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阅读:901
标签:
教学反思
不妨把名著导读变成名著教读(人教版必修教学反思)
不妨把“名著导读”变成“名著教读”
新课程设置了“名著导读”部分,目标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时代文化,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目标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至关重要,且这种设置有明确的指向,和文本中的“阅读部分”是相并列的。但是由于“导读”中一个“导”字,使得这部分内容处境尴尬。虽然教材有明确的线路,分成了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思考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案。可是总是不尽人意,当然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的分配不够。学生的学习往往很紧张,虽然新课程把自由个性、主体要求给了学生,但学习的繁重还是不可避免,因而从时间上还是不能有机分配,学生不会把时间放在厚重的名著之上。
二是名著的内涵太深。名著大多跨越时间长、空间广,内容主体涵盖宽,虽有前面的“介绍”和“分析”,但作为一部名著,经典往往和凝练相应,学生还是不知从何读起的,因而出现“读”与“不读”没有很多差别的现象。
三是老师的态度听之任之。一方面老师强调名著的重要性,认可名著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思维方式、时间的紧张、课程的压力使得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是亦步亦趋,完全有学生的兴趣去完成,导致学生的“读”也是流于“表面化,浅薄化”。
种种原因使得名著的“导读”名存实亡,新课程的要求只能是不了了之。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应该一个字“变”,就是“敢于创新”,老师的“变”至关重要,“变”的核心就是变“导”为“教”。怎么“变”可以注意几点。
首先要老师从理念上更新。一个老师没有新观念是不会有勇气的,老师要有“名著意识”,不能老是一心只看着文本的“阅读和教学”,认为上完了几篇文章就一了百了,要培养学生的“名著意识”。奥地利的茨威格就说过,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向善的力量。其实我们读巴金的《家》不也是同样让我们的学生产生一种对恶的痛恨吗?脑海中有了“名著意识”才能产生“名著愿望”,也就会变成一种的自觉的需求,因而老师的观念是“变”的前提。
其次是老师要大胆引领,要敢于在课堂上让名著有位置,让名著走进课堂。比如我在教记叙文描写人物时就把《家》中写梅表姐的文字放进来,特别是写梅“额上那一条使她的整个脸显得更美丽更凄婉的皱纹”这一句,进行了分析,并且说在《家》中这句出现了多处,在梅出现之时、微笑之时、痛苦之时、死亡之时都写到这一句,我让学生想想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了解写人的魅力所在,还进一步说明文学作品的美在哪里体现。这样一教,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什么是文学之美,从而学生就能很好理解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睛,《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眼泪,巴金笔下自己的心痛”了。
再次是老师要敢于在时间上投入到名著上。名著含义很深,涵盖时空之广并非一蹴而就的,因而时间是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有效的手段。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没有效率的,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故事的浓缩版”。当然时间的保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讲的时间是与效率分不开的,并不是时间的无限制放大;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冲淡文本的解读,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而老师要有计划、有章法、有重点地去教导,可以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重点篇章和章节介绍相结合”,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最后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名著虽然很深奥,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陌生的,新课程设立的十部名著有很多同学都是读过了,而且这些同学一般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的。如果老师一概而论就会让“读过了的”觉得“无趣”,“没读过的”觉得“无果”,因此老师要充分调动这种现有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这种个人兴趣上升到集体的兴趣,可以先调查,知道学生那些读过,那些人没读过,那些地方兴趣大,那些地方兴趣不大;然后再让读过的同学找出他们的兴趣点并形成文字,与没读过的学生交流,这样一方面读过的同学增加了新兴趣点,另一方面没读过的同学找到了兴趣点,慢慢地个性变成共性,“集体兴趣”就出来了,当所有学生的兴趣都上升了的时候,名著的味就会出来,老师再加以点拨,真可谓是画龙点睛。
走进名著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老师的使命,更是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需要。只有我们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我想名著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名著的最大受益者。
标签:
教学反思
不妨把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学生让我飞翔的“写作”故事(网友来稿)
下一篇:
家长威信缺失为哪般?(人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