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4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开课地点:高一(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3、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散文的能力,学会鉴赏散文;  

2、 品味本文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教学重点】:作者描写了故都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作者描写了故都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导入: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描绘秋的。(生念诗句“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关于秋的诗句非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笔下的秋天,呈现出万种风情,多姿多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秋的现代散文《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背景材料介绍

1师问:郁达夫你们了解多少呢?生答:大多数答课文注释部分和创新中的内容

明确:教师补充归纳其生平、成就、代表作、风格(作品风格:伤感、灰冷的调子)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和他的特殊经历分不开

2解题:故都的秋“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深切的眷恋之意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在预习基础上齐读课文,感受情感,圈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段首标序,思考下在作者眼中“故都的秋”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3 疏理全文结构 (师生共同归纳)

①总(1-2)思秋{故都的秋

南国的秋

②分(3-11)绘秋    

       (12)议秋

③总(13-14)念秋(与总起部分照应)

四、精读课文(讲读3-11自然段)

1本文描写了故都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

(学生小组讨论)

生:1、秋院 2、秋槐 3、秋蝉 4、秋雨 5、秋果

师:五幅秋景图

秋院(花)图——清晨静观(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秋槐图——落蕊轻扫

秋蝉图——秋蝉残鸣

秋雨图——秋雨话凉(都市闲人)

秋果图——佳日秋果(胜日秋果)

2研习五幅画面,掌握情景交融的特点

品读“清晨静观”

(1)抽生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文字:描写了哪些秋景?怎样描写秋景的?描写出了秋景的什么特点?

破屋                 破壁腰

(视觉)              (听觉)

天色――碧绿           驯鸽的飞声

日光――漏

牵牛花――蓝、白 

手法:衬 托

特点:清、静、悲凉

(3)学生思考:这幅画是如何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用表格示意】

 明确:天色――碧绿,天色给人明净高爽,突出清

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突出静(手法:衬 托)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

 “一椽破屋”、“破壁腰”、牵牛花(蓝白)冷色调、疏疏落落的秋草,突出悲凉。

3让学生体会其它四幅图画,体会它们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举例分析)秋槐图(落蕊轻扫)

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 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微细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

4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但这些景物具有了“清、静、悲凉”的共同点,这就是文章的“神聚”。

五、问题探究(拓展部分随机灵活安排)

1、清静可以说是客观景物的特点,悲凉怎能也能看成是景物的特点呢?你怎样看待这里的清静悲凉?

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

引导:(1)从作者经历、思想入手。 (2)从社会背景入手。

明确:“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也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是作者主观感受(因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与景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悲凉则属于郁达夫独有,(联系背景)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所以由此可见本文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是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展开全文阅读
六、小结: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故都的秋》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在选材写景时是处处围绕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来写。

七、布置作业

1以“__的冬”为题 ,以冬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要求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300字之间。

八、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①总(1-2)思秋{故都的秋

南国的秋

②分(3-11)绘秋(五幅秋景图)

秋院(花)图——清晨静观

秋槐图——落蕊轻扫

秋蝉图——秋蝉残鸣

秋雨图——秋雨话凉

秋果图——佳日秋果

       (12)议秋

③总(13-14)念秋(与总起部分照应)

清 静 悲凉

清晨静观 天色 飞声 破屋、  破壁腰

日光――漏

牵牛花(蓝白)

秋草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佳日秋果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教社语文高一第二册“现当代小说”单元复习》公开课教学实录(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
下一篇:《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 (苏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