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阅读:1123
标签: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反思)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位。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作家生平,扫清了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还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而《三峡》实录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范例之一,实行课堂教学目标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公示给全体学生,而且每一个目标,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诸如: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们应该流利地诵读文章;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学习文言文,还应该明白写了什么,所以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在如此三个目标确立之后,教者在落实读的目标这一环节中,又提出了读的具体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除了多读,还是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比如:读描绘山景的部分应该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绘水流的部分应该用急促激昂的语气,读出水流一泻千里的澎湃的气势!
范例之二,学生学得也巧妙。不仅跟随教者读,而且还学会了读中有疑问。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时,学生碰到了疑问:“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随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不仅解释了“嶂”在古汉语中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的意思,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而且重点提出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词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阙是通假字“缺”,学习通假字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愿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奔”,原来是“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初中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必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但必须加强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以适应更多的文言文学习。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理、运用,从而能够做到知识能力的迁移。
范例之三,教者在初步疏通了文意,学生准备翻译文言文时,适时地出示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一读这篇文章,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
学生根据这种方法,不仅找出了古汉语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沿溯阻绝”的“绝”是断绝,“绝 多生怪柏”的“绝”是极,“哀转久绝”的“绝”是消失。还找出了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动词。
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标签: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有的人(臧克家)(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