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6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产生于长期的劳动实践
2、掌握造字的四种方法及其特点
3、了解汉字演变的流程及隶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造字法及隶变
教学设计
1、文字是怎么产生的
自从有了人类,大概就有了语言。但口头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很大局限,不能保存,不能准确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既能代表语言的声音,又能体现语言的意义的载体——文字。
所以说,语言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
2、最初的语言形式
文字形成前,最直观的表意载体就是图画。用图画来记事和交流、以事物的形象代表事物的办法,启发诱导古人慢慢造出了真正的文字,这些文字跟图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字形很可能就是描画某个东西,我们管这种文字叫做“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汉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我国能确定的最早的形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3、汉语造字法——六书
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
人 (甲骨文) 月 (金文)
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本 (小篆 ) 上 (甲骨文)
会意: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从 (甲骨文) 相 (甲骨文)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形声: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
河。左边是“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谋。左边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转注和假借:转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4、汉字的演变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并且不断趋向平直、方正和线条化,构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几千年来汉字始终保持着原始的绘画或表意符号的基本格局,没有像其他文字一样变成纯粹的表音文字,这是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
汉字演变过程中,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5、甲骨文、金文、小篆
今天见到的甲骨文多是商代的,它的字体象形程度高,笔画简单质朴,而且写法很不固定,笔道的多少、方向和偏旁的位置也灵活多变。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年代从商代早期到秦灭六国,它的字形大小趋于一致,线条圆润而凝练,排列整齐,古朴厚重。
小篆又名“秦篆”,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它的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一部分字形明显简化。
6、隶变(补充)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从现有的材料看,隶书在战国晚期已经基本形成。
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隶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解散篆体,改曲为直: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把古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笔画,以便书写。
②.偏旁分化: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
③.偏旁混同:隶书以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
④.结构简省: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
⑤.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隶书为提高书写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
7、楷书
“楷”即“楷模”义。
楷书保留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字体端庄,书写方便。
它形成于汉魏之际,进入南北朝后,代替了隶书的正统地位。
长期的使用证明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因而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一个最大的流派。
张月发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字之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