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603  
标签:备课资料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  

作者:冷文洲

引言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李白《静夜思》的总集,最早的应该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宋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全集》。①以后在宋代也有许多关于收集《静夜思》的本子②。在对李白诗文全集以及选本的阅读中,不难发现有的选本把《静夜思》作乐府是选录,有的选本则作绝句选录③。本文拟对《静夜思》的文体进行讨论。

一、作为乐府的《静夜思》

乐府诗最初主要是指两汉至南北朝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后来所谓的乐府或乐府诗也包括后世作家仿作之乐府在内。在盛唐诗坛上,李白创作的乐府诗的数量是最多的。据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录,李白乐府诗共149首(四言1首、五言80首、七言13首、杂言55首)李白不仅是盛唐乐府诗创作最多的诗人,创作成就也是盛唐诗人中最高的。李白的《静夜思》许多古代诗歌选本学家和近现代评论家都认为是乐府,原因如下:

1.《静夜思》的重字现象

从现在《静夜思》的选本来看,确实重字较多,仅“明”“月”,就出现了两次,而且和近体绝句的平仄完全不同,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它不是绝句,而是乐府。就选本而言,现在我们看见的《静夜思》并不是它的原貌。最早选录此诗的本子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文集》第六卷“乐府四里”。此诗的标题和全文是: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到了万历年间的本子《唐诗选》,文字上却发生了变化。“看月光”,变成了“明月光”,“望山月”也写成了“望明月”;而万历本《万首唐人绝句》中“山月”则写成了“明月”;乾隆本《唐诗别裁集》“看月光”写成了“明月光”。纵观这四种版本的文字分歧主要体现了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上。从《静夜思》的流传上来说,宋蜀本是现存最早的《静夜思》选本,自然其中的文字也就是诗的正宗,且宋蜀本后的《全唐诗》在内的各种李白的集刻本所录《静夜思》文本均与宋蜀本相同。而成于明清时期的《李诗选本》,由于当时的臆改之风盛行,在加上印刷上的失误,则出现了与宋蜀本文本不同的选本,此后李攀龙的《唐诗选》的文本则认为是其刻意篡改的。

所以,在北宋刊本中的原诗中只有“月”字出现了两次,然而在绝句中有重字的现象也是常有的。《登芜城》“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昔日又非昔,春风几能时。”④《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欲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⑤

除去偶字句的《诗经》和《楚辞》,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诗歌即汉魏六朝的诗歌称作古诗,它包括乐府古辞,乐府民歌,也包括这时期文人的创作。古诗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不讲平仄,押韵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就《静夜思》来讲,一二三句中的“光、霜、乡”押平声“ang”韵。就平仄关系来讲,完全不合平仄。这同乐府诗一样,没有严格的格律,句式自由,然而在乐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体绝句,也没有格律和句式的限制。就这方面来说把《静夜思》作为乐府,绝句都是说得通的。

2.《静夜思》自由灵活的句式

    李白乐府的思想内容和句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继承了汉魏民歌的特点。胡震亨《唐音癸•卷六》“李白诗祖风骚,宗汉魏,下至徐、庾、杨、王亦时用之,善掉弄造出奇怪,惊动心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他还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今人姜宗伦先生的《李白及他的诗》中说到:“他的乐府诗明快秀丽,才思横溢……无不朴素和谐,情词感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得力于民歌的结果。”这说明了李白的乐府诗受汉魏民歌影响非常大。

    在李白的诗集中,除了乐府诗具有“明快秀丽,语调明快,语言朴素,风格清新,句式自由”的这些民歌的特点,他的绝句是在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具有乐府的特点: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渌水名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李白的《静夜思》和其乐府《子夜秋歌》很接近: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有人认为《静夜思》是仿《子夜秋歌》写成的,因此《静夜思》也是乐府诗。但是我想任何诗人都不会用同一体裁,同一主题写成相似或相同的诗,况且《静夜思》和《子夜秋歌》都是家喻户晓名作。就像现代的作家,如果两篇文章都以“相思”为题材,其中句式、语言特点,其中很多文字很相似的话,那么这两篇文章能成为传诵的名篇吗?不能!所以《子夜秋歌》和《静夜思》作为李白诗歌的代表作,那么他们在文体上肯定是不属于同一种体裁。《子夜秋歌》是大家公认的乐府诗,作为同样出名的《静夜思》,那么也就只能是有别于乐府体裁的诗了。不然,从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3.《静夜思》同清商乐府的曲调相同并可合乐演奏

