实践)了。主人作“琵琶行”,是琵琶女续弹——主人再感叹——同感(第二次更进一层了,因两人有同样的命运。

如以题目及其并序补充出来,全诗的前后的详略更加平衡协调,侧重点恰当,全诗结构浑然一体(见(1)(2)虚线,以X、Y轴对称说明)。

(三)我们以《促织》(小说)一文,看一看分析法的应变情况。

a师生熟悉课文后共同完成。

b曲线中(a)(b)(c)分别为三次波澜。情节的发展而为线索(X轴),且表现人物形象(故事且置于大背景之中)。

c先分析结构,再分析艺术特色(1)(2)(3(4)。

(四)再如,《秋夜》(鲁迅)的结构图形,可以设计如下:

众所周知,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枯燥无味,所以,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图形分析法也不例外,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运用,往往与其它方法相配合。师生在熟悉课文之后,教师据内容制出相应的图形(抽象)(不是任何课文都是如此),然后逐步的分析课文(学生形象的感知),这才会取得较好的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效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10月出版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试论诗歌作品的修改及其原因(原创)(选修)
下一篇:略谈诗歌的构思(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