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15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故乡》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本文运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了解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

2时代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一、自主学习: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禁(jīn不住   阴晦(huì) 茎 ( jīng) 寓(yù)所  猹(chá)  秕(bǐ谷   弶(jiàng) 獾(huān)猪   颧(quán)骨  髀( bì)  愕(è)然  嗤(chī)笑  寒噤(jìn) 颈 (jǐng)  廿(niàn)年 黛( dài )  惘( wǎng )然  栅( zhà )栏  潺(chán)恣(zì)睢(suī )踝(huái )

2、解释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轻视。

惘然:心里好象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展转:这里指经过许多地方。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任意胡为。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现在写作“瑟缩”。

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提问:课文第1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故乡到底变成什么样呢?第1段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提问: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4.提问: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第3段只有一句话,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提问:怎样理解“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对故乡还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记忆。

6、提问: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讨论并归纳: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提问:第5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

作业: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我的故乡》

第二课时

导入:

第二部分: 

①教师提示: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写“我”回故乡的见闻。在这部分插叙了对过去故乡的回忆。作者深深感到一切都变了。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记忆中的故乡



眼前的故乡

故乡面貌 深蓝的天空中挂者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闰土

外貌

语言

动作:

外貌:

语言:

动作:

杨二嫂 外貌

语言

动作: 外貌

语言

动作:

看图表分析人物性格变化:

闰土:

少年:  聪明活泼    小英雄      中年:丑陋呆滞     木偶人

杨二嫂:

青年:  安分守己    豆腐西施    中年:明索暗偷       圆规

提问:是什么让他们变了?从书上找出来。

变化原因: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深刻反映了造成闰土悲惨命运的元凶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


展开全文阅读
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讨论并归纳: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

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杨二嫂是做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

小结:本课就是以这些变化来表达揭示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流露出作者对在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板书设计:

故乡          变

作业:描写一个人物不少于100字,要求形象突出鲜明

第三课时

阅读第三部分而后解析重点句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高墙指什么?

明确:高墙指的是一种隔膜,现实中的故乡已经与“我“期望的故乡已经相去太远,“我”与故乡的人们之间又产生了一层无法除去的隔膜,因此“我 ”的四面好象竖起了“高墙”。 

2、我躺着,听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这里的“路”做何解释?

明确:这里的“路”有双重意义,其一:指地上的路;其二:指人生的道路。

3、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明确:闰土希望的在眼前,我希望的是未来还没有明确答案。

 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已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怎样理解? 

希望好比地上的路。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作业:课后习题

 

暖阳依然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故乡》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解放学习力课堂天地宽 (苏教版八年级)
下一篇:《纪念白求恩》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