一般人认为《静夜思》可以合乐演奏的原因是《静夜思》的韵脚“光、霜、乡”,都是押“ang”韵,并和同清商乐府⑥的曲调相同。王士祯认为,乐府产生于汉初“世为产生于汉武非也。”在《唐人万人绝句》序中写道:“渔阳山人撰宋洪氏《唐人万首绝句》既成或问曰:“‘先生撰唐人万首绝句意何为?’应之曰:‘吾以庀唐乐府也。’”⑦由此可见绝句和乐府诗没有严格的界限的。丁龙友说:“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李诗纬》宋牧仲《漫堂说诗》中说:“五言绝句起自古乐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国府号为擅长。”李淮桢也说:“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著……”由此可以看出绝句是由南北朝民歌及汉魏乐府发展而来,在句式、语言等都深受其影响。在唐诗发展之前绝句是同乐府一样可以入乐的,那么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乐府的《静夜思》还是作为绝句的《静夜思》也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因此,不能因为《静夜思》能入乐就断定它是乐府,这种分法是欠科学的。


展开全文阅读
二、作为绝句的《静夜思》

    把《静夜思》作为乐府讲,也是讲得通的,因为它的确是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征。如果《静夜思》是绝句,那么它是否符合绝句的特点呢?

1.《静夜思》的声律

“绝句盖取律诗之半,或截取首尾相联,或截前半首,或截取后半首,或截取中二联而成。”这就是绝句的含义,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类,律绝产生于律诗之后,由律诗发展而来,因此它就同律诗一样,具有律诗的格律要求:

(1)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押韵,并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1>A 仄起式:                    

a .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 平起式

a.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静夜思》的平仄应是: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 — ︱ ︱ —   — ︱ ︱ ︱ —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 ︱ — ︱   — — — — ︱

首先“床”押平声韵,所以应属于平起式,而“光、霜、乡”都是押“ang”韵,因此它又是首句入韵式,再将《静夜思》平仄不同B平起式中b类首句入韵中的平仄相对比,可以发现《静夜思》的平仄关系同律绝的平仄是完全不同的。

<2>绝律也要求同律诗一样讲究粘对。

A 粘:指联与联之间的关系,粘就是粘合,把几联粘在一起,形成以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与上联的对句的平仄是相同的类型,平粘平,仄粘仄。

B 对:是指律诗的内容各联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对就是对立,相反,即是说每个联的对句和它的出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或者是相反的类型。如: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别君,     — — ︳ ︳— — ︳  

                                               对

今日花开又一年。     ︳ ︳— —  ︳︳—   

                                               粘

世事茫茫谁难料,     ︳ ︳ 一 一 一 ︳ ︳   

                                               对

春愁黯黯独成眠。     一 一 ︳ ︳ ︳一 一  

而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写得很随意,容易看出它是既不符合律绝的平仄,粘对,也不对仗,因此它不属于律诗。

(2)古体绝句是绝句的一种,产生于律诗之前,受乐府民歌的影响较大,古绝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以五言为多,其特点有:

<1>每首四句(同近体诗的绝句)

<2>不讲究平仄,粘对(不同于近体诗的绝句)

<3>不讲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中的绝句)

<4>可以押仄韵.

