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16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炎黄子孙向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集中表现在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上。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一切,总会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尽管“她”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仔细品读课文不难发现“浓浓爱国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的:
一、借“枣核” 抒爱国情
《枣核》一文结构精巧。作者由旧时朋友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置悬念:用途蹊跷。旧时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真正原因。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了一起,把旧时朋友的心和故土祖国连在了一起。这几颗“不占分量”的枣核来自故国家园,是“原装正宗”的,在旧时朋友的心中就是故乡故土。几颗普通平常的生枣核虽种在异国他乡,却寄托着“她”浓厚的爱国情。
二、优美的环境和如意的生活 衬爱国情
课文除了借用枣核抒发自己的思乡爱国情之外,作者还通过对旧时朋友在美国生活的优越、家庭和事业的如意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心上”的地位。旧时朋友的住处是“美丽的小城”中的“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环境优美,面山临湖,家有花园,新式设备应有尽有,子女事业有成,一切都很如意,按常理应该乐不思蜀,“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短短几句说明她并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她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三、直抒胸臆 表爱国情
课文叙事朴实,用看似“实录”的笔法记叙谈话的经过,不加修饰,朴朴实实,把旧时朋友的思乡爱国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读来如闻其声,如闻其人。如“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像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这“心上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都有了”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年,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些朴实的描写,真情的诉说,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想“家”了。真是: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拳拳赤子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忆读书(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
卖炭翁(沪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