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55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形象化的语言,由此感受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预习目标 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行道树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行道树作用的认识。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的风格。

张晓风散文创作

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7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上黑板书写重点字词,对于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请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老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三、朗读练习,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创设氛围。  

2、欣赏完了文章,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帮老师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讨论后明确:本文主要是在写行道树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她富于牺牲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3、散文中有中心句,你能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吗?关键词是什么?  

(提示:先速读课文将文中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再比较,看哪一句最能概括主旨。)  

学生自由回答后明确:“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道行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做贡献而快乐。  

例:①、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②、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③、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5、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  

四、质疑探究,深入理解

1、文章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种手法,我们可以称它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那么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哪些地方相似?  

①   两者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   两者都为他人放弃安逸的生活。  

③   他们的选择都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  

④   他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综上所述,作者用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这是非常贴切的,行道树身上浓缩了奉献精神的精髓。

五、课外拓展

1、请用精彩的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例:①行道树,你守得住清贫,忍得住痛苦,受得住寂寞,你是我的榜样!  

②行道树,你的存在尽管只是悲凉的点缀,但是城市因你而精彩。  

2、本文中张晓风写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物,实际上是赞美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精神,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人们经常赋予他某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同学展开想像,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自由发言。  

① :小草,她,坚韧、顽强、执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 :蜡烛,明知道自己会烧光,却仍然要点着。也有一句古诗,可以说明这一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③ :还有蜜蜂,辛勤采蜜,为人类服务,自己的寿命却很短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④:还有牛,辛苦地耕田,为农民服务,很勤奋,能吃苦。鲁迅先生曾这样说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  

⑤:路灯,孤独、寂寞,却给别人方便。…

3、行道树,蜡烛,牛、蜜蜂、路灯、他们的这种牺牲精神是什么精神的体现?象征了什么样的人?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学生举例:(如:清洁工人,白衣天使,教师、科学家、航天英雄、士兵、公安干警等。)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相关内容

2、仿写练习  

   例: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要为自然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行道树

                                             张晓风


展开全文阅读
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

行道树---------原始森林的同伴

                ---------沉浸在夜生活欢乐中的市民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吗?还记得第一次被老师提问的感受吗?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好在哪里呢?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现在请大家来阅读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了文章的真谛。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上黑板书写重点字词,对于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请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老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2、思考: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四、探究学习

1、课文从详略上看,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提示: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2、在这两件事情上作者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一样的吗? 

讨论后明确:不太一样:第一次他见到的是一幅硕果累累的画面。所以体验到的情感是: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二件材料,写他第一次见到孵化的小鸟,感觉比较复杂,一开始是一阵惊喜,但接着,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3、通过以上两种的情感体验,你认为作家周素珊所说的“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五、研读赏析

1、“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一下它们的位置? 

提示: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2、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提示: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学生只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六、拓展引申

1、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视时间而定,约安排3~4人次)

2、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讨论:略)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八、作业

1、完成同步练作业本相关练习

2、以难忘的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周记。

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1、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美好)真奇妙。

2、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       (新奇,难看)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童趣》(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理想(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