古绝孕育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律诗产生以后,历代诗人仍有用古绝的形制写诗,李白作为盛唐诗坛的泰斗也不例外,经上面对《静夜思》平仄押韵粘对对仗的分析,它与古绝的特征完全吻合的。虽然不属于绝律,但是他符合古绝要求。

2.绝句的语言风格和内容

(1)清新活泼、自然朴实、极具民歌风味

丁龙友《李诗纬》:“小乐府之遗,唐人裁为绝句,体之流变,盖微有辩焉。”这就指出了李白绝句与民歌的关系。民歌的本色便是语调明快,语言朴素 ,风格清新,李白正是学习了民歌的这些优点,不仅求形似更求神似,才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民歌风韵的绝句佳作。比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臃上,何处不可怜?”(《吴声歌•子夜》)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缉命童侣,齐声朱莲歌。”(《神弦曲•采莲童》)

“送欢板桥湾,相持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西面•三洲歌》)

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幅也很短小。这种短小的篇幅、隽永的情味、整齐的形式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义。南朝民歌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句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静夜思》也被普遍认为是仿《子夜秋歌》而成。在通过对两首诗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李白在向乐府民歌学习的同时,在语言与意境上,民歌对他都很明显的影响。李白并没有停留在对民歌的继承上,而是对民歌加以发展,使其意境更优美,语言更凝练。这也成了李白诗歌特别是绝句的主要特色。这种风格看似很简单,其实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达到的境界,正如王安石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崎,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从风格形成上来说,除了向民歌学习外,还与李白那种真诚自然的性格有关。只有具有他这种性格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自然、真率、清新、明快的诗句来。《静夜思》与李白的《杜陵绝句》的这种自然、真率、清新、明快语言风格很是相近: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认真继承了六朝以来的民歌,所谓“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道出了这类民歌那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而且调子轻快,风格明快,给人呈现出清新明丽的美,读起来新鲜、亲切、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的这种特色。

(2)含蓄蕴藉、感情真挚、诗味隽永、耐人寻味、重炼意与炼字

李白的绝句确实自然、清新,似乎脱口而出,着笔即是,往往使人忽略诗人的锤炼功夫。其实李白是颇用心于炼意与炼字的。只是因为他的艺术技巧高超,而使种种努力显得不露痕迹。李白的《静夜思》就是这样“不用意”写成的。他诗中那种精炼含蓄的高超艺术,历代评论家赞不绝口,也是历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比如:


展开余文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诗人写一位贵妇人思念自己的丈夫不至而产生的幽怨情绪。诗人饱蕴情感,吐出了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这就说明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切,感情之深。《静夜思》也不例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紧扣“思”字,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那种惆怅、寂寞、思乡的真挚感情。诗的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中的“思”字,包含了许多内容,足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余想,当诗人那思乡的闸门打开之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明月,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往事……都纷纷涌向脑海。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说:“旅中之思,虽说明却说不尽。”沈先生是深得其中的韵味的。只有“说不尽”才能诗味隽永,耐人寻味。诗中那晓畅而又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更使诗增添了异彩。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就如傅振商所言:“随意写万象酝含,尤为神化,固非学力所能闯其藩也。”《唐诗风雅元音题词》也如《唐诗别裁》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绝句把诗人感情世界种的瞬间呈现,他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息,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而成绝唱。

像《静夜思》这样的思归之诗,是诗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瞬间触发的情思和片刻的景象,属心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之作。胡应麟:“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说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因为这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王安石曾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静夜思》是一首绝去雕饰,纯出天然的诗作。全诗都是平常话,口头语,字面上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构思也并不新颖。而深挚的情感在平淡之中,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受得住时间的洗磨。“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就如“清水出芙蓉”一般自然清新。

三、结论

绝句是由南北朝乐府发展而来,因此乐府和绝句两种诗体没有严格的界限,绝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继承了乐府的自由灵活的句式、清新朴质的风格。但是绝句和乐府毕竟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语言上,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正因为这种风格,所以它就没有绝句注重“凝字”、“炼意”的特点。况且把《静夜思》作为乐府讲,有些地方是讲不通的,而把它作为绝句讲的话,虽然它不符合律绝的平仄要求,但是和古体绝句那种不重平仄,语言清新、句式自由的特点是相符合的,而且绝句是在继承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然也就具有乐府的一些特点,这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也就不能因为这些特点说它不是绝句,这是很不科学的判断。所以从诗歌发展上讲,我认为《静夜思》作为绝句讲更合理。

 

孙延喜

标签:备课资料 李白《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变色龙(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