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0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1---2课时
一导入:
有位厨师精通诗句,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让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
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
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你知道这四道菜是说哪一首诗吗?请背出全诗。
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这首读起来为什么这样有韵律琅琅上口呢?今天让我们试着通过学习唐诗的压韵与平仄,来解开谜底。
二总体感知
1阅读p34页工具箱,试用体裁、押韵、平仄、对仗等术语来分析下面这首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生交流
3师出示分析
• 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 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三学习压韵
1仍以山居秋暝为例,学生说明律诗的压韵特点
2以书湖阴先生壁为例,说明绝句的压韵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3总结:绝句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二句、第四句一定要押,而且一般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律诗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必须押,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歌中不能重复出现。
4、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原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四学习平仄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
阴平阳平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
2以山居秋暝为例,学生说说其平仄
3师出示答案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师生共同完成杜甫春望的平仄
五学习对仗
1师出示例句,总结对仗的种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工对)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宽对)
•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借对)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流水对)
2练习:选择最贴切的诗句填入括号。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六综合练习
1排列下列诗句顺序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2、请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1)冬去山明水秀,———————。
(2)志在书山探宝,———————。
• 。
张月发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误读”与“异读”——迷幻陷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