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454  
标签: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会更扎实》(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要任务。有的的老师认为,语言积累不就是让学生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只要学生能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花了很大的功夫,结果了只能是事半功倍,记不牢。其实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夯实积累,理解是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尽管是一个词、一句句子,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才可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积累才能更扎实。

请看《春》教学实录片段: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  

    师:感受很深,想像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  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

    生: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像,万般喜悦。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像、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生(齐):正是这样。

    师: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像。

    (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

……

案例分析:1、适当引导让学生理解了,积累就会更牢固。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有的老师把语言积累视为课外的任务,这是错误的。因为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样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所以老师在教课文时,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时,老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了,感悟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记牢了,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如案例中老师教《春》这篇美文时,不是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从文中去找根据,说说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快乐地学习,不用老师说,学生就明白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春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单调的语言,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优美的词、句子,当然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中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更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心理学上说,对某一事物如果理解了,就会由此联想或想象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会促进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加深对某一事物的印象。如案例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生动有趣的描写后,进行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当老师请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时,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他们的发言让老师拍手叫绝。后来学生更是喜欢上了这篇文章,津津有味地朗读,将春天的一切魅力都印在了自己的心中。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仅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语言积累得更扎实、更牢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文中引用教学实录来源: (http://www.xinyuwen.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10/20051004154840606.doc)

 
标签: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在理解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骆驼寻宝记》(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