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84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与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语文版九年级)
 单  位 凌海市第一初级中学

授课人 刘  娟 课  型 复 习 课 课  时 1

课 题 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答题规律和技巧,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1.记叙文阅读中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技巧。

2.议论文阅读中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技巧。

























教  学  步  骤  及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补充

一、复习检测

1.背诵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简介孟子。 1. 教师领起,复习背诵文言文。

2.指名学生板书孟子简介。强调文言文背诵和文学常识。 1.学生齐背 。

2.一名学生板书孟子简介。其他学生作补充。

二、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在之前的复习基础上,这节课我们要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答题规律和技巧,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特别是记叙文阅读中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技巧和议论文阅读中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技巧。下面先复习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请学生们打开《真题》第49页,做记叙文阅读练习(四)。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仔细审题,再按以前讲的答题思路和格式写出每题的答案。 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

三、结合问题巩固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1.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明确:一个母亲的危机处理

2. “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星期天,杭州两个小男孩用利器划破停在小区里的几十辆小车。

3.当事件发生后,文中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明确:(行动很多,答出三点即可)

例: ①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② 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③ 联系了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划伤的汽车。④ 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⑤ 教育孩子敢于担当,有责任心,学会感恩。

4.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进行赏析。

明确:毫不犹豫体现了母亲毫不迟疑、坚决的态度,说明这位母亲是位有责任心的人。

5.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明确:有责任心,教子有方。(从母亲自身角度和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说即可。)

事例:①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字:精忠报国。②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迁住所。③孟母断织④以荻画地(欧阳修的母亲在欧阳修小时教他识字)。 1. 点拨:拟题应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紧扣文章内容,抓住线索,主人公,中心事件,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 提问: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格式是什么?

【提示:谁(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或者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3. 此题和第2题都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格式相同。

4. 提问:如何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提示: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格式:本义是……,这里表达了(写出了)………,起到……作用。】

点拨:根据句子意思来回答问题。这里用的是词的本义,写母亲坚决的态度, 进而分析人物性格。

5. 点拨:此题是对阅读文本的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调动知识的积累,根据题意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提示:答题格式同第2、3题。】 1. 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评价并指导)

2. 学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第2题。

3.学生模仿第2题的答题格式完成第3题

4.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完成第4题

5. 由全体学生互相补充完成第5题。

四、结合问题巩固议论文的答题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科学不怕挑战(标题)或第五段。

2.第③④段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附加题: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3.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的为什么加上引号?

明确:表示讽刺和否定。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请学生们打开《真题》第65页,做议论文阅读练习(二)《科学不怕挑战》。

1. 提问:找论点的规律是什么?

【提示:1.从形式上看,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者,论点总带有提挈、归纳的特点。2.从位置上看,(1)标题就是论点。(2)第一段: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3)结尾:在对论题进行分析论证之后,自然的归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4)中间:找语言标志:在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我认为”、“总之”等一类归纳性词语。3.自己归纳提炼论点。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语句,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展开全文阅读
2.第2题和第5题都是回答论证方法及作用。指名学生回顾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格式。

【提示:①举例论证,举…事例,证明…观点,进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引…的话,证明…观点,进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③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突出…观点,进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④比喻论证,把…比喻成…,证明了…观点,进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 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

2. 学生归纳找论点的方法。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第1题。

3.学生回顾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格式,在此基础上完成第2题和第5题。

4.指名学生回答第3题和第4题。

五、归纳小结。

1、阅读步骤: 

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  

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 

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     

2、阅读题答题要点(答题原则):

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  

2、联系主题 。 

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 。 

六、布置作业。完成下面阅读训练:

1.《真题》第49页《好望角》

2.《真题》第66页《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板书设计            记叙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概括内容:谁+时+地+事         找论点:1.形式:完整句子

2.位置:标题   第一段   概括

4w=who+when+where+what               结尾或中间 (我认为、总之、可见………)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课后回顾 阅读理解中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需要加强,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答题要做到语言通顺流畅,富有文采。

 

明月娟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散步》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论逆境》 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