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469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会更扎实》(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要任务。有的的老师认为,语言积累不就是让学生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只要学生能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花了很大的功夫,结果了只能是事半功倍,记不牢。其实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夯实积累,理解是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尽管是一个词、一句句子,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才可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积累才能更扎实。
请看《春》教学实录片段: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
师:感受很深,想像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 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
生: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像,万般喜悦。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像、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生(齐):正是这样。
师: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像。
(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
……
案例分析:1、适当引导让学生理解了,积累就会更牢固。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有的老师把语言积累视为课外的任务,这是错误的。因为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样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所以老师在教课文时,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时,老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了,感悟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记牢了,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如案例中老师教《春》这篇美文时,不是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从文中去找根据,说说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快乐地学习,不用老师说,学生就明白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春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单调的语言,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优美的词、句子,当然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中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更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心理学上说,对某一事物如果理解了,就会由此联想或想象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会促进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加深对某一事物的印象。如案例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生动有趣的描写后,进行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当老师请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时,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他们的发言让老师拍手叫绝。后来学生更是喜欢上了这篇文章,津津有味地朗读,将春天的一切魅力都印在了自己的心中。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仅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语言积累得更扎实、更牢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文中引用教学实录来源: (http://www.xinyuwen.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10/20051004154840606.doc)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在理解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骆驼寻宝记》(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